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里程碑式的成就3(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炼炁修真传奇之金丹大道》最新章节。

第三节

陈明深受鼓舞,说道:“道,究其根本,便是路。

每个人的道,都是自己要走的路,别人的道再好,若与自身心性、功法相悖,也未必能走通;

别人的路再顺,若自己脚下根基不稳,终究会半途而废。”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恳切:“所以,世间从没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修行之路。

哪条路最适合自己,终究要靠自己去摸索、去尝试。

我们能做的,只是借鉴前人的经验,参考同修的感悟,让自己少走些弯路。”

话音落下,人群中响起低低的议论声。有人点头称是,显然认同这番话;

有人眉头紧锁,似乎仍在纠结“既然道无定法,论道又有何意义”;

更多人则陷入沉思,目光在天地草木间流转,仿佛想从万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陈兄言之固然有理。”牛新年再次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困惑;

“可若是如此,我们聚在此地论道,又有什么意义呢?反正最终还是要自己找路。”

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众人纷纷看向陈明,眼中带着期待。

陈明略一思忖,朗声道:“牛兄问得好。我们每个人,都不敢说自己的理解,一定符合大道真谛;

但每个人都必须去追寻这份真谛,唯有遵循大道指引去修炼,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他伸出手,指向远处纵横交错的山道:

“就像这山间的路,有的通往悬崖,有的通向坦途,有的崎岖难行,有的畅通无阻。

论道的目的,不是要为大家指明某一条‘唯一正确’的路;

而是帮大家拨开迷雾,看清眼前的岔路究竟通向何方;

从而更有底气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条。”

“经典之所以被奉为圭臬,正因它们是先贤走过的路;

是他们对大道的理解、对世界的认知。”

陈明继续说道,“我们论道,便是要互相探讨这些经典的奥义;

集思广益,加深理解,最终将先贤的智慧内化为自己的感悟;

找到那条,能让自己走得更顺畅的路。”

他话锋一转,看向众人:“大家难道没发现吗?

学塾选定的三部经典,看似各成体系,实则各有侧重、相互补充。

《道德经》讲天地大道,《黄庭经》讲人身小天地,《连山归藏经》讲万物演化;

三者合在一起,便形成了对‘道’的全面覆盖。

这或许就是学塾将它们列为核心功课的深意,也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稳妥的捷径。”

“大善!陈道友说得太对了!”水西善涌抚掌赞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今日这场论道,真是让我茅塞顿开。

尤其是陈道友以歌咏阐释大道的方式,更是别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

不才一时技痒,也想东施效颦一番,用我族的‘蛇弦琴’演奏一曲;

谈谈我对‘道’的理解,还请诸位指教。”

说罢,她从储物袋中取出一把形制奇特的六弦琴。

琴身通体雪白,宛如一条盘踞的白蛇,蛇尾盘成圆形琴身;

蛇头高昂成琴首,六条琴弦泛着淡淡的银光,仿佛蛇身上的鳞纹,透着一股异域风情。

众人皆是好奇,纷纷凝神屏息。

水西善涌将琴平放膝上,细长的手指轻轻拂过琴弦。

刹那间,一串清越的音符流淌而出,时而如蛇游浅滩,婉转灵动;

时而如龙腾深渊,雄浑壮阔;时而如细雨润田,温柔缠绵;时而如惊雷裂石,刚猛凌厉。

没有歌词,没有解说,却将“柔与刚”“动与静”的相生相克,演绎得淋漓尽致。

众人仿佛看到一条白蛇在天地间游走,时而隐匿于草丛,时而穿梭于云间;

时而潜入深渊,时而腾跃于山巅这不正是“道法自然”的生动写照吗?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

陈明率先鼓起掌来,赞叹道:“水西道友此曲,将‘变化’二字诠释得入木三分,陈某佩服。”

众人纷纷附和,掌声雷动。

或许是受了陈明与水西善涌的启发,接下来的论道变得更加精彩纷呈。

有人取出玉箫,吹奏起描绘四季更迭的乐曲;

有人当场挥毫,以书画勾勒“阴阳相生”的图景;

甚至有擅长阵法的修士,用灵石快速布下简易阵图,以阵法的生灭阐释“道有始终”的道理。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表达对道的理解;

而其他人则认真倾听,不时点头,偶尔提出疑问,却鲜有讥讽与贬低。

即便观点相悖,也能平心静气地辩论,彼此尊重。

这种热烈而和谐的气氛,在派系林立、竞争激烈的天南学塾,实属罕见。

要知道,在场的修士来自几十个门派、十数个种族;

平日里或多或少都有摩擦,此刻却能抛开成见,为了“悟道”二字坦诚交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