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科学圣殿,灵魂之问(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符量交叠之霍格沃茨源文件》最新章节。

霍格沃茨的秋意渐浓,城堡的石墙浸染上了肃杀的金黄与深红。但对于拉文克劳观测室中的赵静清而言,季节的变换已如浮云过眼。

青灵盘踞在特意为她准备的恒温灵玉台上,她的体型已然增长,鳞片晶莹剔透,玉质温润,蜿蜒的形态中初具蛟龙的威严。她不再是纳吉尼,也不再是伯莎·乔金斯残留记忆的碎片。她是全新的、拥有纯正东方灵蛟血脉与纯净新生灵魂的青灵。然而,那道将她从混沌怨念和伏地魔魂片污染中拯救出来、重塑灵魂与根基的炼化过程,也彻底斩断了她与“人类伯莎·乔金斯”生理层面的联系。她已无凡人肉身可言。

赵静清面前的青玉长案上,堆积如山的并非古籍竹简,而是最新一期的《Nature》、《Cell》、《Science》,以及厚厚的研究论文合订本:《脊椎动物发育基因调控》、《爬行动物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再生》、《MHC分子多态性与脊椎动物同种识别》、《遗传印记与形态转化的机制探索》……这些硬壳烫金封面的学术期刊,与旁边散发着古朴灵气、绘制着经络穴位的道藏图谱形成了奇异的对照。

他的指尖划过一篇关于“端粒磨损与细胞衰老极限”的论文摘要,眉头微蹙。数日废寝忘食的钻研,即使以他强大神魂带来的恐怖信息处理能力,也感到一丝面对未知领域的凝重。现代遗传学描绘的生命底层逻辑,其复杂精微程度,比许多艰深道法更显繁复。

“神魂与形骸……竟被微观至此。”赵静清自语。他明白了为何魔法世界只能以变形咒强行改变形态(如克鲁姆变成半鲨鱼),却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稳定、生理健全的物种转化——那涉及基因层面的排列组合、蛋白质的精准折叠、端粒的维护、免疫系统的自我识别……无数环环相扣的精密机制。强行逆转血肉之躯的物种烙印,等同逆天而行,其反噬之力足以令任何生命结构在瞬间崩溃。

“大人,”青灵清澈的意念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迷茫,“我……是否永远无法变回‘人’了?”她能感觉到赵静清投入的精力,也隐约知晓这其中的艰难。

赵静清放下手中印着双螺旋结构的《Nature》期刊,目光沉静:“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万法不离其宗。”他并非要否定科学,而是要寻找其中那‘遁去的一’,即破局点。“然此界凡人凡法,终有未及之处。”

他做出了决定。与其在浩瀚文献中大海捞针,不如直入凡人智慧的源头。

几天后,一个寻常的工作日下午,牛津大学着名遗传学家、皇家科学院院士塞巴斯蒂安·戴维森爵士的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年过六旬、一头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老爵士从分子模型前抬起头。

门口站着一位年轻的东方人,穿着合体的深色风衣,气质沉静得不像个学生,更像一位年轻的学者。他说着一口流利且极其标准的牛津腔,递上一份介绍函——来自伦敦一家知名学术出版机构,身份是“高级技术编辑”赵先生,希望就分子遗传学中的几个前沿问题进行咨询(报酬极其丰厚)。

塞巴斯蒂安爵士向来乐于交流,尤其对于这位显然做足了功课、提问直指核心的年轻人很感兴趣。

“赵先生,你对CRISPR-Cas系统的潜力确实有深刻洞察(注:此时CRISPR理论处于早期爆发阶段,尚未广泛应用)。”老爵士翻看着赵静清提出的问题列表,“但你想探讨不同物种间逆转形态转化的生物学基础?天哪,这简直是生物学中最深奥的终极难题之一!”(以下是笔者对于关于CRISPR-Cas系统的详细描述,1987年日本科学家石野良纯团队在大肠杆菌基因组中发现重复的DNA序列(后称CRISPR),但功能未知。1993年西班牙科学家弗朗西斯科·莫杰卡在古菌中发现类似重复序列,命名为 "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2002年荷兰科学家鲁德·扬森发现CRISPR区域附近的基因,命名为 "Cas"(CRISPR-associated genes),推测其与DNA修复或调控相关。2005年多个团队(包括莫杰卡、菲利普·霍瓦特)发现CRISPR间隔序列与病毒或质粒DNA高度匹配,提出其可能参与抗病毒免疫。2007年法国丹尼斯克公司的科学家首次实验证实,CRISPR-Cas系统是细菌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可切割入侵病毒的DNA。2012年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Doudna)和埃玛纽埃尔·夏彭蒂埃(Emmanuelle Charpentier) 在《science》发表突破性研究证明CRISPR-Cas9可在体外精准切割靶DNA(使用向导RNA引导)。首次将Cas9改造为可编程基因编辑工具2013年 张锋(Feng Zhang)团队首次在人类细胞中实现CRISPR-Cas9基因编辑,开启生物医学应用浪潮。2020年杜德纳和夏彭蒂埃因"开发基因组编辑方法"获诺贝尔化学奖、近年开发新型Cas酶(如Cas12、Cas13)、碱基编辑器(Base Editors)及抗CRISPR蛋白(用于精准调控)。其工作方式主要以下几个方式来进行:适应(Adaptation)-入侵病毒的DNA片段被整合到CRISPR阵列中,形成"免疫记忆"。表达(Expression)-CRISPR阵列转录为crRNA(含病毒序列片段)。干扰(Interference)-crRNA引导Cas蛋白切割匹配的外源DNA/RNA。其核心原理是Cas9蛋白在向导RNA(gRNA)(人工设计的RNA,包含靶序列互补区)引导下切割DNA双链。细胞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 或同源定向修复(HDR)修复断裂的DNA,实现基因敲除或插入。总之CRISPR-Cas系统的发现是生物学与医学的革命性突破,其应用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未来有望重塑疾病治疗和生物制造范式。)

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赵静清展现了令人咋舌的对话技巧和知识储备。他并未暴露自己的真实目的或力量,而是纯粹在科学逻辑的框架下,引经据典,对答如流。他巧妙地将问题分解:从端粒酶活性维持特定物种特征的稳定性,到Hox基因簇对体型形态的调控与错误折叠引发的灾难性后果(他巧妙地避开“变形咒反噬”说法,而用“模型崩溃”替代),再深入到免疫识别和自我意识如何在神经回路层面的底层构建……

赵静清专注地听着,偶尔提问都切中肯綮。当老爵士兴奋地提到利用病毒载体导入“人造同种识别受体”在理论上的可能性时,赵静清眼眸深处微微一亮,旋即又归于平静。这“载体”的想法,与道门中的“神念寄灵”、“法种蕴养”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以凡俗科技手段,载体本身的安全性、靶向性、表达效率无一不是死结。

剑桥大学的经历也大同小异。赵静清拜访了一位主攻表观遗传学和衰老领域的年轻才俊卡特琳娜·沃森教授。在一个弥漫着咖啡香和离心机嗡鸣的午餐时间,他们讨论的话题聚焦在环境因素(能量、辐射、物质)诱导的基因表达剧烈变动及其生物学后果上。赵静清再次获取了大量关于“剧烈环境诱导如何导致基因组稳定系统崩溃”的宝贵信息。(笔者在此解释:剧烈的环境压力(如高剂量辐射、强毒素、极端温度、严重氧化应激)会通过多种相互关联的途径,压垮细胞维持DNA完整性的精密防御网络——基因组稳定系统,最终导致系统崩溃。这个系统包括DNA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凋亡机制、表观遗传调控、端粒维护和线粒体功能。其崩溃的关键机制在于:1 压力瞬间产生大量复杂DNA损伤(如双链断裂、交联),远超细胞常规修复能力,导致修复系统瘫痪,损伤积累。活性氧(ROS)、高温或毒素可直接氧化、变性或失活关键的DNA修复蛋白(如ATM, ATR, PARP, DNA聚合酶),使修复机制失效。2大规模修复和应激反应(如清除ROS)会耗尽ATP、NAD+等关键分子资源(尤其是PARP过度激活时),导致修复因缺乏“燃料”而停滞。3压力可损伤检查点核心蛋白(如p53, CHK1/2)或扰乱信号通路,使细胞带着未修复损伤强行进入DNA复制(S期)或分裂(M期),引发“复制灾难”和染色体断裂。严重压力下,凋亡机制也可能失灵,使损伤细胞得以存活。4压力扰乱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化,破坏染色质结构稳定性,使DNA更易受损,并阻碍修复因子向损伤位点的招募。5 压力常导致持续氧化应激和炎症,产生更多ROS,进一步损伤DNA和修复蛋白,形成自我强化的破坏循环。6 氧化应激加速端粒损伤和缩短,增加染色体不稳定性。线粒体损伤加剧ROS产生并减少ATP供应,双重打击基因组稳定。当这些机制协同作用,基因组稳定系统全面瘫痪:修复无效、检查点失灵、凋亡逃逸、表观崩溃。结果必然是基因组不稳定性的急剧飙升,表现为点突变、插入/缺失突变大量增加。染色体大规模畸变(缺失、重复、易位、非整倍体)。基因组结构重排(如染色体碎裂)。微卫星不稳定性增加。这种遗传物质的混乱是细胞癌变、衰老或死亡的核心驱动力,是环境致癌物发挥作用的基础。简言之,剧烈环境压力通过多途径协同过载、破坏和耗尽维持基因组精度的防御系统,导致其崩溃和灾难性的遗传错误积累。)。

两所学术圣殿之行,满载而归,也疑虑更深。赵静清对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理解突飞猛进,甚至可以说达到了领域新锐的水平。但也正因为如此,他看到了更深的壁垒。

“凡俗之法,受限于工具,困顿于材料,囿于伦理,更兼理论模型不完备。”霍格沃茨观测室中,赵静清总结道。科学的方法论严谨有效,但其实现手段在“灵性材料”和“因果束缚”面前显得格外脆弱。

他望向盘踞的玉色小蛟。青灵的肉身是纯净的蛟龙血脉重塑,她的灵魂也已被洗练一新。伯莎·乔金斯的一切,无论是有形的(遗骸、组织)还是记录在物质界的遗传信息(基因序列),都已随风消散。欲为其重塑一具与灵魂完美契合的、稳定的人类肉身,在生物学上近乎构建空中楼阁。

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解。

赵静清的目光落到了桌角那枚七彩迷离的蜃蜃珠上,又缓缓移向闪烁着幽光的黑玉瓶(里面是鸽蛋大小的九幽寒魄),最后落在了气息越发炽烈的毕方真羽上。

“科学界缺‘炁’,缺‘灵’,更缺撬动法则之力。然……道门不缺。”他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既然无相可依(伯莎的基因序列),那便塑真我之形!”

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在他脑中成型:

首先进行根基塑形,以纯净、富含生命力的高等蛟龙血脉为原始物质基础(比凡人血肉起点高无数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后意识引导,利用青灵已稳固的新生灵魂作为重塑方向的绝对坐标系,由内而外地“告诉”身体该如何变化。这类似于发育程序中起决定作用的“形态发生场”,在凡人科学里是难以捉摸的概念。

而后以法则护持,动用顶级灵物之力强行压制住物理法则层面的毁灭性反噬(如基因崩溃、器官异化等),为重塑争取时间窗口。

再后以时空淬炼,利用“镜花水月境”加速时间流逝能力(蜃蜃珠核心功能),进行短时间内的快速迭代与生理稳态调整。

最后法则锚定是最关键一步!以道门无上秘法,在变化最终完成的刹那,将“人形”这一状态强行烙印入天地法则层面,使之成为这具新生命的“本质特征”,如同凡人一出生就被锚定在人类的基因组一样!

这已不仅仅是生物学层面的操作,而是结合了顶尖道法、灵物本源、灵魂本相、空间之力与法则之力的复杂工程!

赵静清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开始埋头于更深入的方案推演。青灵似乎感受到了一股磅礴的信念与决心,也微微昂首,琥珀金的蛇瞳中充满了期待与绝对的信任。

窗外,禁林深处不知名的生物发出悠长的嘶鸣。霍格沃茨的研究中心里,一个将现代科学理论融入古老道法、挑战生命本质的惊世计划,正在悄然孕育。道法,科学,将在这里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度交融,指向那个看似不可能的终点——塑造一具能承载蛟龙血脉与纯净灵魂、且被天地法则认可为“人”的全新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