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马尔代夫 集成拓业(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最新章节。
史国栋捏着玻璃杯底的冰块,听马尔代夫地接导游阿明用带着咖喱味的英语说“全岛找不到一口辣”时,冰块恰好在杯中裂出清脆的响。
他盯着窗外蓝得发晃的海水,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手机里女儿史欣儿发来的重庆火锅照片——红油滚着毛肚,花椒浮在表面像碎星,忽然“嗤”地笑出声:“阿明,你说这岛上要是飘着火锅香,游客会不会抱着椰子就往店里冲?”
阿明正用牙签挑着盘子里的烤鱼,闻言动作顿住,黝黑的脸上满是诧异:“史先生,您是说……在马尔代夫开火锅店?这里连葱姜蒜都要从斯里兰卡运,红汤锅底的辣椒,怕是比龙虾还贵。”
“贵才好。我还会加上13个菜系的中国中产预制菜品!”史国栋把杯里的柠檬水一饮而尽,酸味刺得舌尖发麻,倒让他眼睛亮了几分,“你看这海滩上的游客,欧洲人啃着冷三明治,中国人扒着速食米饭,东南亚团捧着泡面——他们缺的不是饭,是口热乎的、带劲儿的。川渝火锅要是能在这里冒热气,就不是赚不赚钱的事了,是让他们记住,马尔代夫不只有海。”
他当天就改了回程机票,让秘书李薇把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的后厨班子从岳阳调到马累。李薇在电话里急得声音发颤:“史总,200个岛啊!每个岛一家店,还要配移动火锅车,食材从国内运过来,光冷链成本就是个天文数字,万一……”
“没有万一。”史国栋站在马累的码头,看货轮卸着集装箱,海风把他的衬衫吹得猎猎作响,“你去查,马尔代夫去年接待多少游客?一千四百万!其中三成是中国人,还有两成东南亚人——他们哪个不是吃辣的主儿?你现在就去办两件事:一是在马累注册旅行社,名字就叫‘川渝海韵’;二是联系福建的建筑队,每个岛选块离海滩最近的地,全盖这种精美三层小楼,一楼火锅,二楼中餐,三楼西餐,楼顶搞个露台酒吧,能看见海的那种。”
李薇赶到马尔代夫时,史国栋正蹲在维拉沙鲁岛的沙滩上画图纸。沙地上用树枝圈出火锅店的轮廓,旁边标着“移动火锅车停靠点”,甚至连门口挂的红灯笼位置都画得清清楚楚。
“史总,食材供应链谈好了,重庆的辣椒、四川的牛油,走海运到马累港,再用小货船分送到各个岛,就是时效得把控好,万一变质……”
“不会变质。”史国栋抬起头,脸上沾了点沙粒,眼神却亮得惊人,“我让后厨把锅底做成预制包,真空包装,运到岛上只需要加热。新鲜的毛肚、黄喉,用液氮速冻,到店解冻还是脆的。你再去跟当地渔业公司谈,每天现捞的龙虾、石斑鱼,直接送进火锅店,咱们搞个‘海鲜涮红汤’,保证游客没见过。”
最先开业的是天堂岛店。开业前一天,移动火锅车停在海滩上调试设备,不锈钢的锅具擦得锃亮,红油锅底在锅里咕嘟冒泡时,香味顺着海风飘出半条街。
正在沙滩上晒太阳的中国游客王女士闻着味跑过来,扒着车窗看:“这是……重庆火锅?我在这儿待了三天,快把舌头淡出鸟了!”
史国栋正好在店里检查餐具,听见这话笑着递过菜单:“明天开业,首单八折,还送酸梅汤。您要是住岛上,报‘川渝海韵’旅行社,能享酒店和火锅的联票优惠。”
王女士接过菜单,眼睛一下子亮了:“还有旅行社?我跟我老公正愁接下来去哪玩呢,要是住的地方楼下就是火锅,那可太方便了!”
第二天开业,天堂岛店的门口排起了长队。穿花衬衫的东南亚游客捏着号码牌,跟中国游客讨教“七上八下”的涮毛肚技巧;欧洲游客对着红汤锅底犹豫半天,尝了一口后,立马竖起大拇指喊“spicy but delicious”。
后厨的师傅们忙得脚不沾地,预制锅底一袋袋拆开,现切的牛肉片摆得整整齐齐,刚从海里捞上来的龙虾被剪成块,扔进红汤里瞬间变红,香气裹着水汽往上飘,连隔壁酒店的客人都跑过来问:“能加个号吗?我们愿意等。”
李薇拿着报表冲进史国栋的办公室时,声音都在发颤:“史总!开业三天,200家店平均每天翻台率6次,移动火锅车在海滩上接单接到手软,好多游客为了吃火锅,专门订咱们旅行社的行程!”
史国栋正对着电脑看各岛的入住数据,闻言笑着指了指屏幕:“你看酒店这边,三楼的西餐和二楼的中餐也火了。东南亚团的客人早上吃碗重庆小面,中午涮火锅,晚上去楼顶酒吧喝啤酒看海,根本不想走。昨天阿明跟我说,有个新加坡游客,本来只打算住两天,结果连住了五天,每天换着花样吃咱们的店。”
可麻烦也很快找上门。马累港的海关突然通知,一批从国内运过来的辣椒和牛油被扣了,说是“不符合当地食品标准”。
史国栋赶到海关时,看见集装箱堆在码头,封条上盖着红色的印章。海关官员抱着胳膊,用生硬的中文说:“这些调料太辣了,我们担心会让游客肠胃不适,需要重新检测,至少要等半个月。”
史国栋没急着争辩,而是从车里拿出一个保温桶,倒出一碗刚煮好的红油抄手,递到官员面前:“您尝尝,这是我们中国的家常味。马尔代夫的海很美,但游客来这里,也想尝到家乡的味道。您看这些辣椒,都是从重庆的老作坊收来的,没有添加剂,要是检测出问题,我愿意承担所有责任。”
官员犹豫着尝了一口,辣得吸了口气,却又忍不住多吃了一个:“味道确实不错……但检测流程不能少。”
“我明白。”史国栋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我们跟当地医院签的协议,要是有游客因为吃我们的火锅肠胃不适,所有医疗费用由我们承担。而且我们已经在马累建了调料加工厂,以后会从当地采购部分食材,带动本地就业。您看,能不能先放一部分调料给我们,别让岛上的客人等着?”
官员看着文件,又看了看码头排队等着卸货的小货船,最终松了口:“可以先放一半,但你们必须尽快完成检测。”
解决了调料的问题,史国栋又盯上了“体验感”。他发现很多游客吃完火锅,想带着锅底回去给朋友尝,却苦于没办法保存。于是他让工厂把锅底做成小包装,印上马尔代夫的海滩图案,放在火锅店的前台当伴手礼卖。没想到这一招大受欢迎,很多游客临走时都会买上几包,说是“把马尔代夫的火锅香带回家”。
李薇又发现了新的商机:“史总,好多游客问能不能在火锅店里办婚礼。你想啊,海滩上搭个红绸帐篷,桌上摆着火锅,新人穿着婚纱礼服涮毛肚,多特别!”
史国栋眼睛一亮,当即拍板:“搞!咱们跟婚纱店合作,推出‘火锅婚礼套餐’,包含酒店住宿、婚礼布置、火锅宴席,再送新人两张重庆往返马尔代夫的机票,让他们去咱们岳阳的总店再办一场!”
第一个订“火锅婚礼套餐”的是一对上海情侣。
婚礼当天,海滩上飘着红灯笼,红绸帐篷里摆着十张圆桌,每张桌上都放着一个铜制火锅,红油翻滚着,旁边摆着新鲜的海鲜和蔬菜。
新娘穿着白色婚纱,夹起一块毛肚涮了涮,喂给新郎吃,周围的宾客笑着鼓掌,连当地的阿訇都忍不住尝了一口,说“这是最热闹的婚礼”。
到了年底,“川渝海韵”旅行社的营收已经超过了餐饮业。
李薇拿着年度报表,笑得合不拢嘴:“史总,咱们现在不仅做游客的生意,还跟东南亚的公司合作,搞企业团建。上个月有个泰国公司,包了三个岛的酒店,连吃了五天火锅,说以后团建就定在咱们这了。”
史国栋站在楼顶的露台上,看着远处的海面上,移动火锅车的灯光像星星一样闪烁。海风裹着火锅的香气吹过来,他想起半年前刚到马尔代夫时,阿明说“这里不适合吃辣”,忍不住笑了。
他拿起手机,给女儿史欣儿发了张照片——照片里,红汤火锅摆在海滩上,背景是蓝得像宝石的海水,配文:“你爸把重庆的味道,带到了马尔代夫的每一个岛上。”
女儿很快回复:“爸,我放假就来!我要在海滩上涮毛肚,还要带一伙同学来!”
史国栋笑着收起手机,抬头看向夜空。星星亮得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下面是连成一片的火锅店灯光,红的、黄的,映在海面上,像一条会发光的河。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