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南方六州 先拓三州(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最新章节。

她指着自动上菜柜,“里面全是四川的辣条,学生说吃完火锅再嚼两根,复习到凌晨都不困。”

约瑟夫走进店里,墙上贴满了学生的涂鸦:“毛肚是学霸,黄喉是学神”“感谢川渝味道,让我微积分考了90”。

他拿起菜单,发现“学生套餐”里除了常规菜品,还多了“脑花补脑”“鸭血养血”的备注。“这是谁想的?”

“历史系的教授出的主意。”王芳笑着说,“他说中国有‘以形补形’的说法,学生们觉得好玩,点单率提高了三成。我们还跟学生会合作,搞‘火锅辩论赛’,赢的队免单,上周辩的是‘番茄锅该不该加辣’,视频在校园网上火了。”

约瑟夫翻开采购记录,本地农场的羊肉卷供应稳定,连四川的藕片都找到了从加州转运的渠道。“菜价怎么样?”

“比路易斯维尔便宜15%,毕竟是农业州。”王芳指着账本,“我们跟农场签了‘多退少补’协议,保证每天的蔬菜都是新鲜的。对了,下周有个‘家长开放日’,我们准备推出‘家庭共享锅’,送六个小料碟,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吃。”

肯塔基州的试营业日,路易斯维尔的市长带着电视台记者来了。剪彩时,舞狮队的锣鼓声震得玻璃发颤,穿旗袍的服务员端着试吃盘穿梭,一个络腮胡大叔咬了口毛肚,辣得直吸气,却举着大拇指喊:“Better than fried chicken!”

张磊在后台盯着屏幕,开业两小时翻了四台,收银机的“叮咚”声没停过。“史总在视频里吗?”他对着对讲机喊,“那个牧师带了二十个教友来,点的全是清真锅,说要给上帝证明,辣也是一种祝福!”

田纳西州的开业恰逢乡村音乐 festival,纳什维尔的新店前排起长队。林薇站在二楼,看着穿牛仔靴的年轻人举着手机拍视频,有人举着“我爱毛肚”的灯牌跳街舞。

驻唱歌手抱着吉他唱着改编的《火锅歌》:“纳什维尔的夜,火锅在沸腾,你的笑比辣椒还红……”她给史国栋发消息:“网红造势太管用了,那个美妆博主的探店视频,播放量已经破两百万。”

阿肯色州的新店更热闹。学生们举着“开业大吉”的牌子,有人用吉他弹着《火锅版小苹果》。

王芳忙着给排队的人发冰粉,忽然看见校长带着几个教授走来,赶紧迎上去:“李教授,您预定的‘学霸包厢’留好了,特地带了四川的老鹰茶,解辣又醒脑。”

史国栋在纽约的办公室里,看着三地传来的实时数据,嘴角忍不住上扬。肯塔基的商务套餐成了企业团餐首选,田纳西的夜场翻台率破了纪录,阿肯色的学生客群稳定增长。

他拿起笔,在东南亚地图上圈出曼谷三个点,旁边批注:“复制三州经验,先建总店,再拓全局。”

会议室的百叶窗漏进阳光,史国栋把东南亚地图推到李秘书长和林薇面前。曼谷、吉隆坡、雅加达的位置上,已经用红笔标了星号。“美国这三个州的经验证明,预先打点能少走弯路。”他敲着曼谷的标记,“东南亚不搞遍地开花,每个国家先开一家旗舰总店,任务是收集情报、理顺渠道。”

李秘书长翻开文件:“越南胡志明市的老店数据显示,当地人爱用柠檬草调味,对牛肉的接受度比羊肉高;新加坡的租金是东南亚最高的,得走高端路线,主推海鲜火锅;印尼雅加达的穆斯林多,必须严格遵守清真标准,连厨师都得雇穆斯林。”

林薇补充道:“供应链是个问题。东南亚的食材分散,最好自己建中央厨房。招工也得注意,得雇会中文、英文和当地语言的,我们联系了华人商会,他们说能帮忙推荐人。”她忽然想起什么,“泰国的宋干节快到了,到时候搞‘泼水节吃火锅’,肯定能火。”

史国栋点头:“总店每月要交专项报告,内容包括:当地食材价格波动、租金涨幅、消费习惯变化,甚至是节日习俗。比如马来西亚的开斋节,就得推出‘斋月特惠套餐’。”他看向林薇,“装修要融合当地特色,曼谷的店加佛塔元素,吉隆坡的用娘惹花纹,雅加达的搞皮影戏装饰。”

李秘书长速记的笔停了停:“网红造势怎么弄?东南亚的社交平台跟美国不一样。”

“找当地的头部博主。”史国栋打开手机,“泰国的那个美妆博主有两千万粉丝,请她来探店;马来西亚的歌手爱直播,让她在店里唱改编的火锅歌;印尼的网红爱拍搞笑视频,就设计个‘吃火锅被辣哭’的段子。”

会议结束时,夕阳正把云层染成金红。约瑟夫收拾文件时说:“美国这三个州的拓张,从选址到开业平均42天,比中部五州快18天,全靠前期的直营店打基础。”

史国栋望着窗外,纽约的霓虹灯次第亮起。他想起路易斯维尔那个咬毛肚的大叔,纳什维尔唱歌的牛仔,小石城举着横幅的学生。“

中国美食走出去,不只是卖味道。”他在地图上写下“夯实基础”四个字,“等欧美拓完,东南亚就是下一站。到时候,让那边的人也知道,火锅里煮的不只是食材,还有中国人的精气神。”

肯塔基州的雪落了整夜,张磊在总店的后厨核对库存。冰柜里的羊肉卷码得整整齐齐,货架上的豆瓣酱贴着“四川直供”的标签。“史总刚发消息,下个月要在列克星敦开分店。”他对采购员说,“跟菜籽油厂谈谈,能不能再降两个点,我们保证每月至少订五十桶。”

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正筹备圣诞活动,约瑟夫对着设计图修改方案:“圣诞夜搞‘火鸡火锅’,把火鸡肉切片当涮品,虾滑做成姜饼人形状。广告已经嵌进当地的圣诞歌单,每小时播一次:‘今年圣诞不吃火鸡,要吃川渝味道的毛肚’。”

阿肯色州的小石城迎来了期末考试周,王芳在店里贴满了红纸条。“学生们组团来吃‘学霸套餐’,我们送定制书签,上面写着‘毛肚补大脑,黄喉提分高’。”她笑着说,“昨天有个教授来谢我们,说他学生的平均分比上学期高了十分,问能不能给教师搞个‘教研火锅局’。”

史国栋在纽约看着三州的月报,约瑟夫发来的视频里,路易斯维尔的新店已经开始盈利,纳什维尔的夜场需要排队等位,小石城的学生客群稳定到连寒暑假都不愁客流。

他拿起笔,在东南亚的计划上添了一句:“复制美国三州的‘四步拓张法’——选址靠数据,菜品本地化,装修融特色,营销借网红。”

落地钟敲响时,窗外的纽约飘起了雪。史国栋忽然想起刚创业时,在四川的小店里,一个老人说的话:“做火锅,得先搞懂客人的口味,再考虑味道方面。”现在,这句话正隔着太平洋,在肯塔基、田纳西、阿肯色的火锅店里,正冒着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