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丹炉炼器忙(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诡医:我在红崖修天道》最新章节。
方孝孺书斋的庇护,如同惊涛骇浪中意外寻得的一叶扁舟,虽然脆弱,却提供了宝贵的喘息之机。窗外,应天府权力更迭的暗流依旧汹涌,搜寻“可疑分子”的风声并未停歇,但这方小小的院落却暂时隔绝了那些纷扰,只剩下书卷的墨香和草药的清苦气息。
王老五的腿伤在沈墨的精心处理和固定下,疼痛渐消,伤口开始收敛,虽然离痊愈尚早,但至少避免了恶化。哑童力也得以休息,默默擦拭着那柄与他命运相连的断弩。方孝孺大多数时间沉默地坐在书案前,或奋笔疾书,或对着一局残棋久久出神,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忧愤与挣扎,偶尔投向沈墨的目光,依旧带着审视,但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探究。
沈墨深知这安宁短暂。钦天监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而回归之路更是渺茫。一切的关键,在于能否修复混元仪。
此刻,他正盘膝坐在书斋角落的空地上。面前,是从厨房找来的一只小巧的旧铜火盆,盆中几块炭火正静静燃烧,散发出稳定的热量。这便是他临时的“丹炉”。
修复混元仪,绝非易事。其材质非金非玉,结构精密远超时代,更蕴含着难以理解的未来科技。沈墨能依靠的,只有那本《灶王本草拾遗》中记载的一些关于“金石萃炼”、“能量导引”的模糊理论,刘伯温笔记里提及的零星杂学,自身对能量流动的感知,以及最关键的——那块来自鬼市、蕴含着奇异星辰能量的陨铁。
民俗元素(道家“炼丹术”) 在此刻被沈墨以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运用。他并非要炼出什么丹药,而是要将那陨铁中的精华,以某种方式“熬炼”出来,并引导其融入混元仪破损的外壳和内部。
他先将那块陨铁置于火盆旁炙烤,并非直接用烈火焚烧(那可能会破坏其内部能量结构),而是利用稳定的热量对其进行“唤醒”和“活化”。同时,他将混元仪小心翼翼地在火盆上微微加热,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希望那布满裂痕的外壳能出现极其微小的缝隙,便于后续能量的注入。
他的动作极其专注,呼吸悠长,精神力高度集中,感知着陨铁和混元仪之间那微乎其微的能量共鸣。空气中弥漫开一种奇异的、类似雨后臭氧般的淡淡气息。
王老五紧张地守在旁边,大气不敢出,手里紧紧攥着一把蒲扇,随时准备根据沈墨的指示调整火候——这是他作为伙夫的老本行,对火力的控制有着近乎本能的精准。
“火…再稳半分…对,保持…”沈墨闭着眼,却仿佛能清晰“看到”能量的细微变化,低声指挥。
王老五屏息凝神,手腕极其稳定地维持着炭火的燃烧状态。
时间一点点过去,陨铁表面开始泛出一种极其微弱的、肉眼几乎难以察觉的深蓝色辉光,周围的空气也似乎因能量的散发而微微扭曲。混元仪的外壳,在持续均匀的加热下,那些蛛网般的裂痕边缘,似乎也变得更加“柔软”了一些。
到了最关键的一步——如何将陨铁的能量引导至混元仪?
沈墨睁开眼,目光落在手边几只小碟上。里面盛放着他这几天利用方孝孺书斋里有限的材料调配出的几种药液。这些药液并非口服,而是根据《灶王本草拾遗》中“金石药性调和论”以及现代化学中的“催化剂”、“络合剂”思想,试图用来作为能量传导的媒介。
他先用一支干净的毛笔,蘸取一种淡金色的药液,极其小心地在混元仪外壳的裂痕上细致描绘,如同在进行最精密的微雕。药液渗入裂痕,散发出温和的气息。
然后,他拿起那把在诚意伯府用过的、仅存的小刻刀,运起体内恢复的微薄灵炁,集中于刀尖,开始小心翼翼地刮削那块灼热的陨铁表面。
嗤…
极其细微的、闪烁着蓝色星芒的金属粉末被刮落下来。沈墨立刻用一张薄如蝉翼的桑皮纸接住这些宝贵的粉末。
“老五,火候提到七分,三息!”沈墨低喝。
王老五立刻用蒲扇快速而均匀地扇动炭火,火苗猛地窜高了一瞬,将铜盆烧得微微发红!
就在这高温达到顶点的刹那,沈墨将接满陨铁粉的桑皮纸迅速置于混元仪上方,同时将另一种无色透明、却散发着寒气的药液滴落在陨铁粉上!
“滋啦——!”
一声极其轻微的爆响!陨铁粉遇到寒液,在高温激发下,瞬间爆发出强烈的蓝色光芒,化作一团氤氲的蓝色气雾,如同有生命般,猛地向下方的混元仪扑去!
而混元仪外壳上那些事先描绘的药液,此刻仿佛变成了引导能量的沟壑,精准地捕捉、吸收着那些蓝色气雾!
嗡…!
混元仪剧烈地震动起来,屏幕上的裂痕疯狂闪烁起刺眼的蓝光,整个仪器变得滚烫!
沈墨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双手虚按在混元仪上方,全力引导着能量的流向,防止其失控暴走!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过程,一旦失败,不仅前功尽弃,甚至可能引发能量爆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