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人情往来(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最新章节。

杨老爹背着手走在前面,舒玉则提着一个装满蔬菜的篮子,迈着小短腿,有些吃力地跟在后面。顾九想帮忙,被舒玉摇头拒绝了——这是阿爷给她的“任务”,她要自己完成。

暮色渐浓,天际最后一丝金光恋恋不舍地留恋着大地。村子里炊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和柴火的味道。

第一家便是顺子家。低矮的土坯院墙,院子里收拾得倒还利落。顺子娘正在灶房门口淘米,看到杨老爹和提着重篮子的舒玉进来,连忙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脸上露出局促不安的神情:

“杨大叔,您……您怎么来了?这……这丫头咋还提这么重的东西……”

舒玉努力把篮子提起来,仰着小脸,甜甜地说:

“婶子,谢谢您送的地香泡儿,可好吃了!阿奶让我送点家里的菜过来,给您和顺子哥尝尝鲜。”

顺子娘看着篮子里那些水灵灵、自家平日根本舍不得多种的细菜,连连摆手,脸都涨红了:

“使不得!使不得!就几个野果子,哪能换这么金贵的菜!快拿回去!”

杨老爹开口了,声音平稳:“孩子的一点心意,收下吧。邻里之间,有来有往。”

顺子娘看看杨老爹,又看看舒玉那坚持的小眼神,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不好意思地接过了篮子,嘴里不住地道谢:

“哎呦……这怎么好意思……谢谢杨大叔,谢谢玉丫头……那地香泡儿就这段日子有,回头让顺子碰到了,多摘些给你们送去!”

舒玉连忙摆手:“不用不用,尝个鲜就好啦!”心里却琢磨,这“地香泡儿”味道确实不错,不知道能不能移植或者大面积种植?

离开顺子家,舒玉觉得手里的空篮子轻快了不少,心情也轻快起来。

第二家、第三家……大多是类似的情形。村民们看到杨家不仅没有看不起他们那点微薄的馈赠,反而回了更实在的蔬菜,都是既惊讶又感激。推辞一番后,最终都会收下,有的甚至又塞给舒玉几个自家树上结的酸梨或者一把炒熟的南瓜子。

舒玉手里的空篮子越来越多,但……不知怎么,偶尔又会多出一两个装着别家特产的小兜兜。她的小眉头又微微蹙起,觉得这样下去好像有点没完没了。

终于,来到了最后一家。根据篮子上的记号,这应该是送蘑菇的那户,村里人都叫她小荷娘。

小荷家看起来比前面几家更清贫些,院子里的地面坑洼不平,但打扫得很干净。一个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太太正坐在屋檐下搓麻绳,两个七八岁、面黄肌瘦的孩子蹲在旁边,小心翼翼地收拾着刚采回来的蘑菇,把泥土和杂草一点点剔除。小荷娘则在一旁就着最后一点天光补衣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看到杨老爹和舒玉进来,小荷娘连忙站起身,那老太太也停下了手里的活计。

“杨大叔,您咋过来了?”小荷娘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

舒玉将手里最后一个、也是装得最满的蔬菜篮子递过去,学着之前的样子说:

“婶子,谢谢您送的蘑菇,看着就好吃。这是我家种的菜,您尝尝。”

小荷娘一看那满满一篮子水灵灵的各式蔬菜,眼睛都瞪圆了,连连后退,双手乱摇:

“不能要!不能要!这太多了!就一点山货,不值当!快拿回去!我们不能要!”

她的反应比前面几家都要激烈,态度十分坚决。屋檐下的老太太也开口道:

“杨兄弟,你家心善我们知道,可这菜太金贵了,我们庄户人家,吃点野菜就行,可不能收这个。”

舒玉看着小荷娘身上打着的补丁,再看看檐下那两个孩子瘦弱的样子,以及他们手中那些被精心收拾好的、品相极佳的蘑菇,心里忽然明白了。小荷娘人品爽利能干,颜氏之前琢磨作坊招人时还考虑过她,据说是因为她男人觉得女人抛头露面不好,硬是给拦下了。她家日子想必过得紧巴,这些蘑菇恐怕是她们改善伙食或者换取零用的重要来源。她送蘑菇是真心感激,但绝不肯平白占杨家这么大便宜。

“就是!你们帮衬我们让我们上山挖野菜,我们已经很感激了!这点蘑菇是你家山上长的,我们采来填了肚子哪能再要你们的东西!快拿回去!”

她态度坚决,甚至有点急了。舒玉看着檐下那两个孩子瘦弱的身板和渴望地看着蔬菜的眼神,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不想占这家的便宜,尤其这家人日子还这么艰难。

舒玉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她往前走了一小步,声音清脆地说:

“婶子,奶奶,我是真的喜欢吃蘑菇!你们采的蘑菇又干净又好!这样吧,以后你们要是再采到这样的蘑菇,就送到我家去,我让我阿奶按市价跟你们买,行不行?我家人都爱吃呢!”

这话一出,小荷娘和老太太都愣住了。卖蘑菇?这山里的东西,还能卖钱?

小荷娘犹豫了一下,看向杨老爹。杨老爹脸上没什么表情,算是默认了舒玉的话。

小荷娘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些,若是卖钱,那倒是……她脸上露出一点笑容:

“玉丫头喜欢吃,就多拿点去,不兴啥买不买的……”

这时,小荷奶奶却颤巍巍地站起身,走到舒玉面前,看了看篮子里的菜,又看了看舒玉,忽然伸手接过篮子,利落地将里面的蔬菜倒在自家院里的一个破木盆里,然后拿起空篮子,走到檐下,将那两个孩子刚刚收拾好的、大半篮子的蘑菇,不由分说地全都装了进去,塞回舒玉手里。

“喏,拿着!都收拾好了,回去让你阿奶洗洗就能下锅!比野菜香!可不兴再提钱不钱的!”

老太太语气干脆,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执拗。

舒玉看着手里这篮明显比送来的那份多出不少的蘑菇,心里暖烘烘的,又有些过意不去。她想了想,没有再推辞,甜甜地笑道:

“谢谢奶奶!谢谢婶子!那我就不客气啦!”

趁着小荷娘和老太太注意力还在蘑菇和蔬菜上,舒玉悄悄挪到屋檐下的破旧木桌旁,动作飞快地从怀里(实则从空间里)掏出五六个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还带着温热的肉包子,轻轻放在了桌子上。然后,她提着那篮沉甸甸的蘑菇,快步走到杨老爹身边。

“阿爷,我们回家吧!”

杨老爹目光扫过桌上那突兀多出来的油纸包,又看看一脸“我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孙女,眼底掠过一丝了然的笑意,点了点头:“嗯,回吧。”

祖孙俩在一连串的“慢走”、“有空再来坐”的送别声中,离开了小荷家。

走在回村的土路上,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深蓝色的天幕上缀上了几颗疏朗的星子。晚风带着凉意,吹拂着舒玉因为奔波而微微发红的小脸。

她提着一篮子蘑菇,心里却不像来时那么轻松了。这一趟“还篮子”之旅,让她更真切地看到了杨家岭许多村民生活的艰辛。那种小心翼翼的感激、那种不肯占便宜的倔强、那种面对一点点“金贵”蔬菜时的惶恐……都深深地触动了她。

“蘑菇……地香泡儿……”

舒玉小声嘀咕着,脑子里开始飞速运转,“这些东西,山里应该还有不少……如果能找到稳定的销路,或者加工成能保存的干货……是不是也能帮大家增加点收入呢?”

她想起阿爷说过,不能盲目地施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直接给钱给物,或许能解一时之急,但绝非长久之计。如果能找到一个合理的、可持续的方式,让乡亲们依靠自己的劳动和山里的出产获得收益,那才是真正的帮助。

“明天……明天要去霜总家看看。等后天,后天在家好好研究一下。”舒玉捏了捏小拳头,心里越发迫切地想要推动与王家的合作。王家有铺面,有潜在的人脉,如果能联手,或许就能为这些山货找到更好的出路。

还有那个蛇瓜!不知道婷子在空间里种得怎么样了?要是真能成功,也是一种不错的蔬菜选择……

她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小脑袋瓜飞速运转着,连脚下差点绊到一块土坷垃都没注意,幸好被旁边的顾九及时扶住。

“小姐,当心脚下。”顾九低声提醒。

舒玉“哦”了一声,甩甩头,暂时把那些宏大的计划压下去。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先把手头的事情做好再说。

她抬头看向前方,杨家小院的轮廓在暮色中已经清晰可见,窗户里透出温暖的灯光,如同指引归途的灯塔。

然而,此刻一心琢磨着如何改善村民生活、满脑子都是“蘑菇变现”和“合伙生意”的舒玉并不知道,就在那灯火通明的家里,有两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在静静地等待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