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泼冷水的阿爷(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最新章节。
“那就让他们琢磨去。”
杨老爹打断她,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一种历经世事的通透,
“手艺是偷不走的根本。咱们稳住自己的质量,比盲目扩张更重要。玉儿,你最近心思太活络了,这是好事,但也要沉得住气。有些事,急不得。”
连番受挫,舒玉只觉得委屈又憋闷。她感觉自己那些“功德值”、“未来规划”、“帮助乡邻”的大道理,在阿爷阿奶务实又谨慎的经验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她的小脸垮了下来,眼圈微微发红,倔强地站在那里,不肯放弃,却又不知该如何说服这两个“油盐不进”的老人家。
颜氏见老头子发了话,心里更踏实了,也附和道:“就是!听你阿爷的没错!咱们庄户人家,求的就是个稳当!别整天想些悬空八只脚的事情!老老实实把眼前的活儿干好是正经!”
连一向最支持她的阿爷都这么说!舒玉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她没想到老两口的态度如此一致,而且如此坚决!
“可是……阿爷,阿奶!机会不等人啊!”
舒玉急得跺脚,试图做最后的努力,“齐叔那边等着要货,军中也可能加单!咱们自己根本做不过来!眼睁睁看着钱溜走吗?而且帮衬乡亲也是好事啊!咱们杨家现在日子好了,拉拔一下乡里乡亲,不是应该的吗?名声也好听啊!”
“名声能当饭吃还是能当钱花?”
颜氏一句话就给噎了回去,“日子是自家过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为了点虚名,把自家置于险地,那才是傻!”
“不是虚名!是实实在在能帮到人!咱们也能赚更多钱!”舒玉据理力争。
“钱钱钱!你就知道钱!那也得有命花才行!”
颜氏有些生气了,觉得孙女太不懂事,太异想天开,“我看你就是被那几个银钱晃花了眼!忘了根本了!这事儿没商量!绝对不行!”
杨老爹也叹了口气,摆摆手:“玉儿,此事不必再提。至少眼下不行。等过个一年半载,生意确实稳当了,再议不迟。”
一锤定音。
舒玉看着阿奶那副“你别瞎折腾”的表情,再看着阿爷那不容置疑的沉稳,心里那叫一个憋屈!早上起来时那股满满的信心和干劲,此刻被打击得七零八落。她感觉自己就像一只鼓足了劲想吹大气球的小青蛙,却猛地撞在了一堵厚厚的、柔软的、却根本无法撼动的棉花墙上!
欲哭无泪!
真的好想哭啊!她的作坊!她的功德值!她的马桶图纸啊!
她瘪着小嘴,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心里难受极了。那种满腔热情被一盆冰水浇透的感觉,让她差点当场掉下金豆豆。
正房里陷入了一种尴尬的沉默。只有杨老爹抽烟的“吧嗒”声和颜氏收拾东西略显用力的窸窣声。
舒玉倔强地站在原地,既不想就这么放弃,又不知道还能说什么才能打动他们。小脑袋里乱糟糟的,一会儿是光滑的瓷砖,一会儿是复杂的马桶结构图,一会儿又是小爱同学那冰冷的“五千功德值”提示音……
就在这僵持不下、气氛沉闷得快要滴水的时候,院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却响亮的脚步声,以及顾九略显紧张的通报声:
“老爷,老夫人,县里的齐掌柜来了!还……还带着一位生客,说是从府城来的,有要紧生意想和您谈!”
屋里的三人都是一愣。
齐胖子?怎么今天又来了?还带了府城的人?
杨老爹和颜氏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和一丝警惕。齐胖子这人无利不起早,这么热情主动地带人上门,怕是没什么简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杨老爹磕了磕烟灰,站起身:“既然是客,先请进来吧。”
他看了一眼还杵在原地、眼圈红红、一脸倔强的舒玉,放缓了些语气:“作坊的事,回头再说。先待客。”
舒玉虽然满心不甘,但也知道轻重,只好闷闷地点了点头,抬手飞快地抹了一下眼角,强打起精神。她也好奇,齐胖子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来多半是订货的,府城的客人是干什么的?
颜氏也赶紧整理了一下衣衫头发,脸上重新挂起待客的笑容,只是那笑容底下,还藏着对刚才那场争论的余怒和对不速之客的揣测。
很快,院门口就传来了齐胖子那极具穿透力、热情得近乎夸张的笑声:
“哈哈哈!杨老哥!嫂子!冒昧打扰!冒昧打扰啊!”
只见齐胖子今天穿了一身崭新的宝蓝色绸缎褂子,红光满面,笑容堆得脸上的肥肉都快挤不下了一边拱手作揖,一边侧身让出跟在他身后的一个人。
那人约莫四十上下年纪,面容清瘦,肤色白皙,留着三缕打理得一丝不苟的胡须,穿着一身料子普通但剪裁合体、浆洗得十分干净的靛蓝色细布长衫,头上戴着同色的方巾,一副儒雅文士的打扮。他手里拿着一把合拢的油纸伞(虽然并没下雨),步履从容,眼神沉静,嘴角带着恰到好处的温和笑意,气质与旁边热情过度的齐胖子截然不同,显得沉稳而矜持。
然而,与这份沉稳气质略有些不协调的是——他进院门时,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那双沉静的眼睛极其快速地在院子里扫视了一圈,目光在那些忙碌的妇人、堆放的材料、甚至墙角码放的柴火上都有瞬间的停留,眼神里掠过一丝极淡的、难以捕捉的审视和评估。虽然只是一闪而过,很快就恢复了温和有礼的模样,但还是被一直暗暗观察的舒玉捕捉到了。
这人……不像个普通的生意人。舒玉的小雷达悄悄竖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