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忙碌与新生(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最新章节。
接下来的几天,杨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漩涡。
舒玉和杨老爹简直成了家里最忙的两个人,像两只不停旋转的陀螺。一会儿被颜氏抓去帮忙清洗整理张家寿宴要用的模具、筛检红枣莲蓉;一会儿又被杨老爹拎着去老宅工地“视察”——其实就是杨老爹背着手看,舒玉跟在后面屁颠屁颠地捡些新奇的小石子或者看叔叔们如何神奇地把歪斜的门框修直;中间还抽空去了两趟县里,一次是看铺子修缮的进度(杨大川常驻那里指挥,进展神速),一次是帮颜氏大采购——因为家里吃饭的人实在太多,消耗惊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舒玉还跟着去了一趟后山陶窑,给几乎以窑为家的钱师父和杨大江送吃食和换洗的衣裳。窑火正旺,热气逼人,钱师父和杨大江都是满脸烟灰,但眼睛亮得惊人,指着新出窑的一批陶器给她看,虽然还有些瑕疵,但比起最初已是天壤之别。
这般高强度的连轴转,全靠着每晚进入空间,在2:1的时间流速下好好睡一觉,再被灵泉气息滋养一番,舒玉才勉强能保持精神头。她不禁感慨,这空间简直就是她的充电宝和秘密休息室!
然而,忙碌中也夹杂着一些不那么令人愉快的消息。有一次跟杨老爹去县里采买时,舒玉眼尖地发现,在自家铺子尚未开张的这段时间里,县城里居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好几个卖包子的摊子!那包子的模样、香气,竟和杨家的有八九分相似!
她偷偷拽了拽杨老爹的衣角,指给阿爷看。杨老爹只是淡淡瞥了一眼,脸上没什么表情,仿佛早有预料,只说了句:“手艺是偷不走的。”便不再关注。
倒是跟在旁边的刘秀芝,脸色变了一下,低声道:“爹,我前几天来就注意到了……没想到这么快就冒出这么多家……味道闻着是挺像那么回事。”
但这事传到颜氏耳朵里,可把她愁坏了!晚饭都少吃了一半,坐在炕沿上唉声叹气:“这可咋整……还没开张呢,仿冒的都出来了!这生意还怎么做……”
舒玉看着阿奶愁容满面的样子,心里也跟着着急。她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了空间里那些“现代科技与狠活”——味精和鸡粉。
夜里,她偷偷摸摸溜进灶房,从空间里取出极小一撮味精和鸡粉,用油纸包了好多层,然后献宝似的拿去给颜氏,神秘兮兮地说:
“阿奶,你别愁!试试这个!这是……是我上次在城里那个杂耍班子旁边,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偷偷卖给我的‘鲜味粉’!他说是从海外仙山带来的,做菜放一点点就特别鲜!你试试看,能不能让咱家包子味道更特别?”
颜氏将信将疑地接过那两小包“宝贝”,凑到鼻子前闻了闻,没什么特别的味道。
“这……这玩意儿真能吃?别是啥不干净的东西……”
“能吃!绝对能吃!”
舒玉把胸脯拍得砰砰响,“那老爷爷看起来就像个老神仙!我看着他用的!他还说,心诚则灵,不能告诉别人!”
颜氏被孙女忽悠得半信半疑,但在舒玉的再三保证和怂恿下,还是决定试一试。第二天做肉馅时,她怀着一种做贼般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往馅料里加了那么一丁点儿鸡粉和味精。
结果可想而知。那锅试验品的包子一出笼,那扑鼻的鲜香就让全家人精神一振!咬上一口,味道层次分明,鲜味十足!
“娘!您是不是又琢磨出啥新秘方了?这包子味儿更足了!”刘秀芝惊喜道。
杨大江也闷头连吃了两个,含糊地点头:“嗯,香!”
颜氏看着家人的反应,心里顿时有了底,脸上的愁容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压抑不住的得意和信心:“那是!想跟风?哼,老娘有的是手段!等着瞧吧!” 她小心地把剩下的“鲜味粉”藏好,宝贝得什么似的。
日子就在这忙忙碌碌、充满期待又夹杂着些许担忧中飞快流逝。舒玉全靠每天晚上溜进空间,在时间流速缓慢的“深度休憩模式”下补充精力,才勉强跟上这快节奏。她甚至开始琢磨,是不是得找机会“本体进入”一次,好好让灵泉滋养一下,总觉得光意识体休息有点不够劲儿。好消息终于接连传来!
县里的铺子彻底修缮布置完毕,可以正式开张了!陈老将军派来的匠人手艺精湛,门脸焕然一新,后厨也扩大了灶眼,增加了笼屉。刘秀芝摩拳擦掌,带着她一手培训出来的周婆子、凤儿,已经开始熟悉环境,清点器物,信心满满地准备大干一场。
黄道吉日一到,“杨记食铺”的崭新招牌挂了上去,鞭炮噼里啪啦炸响,红绸揭开,正式重新开业!刘秀芝特意穿上了一身利落的新衣,精神抖擞地迎客。
开业第一天,鞭炮一响,“杨家包子铺”的招牌重新挂起,早已翘首以盼的老顾客们蜂拥而入!那改良后鲜美无比的包子味道,加上久违的期待感,让铺子门口排起了长龙,生意红火得不得了!消息传回杨家岭,颜氏心里最后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笑得合不拢嘴。
几乎同时,老宅那边也传来捷报。在石磊等人的全力赶工下,后罩房那几间屋子已经收拾得能住人了!虽然只是简单加固了屋顶、修补了门窗、盘了新炕、砌了灶台,墙壁也只是简单用石灰水刷了刷,地上还是砖地,但遮风挡雨、睡觉做饭完全没问题!那十条汉子已经欢天喜地、迫不及待地搬了过去,总算让杨家小院不再那么拥挤不堪。
而且,陈老将军承诺的修缮匠人也准时到了,手艺精湛的老师傅带着徒弟和各种专业工具。老宅的大规模修缮工程才算真正步入正轨。这一下,杨家可真是前所未有的热闹了!工地上匠人、短工、自家伙计,加起来好几十号人!光是每天做饭、送水、就把雇来的那几个妇人忙得脚不沾地。地里的活都扔给了周贵父子和杨四嫂子几个管着。
颜氏和元娘一边要供应自家人的三顿饭,还要忙活寿宴的订单忙的脚不沾地,走路都是小跑着。舒玉也跟着跑前跑后,小脸都瘦了一圈。
人手再次变得紧张起来。这天夜里,舒玉累得几乎是爬回东厢房的,一头栽倒在炕上,觉得小身板都快散架了。隔壁正房里,颜氏也捶着酸疼的后腰,对着同样刚躺下的杨老爹嘟囔:
“老头子……这人手……眼看着又不够用了啊……光做饭送水都快把我这把老骨头累折了……是不是……得再雇两个专门帮忙打杂的婆子?”
累得眼皮直打架的舒玉,在陷入沉睡的前一秒,脑子里迷迷糊糊转着的念头,竟然和阿奶高度重合:
“人……还是不够啊……得再找点人……不然……真要累死本宝宝了……”
摊子越铺越大,光靠自家人和现有的帮手,真是要累散架了。是得再添些人手了。只是,该添什么样的?去哪里找可靠的呢?这个问题,随着窗外传来的隐约虫鸣,一起沉入了寂静的夜色里。忙碌的一天结束了,而新的打算,才刚刚开始。
月光如水,静静洒在静谧的杨家小院。劳累了一天的众人都沉沉睡去,而更多的活计、更多的打算,还在等待着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