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川渝烟火 跨洋燎原(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最新章节。
史国栋站在川中市总部办公室的办公桌前,指尖敲打着桌玻璃上凝结的水汽。
手机屏幕里,约瑟夫发来的怀俄明州雪景正缓缓滚动,远处落基山脉的轮廓在雪雾中若隐若现。
"下周开始试营业?"史国栋对着蓝牙耳机开口,身后的会议室里,十三只青瓷碗正沿着长桌依次排开,碗沿描金的菜系名称在顶灯折射下泛着微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楚、京、津、冀、豫,中国餐饮十三菜系的代表菜式正由厨师长逐一布菜。
"第一批冻货已经进了夏延市的冷链库。"约瑟夫的声音混着风声传来,"但州政府对动物内脏的检疫卡得严,毛肚和黄喉的通关文件还压在农业部。"
史国栋拿起公筷夹了块灯影牛肉,红油在瓷盘里晕开的轨迹让他想起嘉陵江的支流。"让法务部联系驻丹佛总领馆,就说这是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原料。"他放下筷子时,眼角瞥见玻璃倒影里自己鬓角的白霜,"对了,自动夹菜筷的样品收到了?"
"昨天刚拆箱。"约瑟夫的笑声里带着金属碰撞声,"华裔工程师把传感器藏在不绣纲仿制竹节纹路里,试了三次才夹稳一块冻豆腐。
怀俄明大学的物理系教授说这玩意儿能在美国申请专利。他不知道我们早已经申请了全球专利。"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林薇抱着平板电脑快步进来,屏幕上印尼群岛的地图正闪烁着密密麻麻的红点。"雅加达的五十家店址都敲定了,但棉兰市的华人商会刚发消息,说想追加十二家。"
她把平板怼到史国栋面前,"他们发了昨晚的试吃视频,三代同堂的华人家庭把九宫格火锅围得水泄不通,老太太用筷子夹起鸭肠的样子被拍进了本地新闻。"
史国栋滑动屏幕的手指顿在泗水港的位置。去年在三宝垄博物馆看到的明代商船残骸,此刻突然和眼前的火锅店分布图重叠起来。"
告诉林氏宗亲会,额外批的二十二家店用楚菜的煨汤炉,"他抬头时,正好撞见林薇耳坠上晃动的辣椒造型,"记得在等位区摆套编钟,循环播放《诗经》里的鱼脍篇章。"
两个月后的清晨,史国栋被生物钟拽醒时,手机正躺在枕边震动不停。
约瑟夫发来的视频里,怀俄明州议会大厦前的广场上,六十面火锅店旗在西风里猎猎作响,蓝底白字的"川渝味道"下方,用英文绣着"鱼羊鲜"的篆体变形字。
"开业第一个小时,卖得最好的是担担面。"约瑟夫举着手机扫过用餐区,穿牛仔靴的侍应生正推着上菜机器人穿梭在 tables 之间。
机器人圆润的机身印着熊猫啃竹的图案,机械臂端着的托盘里,麻婆豆腐和左宗棠鸡正冒着热气。"
穿迷彩服的 rancher(牧场主)说,这是他吃过最'硬核'的辣味——原话是'比骑野牛还刺激'。"
史国栋刚点开林薇的消息,视频里突然爆发出锣鼓声。七十三个红灯笼组成的长龙正沿着雅加达唐人街蜿蜒,舞狮队的金绣球突然炸开,露出藏在里面的火锅底料包装袋。"
第七十二家店昨天落成交付,"林薇的声音裹着鞭炮碎屑传来,"苏门答腊的棕榈油供应商想合作开发咖喱味的牛油底料,说要让回教徒也能吃。"
他起身拉开窗帘,长江的晨雾正漫过朝天门码头。手机在掌心震动,约瑟夫发来张特写:怀俄明州州长正举着自动夹菜筷,仿竹制筷身的压力传感器亮起绿灯,精准夹起的毛肚悬在九宫格红油上方,背景里穿西装的议员们举着相机,闪光灯在雪光里连成一片银河。
"十二点整,怀俄明州分店同步敲钟。"史国栋对着屏幕里的两个时区倒计时,身后的厨房传来高汤沸腾的声响。
十三大菜系的主厨们正围着巨型鸳鸯锅忙碌,红汤那边飘着川渝的麻辣,白汤锅里翻滚着苏菜的蟹黄,蒸汽腾起时,在玻璃上洇出的水雾里,他仿佛看见两千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时,驼队里摇晃的陶罐正盛着最早的火锅雏形。
约瑟夫的镜头突然转向窗外,六个穿羽绒服的孩子正用自动夹菜筷堆雪人,竹筷夹着雪球的姿态,像极了老家祠堂里供着的那双明代象牙筷。
而林薇发来的照片里,印尼女孩正用楚菜的银勺舀起煨汤,勺柄上"鱼米之乡"的刻字在热带阳光下,与她头巾上的蜡染花纹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史国栋给自己斟了杯米酒,酒液晃出的涟漪里,六十家蓝底招牌与七十二盏红灯笼渐渐重叠。
手机提示音同时响起,两个时区的销售额报表正在加载,进度条走完的瞬间,他听见后厨传来机器人报菜声:"川式毛肚一份,京味爆肚一份,楚菜鱼圆一份——请慢用。"
楼下的解放碑开始报时,十二响钟声里,史国栋望着涪江江面货轮掀起的浪涛,突然想起一位高级火锅师说过的话:"最好的火锅,要让辣椒在雪地里开花,让鱼鲜在赤道上结果。"
他低头时,发现米酒在杯底积成了小小的旋涡,像极了那些分布在地球各处的火锅店,正用沸腾的汤底,煮着一整个世界的烟火。
怀俄明州的深夜,约瑟夫在监控室里数着自动夹菜筷的使用数据。
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显示,牛仔们平均要试五次才能掌握夹鸭肠的力度,而华裔老人几乎第一次就能让传感器精准停在七秒的最佳涮烫时间。
他抓起桌上的牛油底料包,突然发现包装袋角落印着的经度纬度,正好连成一条跨越太平洋的弧线。
雅加达的午后,林薇在第七十二家店的后厨调试编钟。当《小雅·鱼丽》的乐声响起时,正在分装浙菜醉蟹的印尼员工突然跟着哼唱起来。
她看着对方用闽南语念出"鱼脍芥酱"四个字,突然明白那些刻在基因里的味道记忆,从来不需要翻译就能共鸣。
史国栋站在十三菜系的展示柜前,眼睛紧盯着手中的手机屏幕。突然,两条信息同时弹出,分别来自约瑟夫和林薇。他点击打开,看到了两张截然不同的照片。
约瑟夫发来的照片中,怀俄明州的夜空繁星点点,璀璨夺目。在这片浩瀚星空下,一家火锅店的霓虹招牌格外醒目,招牌上的“鲜”字被灯光映照在洁白的雪地上,形成了一幅独特而美丽的画面。
而林薇传过来的照片,则展现了印尼的街景。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一个卖沙爹的小贩正举着手机,拍摄着火锅店外排起的长龙。人们面带笑容,似乎对这家火锅店充满了期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