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再添新“丁”(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最新章节。

天还没亮,整个杨家小院就热闹起来。颜氏和刘秀芝在灶房里忙得热火朝天,为杨大江和杨大川准备进山的干粮。热气腾腾的水汽弥漫在狭小的灶房里,两人的脸被热气蒸得红扑扑的,却依旧手脚麻利地揉面、擀面、烙饼。

“大川他媳妇,你多包点馅儿,大江和大川干的都是体力活,可别饿着了。”

颜氏一边往面饼里塞着自家腌制的咸菜,一边叮嘱道。

刘秀芝点头应着,手上的动作更快了:

“阿娘,您就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不一会儿,几大张厚实的杂面干饼就做好了,用干净的粗布包得严严实实。杨大江和杨大川接过干粮,小心翼翼地放进背篓里,仿佛那不是干粮,而是他们全家的希望。

“路上小心点,一定要听钱师父的话。”

颜氏站在门口,满眼担忧地看着儿子们。

“阿娘,您就别操心了,我们又不是小孩子。”

杨大川笑嘻嘻地安慰道,可那大大咧咧的样子,怎么看都让人放心不下。

杨大江则沉稳些,认真地点点头:

“阿娘,我们知道了,您和阿爹在家也照顾好自己。”

说完,兄弟俩背着背篓,扛着锄头,在夜色中朝着野人沟的方向走去。寒风呼呼地吹着,吹得他们的衣衫猎猎作响,但两人的脚步却异常坚定。

与此同时,钱老汉也早早地等在了村口。他裹着一件破旧的棉袄,头上戴着一顶毡帽,嘴里叼着一根旱烟袋,在寒风中时不时地跺跺脚。看到杨家兄弟来了,他把烟袋锅在鞋底上磕了磕,别在腰上,说道:

“大姑娘上花轿啊这么慢,磨蹭啥呢,再不走天就大亮了!”

杨大江连忙道歉:

“钱师父,对不住啊,让您久等了。”

三人一路疾行,很快就到了野人沟。他们找到了上次救张家兄弟的山洞,这里将成为他们暂时的根据地。山洞有些阴冷,但好在比较干燥,也没有猛兽来过的痕迹。钱老汉皱了皱眉头,四处打量着:

“这地方虽说简陋了些,但好歹能遮风挡雨。”

杨大川放下背篓,搓了搓冻得通红的手,兴奋地说:

“钱师父,咱们赶紧开始吧,我都迫不及待想烧陶了!”

钱老汉白了他一眼:

“急什么急,烧陶可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他还是立刻行动起来,指挥着兄弟俩清理山洞,准备烧陶的工具。

其实,钱老汉心里也有些紧张。他已经很久没烧窑了,虽说手艺还在,但毕竟生疏了,生怕在徒弟面前丢了面子。他仔细地检查着每一块陶土,用手轻轻捏着,感受着土质的细腻程度,嘴里还念念有词:

“嗯,这土还不错,就看能不能烧出好东西了。”

而在杨家,刚吃完早饭的舒玉正坐在正房的炕上,愁眉苦脸地想着挣钱的法子。她托着下巴,眼睛盯着房梁,嘴里嘟囔着:

“到底有什么办法既能不被怀疑,又能挣钱呢?”

突然,她眼睛一亮,像是想到了什么,可下一秒又摇了摇头:

“不行不行,这个太惊世骇俗了,肯定会被当成怪物。”

舒玉想到的主意被自己一个个否定,早起刘秀芝费了半天劲才梳好的包包头已经被扯的乱七八糟的了。

“师父您看这土坯行吗?”

练习了两日的杨大川举着个歪七扭八的陶碗,活像捧着颗定时炸弹。钱老汉扫了眼山洞口摆的二十几个泥胚,嘴角抽搐得像抽风——这哪是陶器,简直是泥巴怪开会!

“啪!”

钱老汉一巴掌拍在杨大江刚捏好的夜壶上:

“你这壶嘴捏得比驴粪蛋还圆,夜壶要长流嘴!”沾满泥巴的手指头差点戳到徒弟鼻孔里,

“当年太原府的学徒要敢捏成这样,早被窑头吊起来抽了!”

杨大江摸着后脑勺嘿嘿傻笑,突然瞥见师父藏在背后的右手微微发抖——好嘛,原来这倔老头也紧张!

“师父您喝口茶润润嗓子。”

杨大川狗腿地递上竹筒,

“这山泉水泡的野菊茶可甜了。”

钱老汉刚灌下一口,就听"噗"的一声,杨大江手里泥胚突然炸出个屁响。老头呛得满脸通红,三个大男人对着被捏的稀巴烂的泥巴面面相觑,突然爆发出一阵狂笑,惊飞了洞顶栖息的寒鸦。

“阿嚏!”

舒玉揉着鼻子蹲在鸡窝前,盯着老母鸡下蛋的姿势发呆。这已经是她今早第六次尝试用意念沟通空间,可惜除了脑门被母鸡啄了个包,啥收获都没有。

“要不试试卖鸡蛋糕?”

她捡起根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面粉、鸡蛋、糖...等等!糖比肉还贵!”小脸瞬间垮成苦瓜。

就在她绞尽脑汁的时候,刘秀芝风风火火地跑过来:

“舒玉,快来帮婶婶个忙!”

舒玉被吓了一跳,差点栽进鸡窝里:

“婶婶,您这是咋了,一惊一乍的。”

刘秀芝拍了拍胸口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我……我要去喂狐狸,可我害怕,你陪我一起去。给婶婶壮壮胆呗。”

“唉~行吧行吧,真拿您没办法。”

“没办法,我看那畜生眼珠子滴溜溜的转瘆人的很!”

两人来到西厢房,狐狸笼子就放在角落里。那两只火狐看到有人来了,立刻警觉起来,在笼子里不安地踱步。刘秀芝站得远远的,把装着食物的碗递给舒玉:

“你去喂,我在这儿看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