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兖州刺史府,柳员外线索(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斩邪司:穿越从仵作开始》最新章节。

汗血马的蹄声在兖州城门口渐缓时,沈砚勒住缰绳,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凉的马鬃。

抬头望向城门,青灰色城砖上 “兖州” 二字是贞观年间所刻,边缘被风雨磨得有些圆润,却仍透着股镇住一方的厚重感.

当年太宗皇帝亲批的 “鲁地粮枢”,城砖里都掺着当年的军工铁砂,寻常攻城锤都砸不开。

城门两侧的卫兵穿着褐色麻布袍服,腰间挂着环首刀,刀鞘上的铜饰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见沈砚一行人穿着斩邪司的玄色制服,肩甲上还嵌着 “斩邪卫” 的银纹,领头的卫兵立马拱手:“不知是斩邪司的大人驾临,有失远迎!”

连通关文牒都没多翻,直接挥手放行 —— 谁都知道,斩邪司的人敢往灾地跑,手里定有皇差,得罪不起。

“还是斩邪司的牌子管用。” 秦风拍了拍玄铁刀,刀身经黑风岭一战,还沾着点旱煞鼠的焦黑硬壳碎屑。

“早听说兖州的‘酱肘子’炖得酥烂,连骨头都能嚼出香味,还有兰陵酒,烈得够劲,一口下去从喉咙暖到肚子!等咱们查完柳万山的事,非得让周刺史请咱们搓一顿不可!”

秦小蛮从袖筒里掏出帕子,轻轻擦了擦护林甲的甲壳。

小家伙刚才在马背上来回跳窜,把爪子伸进了秦风藏在马鞍下的酒囊,沾了满爪子酒液,正甩着爪子 “嘶嘶” 叫,活像只偷喝了酒的小醉猫。

“先去刺史府报备,别满脑子都是吃的。” 她白了秦风一眼,“兖州是鲁地的粮道重镇,旱情比洛阳更重,周刺史说不定掌握着柳万山的关键线索,耽误了正事,别说酱肘子,连旱麦饼都没得吃。”

护林甲像是听懂了 “旱麦饼”,小脑袋凑到沈砚耳边,用冰冰凉的鼻子蹭了蹭他的脸颊,惹得沈砚失笑:“放心,等解决了旱尸,咱们给你买最好的糕点,比旱麦饼好吃百倍,让你吃到撑。”

一行人往刺史府走,兖州的街道比洛阳窄些,却更热闹。

路边的摊位挤得满满当当,卖粮食的小贩守着半袋干瘪的麦子,喊价声带着焦虑:“上好的麦种,十文钱一斤!再过些日子,连这个价都买不到了!”

卖陶器的摊主则把水缸摆在最显眼的位置,缸沿贴着 “清水一斤五文” 的纸条 —— 寻常年月,一斤上等甘泉水不过一文钱,如今翻了五倍,可见旱情之重。

沈砚注意到,不少百姓的衣襟上都打着补丁,手里还提着空空的水桶,偶尔能听到 “活祭”、“旱尸” 的字眼从人群中飘来。

有人说 “柳员外要在东郊设坛,选童男童女献给旱尸,说不定能求来雨”,还有人叹 “也只能指望柳大善人了,官府根本管不了”,甚至有老妇人拉着孩子,教他念 “柳员外活菩萨,救苦救难保平安”。

“柳万山的名声倒打得响亮。” 沈砚低声对秦风说,眼底闪过一丝冷意,“连百姓都觉得他能救急,可见这老狐狸藏得有多深,把‘伪善’二字玩明白了。”

秦风哼了一声,手里的玄铁刀鞘 “哐当” 撞了下马鞍:“什么大善人,我看就是个披着人皮的邪祟!等咱们找到证据,把他的底裤都扒下来,看他还怎么装!”

刺史府位于兖州城的中心,朱漆大门前立着两尊石狮子,狮眼用墨涂得发亮,看着威风凛凛。

门楣上挂着 “兖州刺史府” 的匾额,是前朝大书法家褚遂良的笔迹,笔锋刚劲,据说当年周文渊上任时,特意花了五百两银子请人复刻的。

守门的衙役见他们来,赶紧往里通报,没过多久,一个穿着绯色官袍的中年男子快步迎出来,袍角扫过门槛时还带着风。

唐朝从三品官员穿绯色官袍,周文渊能坐上周州刺史的位置,不仅靠治灾政绩,还因他曾在东宫教过太子读书,算是皇上面前有脸的人。

沈砚也教太子读书,这两人还有过相同工作。

“在下周文渊,恭迎沈大人、秦大人、秦姑娘!” 周文渊拱手时,沈砚注意到他的指节有些发白,眼底还带着血丝,显然是被旱情和旱尸的事折腾得没睡好。

“李羡指挥使三天前就传信来,说各位要途经兖州,我还特意让厨房备了菜,有咱们兖州的招牌酱肘子、清蒸汶水鱼,就等各位来了!”

“周刺史客气了。” 沈砚拱手回礼,没有绕弯子,直接开门见山,“我们此次前往青州斩旱尸,途经兖州,一是按规矩报备,二是想向您打听些事 —— 鲁地的旱情、旱尸的踪迹,还有一位名叫柳万山的乡绅,您应该都有所了解吧?”

周文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侧身引路:“各位里面说,厅里凉快,还有刚泡好的蒙山云雾茶,明前采的,咱们边喝边聊。”

刺史府的正厅比沈砚想象的朴素,紫檀木桌椅擦得锃亮,没有多余的装饰,墙上挂着一幅《兖州山水图》,画的是十年前的兖州。

那时汶水还没断流,两岸麦田绿油油的,农夫牵着牛在田埂上走,和如今的焦土判若两地。

角落里的铜炉里燃着檀香,烟气袅袅绕着房梁,驱散了些许燥热。

衙役端上茶盏,青瓷杯里的茶汤清澈,飘着几片茶叶,沈砚抿了一口,茶香中带着淡淡的甘冽,确实是上好的蒙山云雾茶。

周文渊却没心思品茶,手指在桌沿轻轻敲着,像是在斟酌措辞。

“不瞒各位,鲁地的情况比你们想的更糟。” 周文渊放下茶盏,语气沉重,“青州、兖州、济州,这三州已有三成麦田枯死,五成水井干涸,昨天我还收到济州刺史的急报,说有百姓为了抢一口井水,都动了锄头,伤了七八个人,还有两个老汉因为没抢到水,当场渴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