第179章 东亚整顿 注重提高(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最新章节。

原来史国栋早就联系了中国驻釜山总领事馆,领事馆又跟当地警方沟通过,金成浩所谓的“人脉”,在法律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我……我同意解除加盟资格。”金成浩垂头丧气地说,“赔偿款我会尽快交。”

解决了釜山的问题,两人又去了济州岛、大邱等城市,三个月下来,韩国境内的违规门店基本都被整顿完毕。

这天,史国栋收到总部的消息,说要把“全球十佳火锅底料”和中餐十四大菜系的预制菜引入东亚市场,让他负责对接。

“李秘,你看这个。”史国栋把文件递给李秘书长,“总部选了四川的麻辣、广东的清汤、云南的菌汤这三种底料,还有鲁菜的九转大肠、苏菜的松鼠鳜鱼这些预制菜,你觉得在东亚能卖得好吗?”

李秘书长翻看着文件,点头道:“肯定能!上次在东京,有个日本食客说,想吃正宗的中国菜,可惜找不到。这些预制菜都是经典款,味道有保证,只要宣传到位,肯定受欢迎。”

两人立刻行动,联系供应商,敲定配送方案,又在东京、首尔的直营店做了试吃活动。

没想到,试吃当天就爆了——日本食客对菌汤底料赞不绝口,说“鲜得能掉眉毛”;韩国食客则喜欢麻辣底料,搭配着腌制的泡菜,吃得满头大汗;预制菜里的松鼠鳜鱼更是成了爆款,每天都能卖出去几十份。

“你看,我就说吧。”史国栋看着销量报表,笑着对李秘说,“人类的口味是相通的,只要味道好,不管在哪个国家,都能受欢迎。”

整顿完日本和韩国,两人飞往平壤。朝鲜的川渝味道加盟店是五年前开的,店主朴哲是个中国通,一直严格按照总公司的要求经营。

史国栋和李秘书长到店里时,朴哲正忙着给食客上菜,看到他们,急忙迎了上来:“史总,李秘,欢迎欢迎!”

店里的生意很好,食客们吃得热火朝天,史国栋尝了一口锅底,点头道:“味道很正,比有些中国境内的加盟店做得还好。”

朴哲不好意思地笑了:“都是按照总公司的配方来的,不敢有一点马虎。食材都是当地最新鲜的,每天早上采购,保证品质。”

两人在店里待了一整天,没发现任何问题。晚上,朴哲请他们吃饭,史国栋拿出一份菜单:“朴老板,这是总部选的全球畅销菜品,有几个预制菜和新底料,你试试,要是合适,就引入店里。”

朴哲接过菜单,眼睛一亮:“这些菜我早就想引进了,就是不知道怎么联系供应商。太好了,有了这些,店里的生意肯定更好!”

半个月后,史国栋接到朴哲的电话,说新菜品卖得特别好,尤其是北京烤鸭预制菜,每天都供不应求。

又过了一个月,他收到了一个惊喜——朝鲜方面邀请他去平壤,金将军要亲自给他颁发“国际通商友谊勋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站在颁奖台上,史国栋接过勋章,心里感慨万千。他没想到,一次普通的整顿,居然能促进两国的商贸友谊。

颁奖结束后,金将军握着他的手说:“川渝味道不仅带来了美味,还带来了合作的机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企业来朝鲜发展。”

离开平壤,两人去了蒙古国。蒙古国的川渝味道加盟店主要集中在乌兰巴托,还有几家流动火锅车在草原上运营。

史国栋到乌兰巴托的第一天,就去体验了流动火锅车——车很旧,空调不好用,夏天热得难受,冬天又冷得刺骨,底料也因为储存不当,味道变了质。

“这样可不行。”史国栋对当地负责人说,“流动火锅车是咱们的特色,得升级。

总部已经研发了新型火锅车,有独立的温控系统,底料储存柜是恒温的,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都能保证味道。”

负责人皱着眉:“史总,升级需要不少钱,而且蒙古草原太大,配送也不方便。”

“钱的问题总部来解决,配送我已经联系好了,跟当地的物流公司合作,每周配送一次,保证底料新鲜。”史国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放心,只要服务上去了,生意肯定能好起来。”

接下来的一个月,新型流动火锅车陆续投入使用。史国栋跟着火锅车去了草原,看到牧民们围在火锅车前,吃得不亦乐乎,一个牧民拉着他的手,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以前的火锅车又冷又热,现在这个好,冬天吃火锅也不冷了,味道也比以前香!”

看着牧民们的笑容,史国栋心里暖暖的。他转头对李秘书长说:“你看,不管在哪个国家,只要真心为食客着想,他们就会认可你。”

东亚五国,已经整顿了四个,只剩下中国。这天晚上,史国栋和李秘书长坐在重庆总部的办公室里,看着中国地图,李秘问:“史总,中国的加盟店有上千家,分布在各个城市,怎么整顿啊?”

史国栋看着地图,手指在上面滑动:“中国的情况比国外复杂,很多加盟店开了十几年,跟总部的关系也比较好,不能像国外那样一刀切。我想,先从一线城市开始,做个试点,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先排查问题,再制定整改方案。”

“那具体怎么排查?”李秘问。

“还是老办法,暗访。”史国栋笑了笑,“不过这次要更细致,不仅要查底料和预制菜,还要查服务、卫生,甚至是员工培训。咱们要把川渝味道的招牌擦得更亮,不能让家门口的生意掉了链子。”

李秘书长点头:“我明白了,明天我就安排人去北京,先做前期调研。”

史国栋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夜景。重庆的夜晚灯火辉煌,长江上的游船缓缓驶过,他想起这半年在东亚的经历,从东京的雨夜到平壤的颁奖台,从乌兰巴托的草原到首尔的街头,每一次整顿,都是一次成长。

“李秘,”史国栋转头说,“中国的整顿,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品质第一’,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咱们不仅要让川渝味道在东亚站稳脚跟,还要让它走向全世界,让更多人尝到中国火锅的美味。”

李秘书长看着史国栋,眼神坚定:“放心吧,史总,我跟你一起干!”

窗外的雨又开始下了,淅淅沥沥的雨声中,两人的身影在办公室里显得格外坚定。东亚的整顿已经接近尾声,中国的征程才刚刚开始,史国栋知道,前面还有很多挑战,但他有信心,把川渝味道的招牌,打造成全球知名的中国餐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