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金銮殿赐官,沈砚的 “侍读焦虑”(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斩邪司:穿越从仵作开始》最新章节。

长安的晨光刚漫过朱雀门,金銮殿外的铜钟就 “当 —— 当 ——” 撞响,浑厚的钟声裹着晨雾,震得宫道旁的梧桐叶簌簌落,跟撒了把碎银子似的。

沈砚穿着斩妖司的银甲,混在朝会的官员队伍里,手心里攥的汗都能浸湿地缝 —— 前一天还在斩妖司当医官,今早刚到司衙就被李羡拽来皇宫,说 “陛下有要事宣召”,连口热茶都没来得及喝,肚子里还空着半截。

“你说陛下找咱们,是要赏钱还是赏官?” 沈砚凑过来,压低声音嘀咕。

李羡白了他一眼:“你可真敢想,陛下不是刚赏给你“镇魂尺”。不过赏官倒是可能赏个芝麻官。”

护林甲又淘气了,从沈砚领口探出头,绿油油的小脑袋东张西望,对着宫道旁穿红袍的侍卫 “嘶嘶” 叫,小爪子还指着人家的腰带,像是好奇那铜带钩能不能吃。

沈砚赶紧按住它,指尖掐了掐小家伙的甲壳,小声警告:“别乱动!回去给你买水果吃。”

小家伙一听有水果吃,乖巧的缩回去,偷偷用眼睛瞄向外面。

很快,官员们按品级分列两侧,文官在左,武官在右,跟两条长蛇似的。

没有官职的沈砚依旧站在殿外等候召见。

沈砚正好撞见从身边经过的吏部侍郎李儒走向文官列前排。

这老头穿一身紫袍,眼神阴鸷得能滴出水,嘴角还往下撇,活像谁欠了他银子没还,尤其是看到沈砚的银甲,那眼神更冷了,跟淬了冰似的。

沈砚疑惑的是,有武官经过身边会对他微笑。

“一个抓妖的小吏,也配来金銮殿?”有李儒的狗腿子帮衬李儒。

“李侍郎是个小心眼,上次教坊司斗诗,沈砚让李公子下不来台,李侍郎怕是记仇了。”武官的大嗓门即使压低声音,周围的人也能听到。

细碎的议论声飘进沈砚耳朵,跟蚊子叫似的烦,他假装没听见。

随着太监尖细的唱喏声 “陛下驾到 ——”,皇帝驾临金銮殿。

百官 “哗啦” 一声跪伏在地,山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震得梁上的灰尘都往下掉。

“平身。” 皇帝的声音浑厚有力,跟撞钟似的。

早朝在“有事起奏,无事退朝”这句话后正式开始了。

早起的沈砚坐在殿外昏昏欲睡好像听到尖细的声音在叫他名字。

“……吐蕃使者已经返程……人事任命,要当众宣布……”

刘瑾尖细的声音对殿外传唤沈砚,“宣银甲卫沈砚进殿……”

大殿口的太监再次重复刘瑾的话,沈砚确认是在叫他。

沈砚不是第一次早朝被召见了,一套跪拜流程下来,等候皇帝发话。

皇帝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案,目光扫过殿内,炯炯有神跟探照灯似的,最终落在沈砚身上:“沈砚。”

“吐蕃案你识破鸣蛇诡计,没让唐蕃战事爆发;又护得太子安全,功劳不小。” 皇帝的语气带着赞许,目光里满是认可,“朕听说你不仅会斩妖,还懂格物之学,能作诗鼓舞军心,更能教太子识妖辨鬼。朕决定,任命你为‘东宫侍读’,从七品散官,赐绯色侍读袍,即日上任,教太子格物之术、辅正心性,同时仍兼斩妖司银甲卫。”

这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得能听见檀香燃烧的 “噼啪” 声,连掉根针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啥?‘东宫侍读’,怎么突然的吗?”满脑袋黑人问号的沈砚眼睛一亮:这是要双职并行啊,俸禄按从七品发放……这是多少钱?

李儒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跟被踩了尾巴的猫似的,躬身道:“陛下,臣有异议!沈砚虽有斩妖之功,可终究是个卫官,出身草莽,连国子监的门都没踏过,不懂东宫礼仪,更未通经史子集,让他当东宫侍读,恐误了太子学业!东宫乃国本,侍读人选需慎重,不可草率!臣推荐国子监司业张大人,张大人精通《论语》《礼记》,教过三位皇子,是教导太子的不二人选!”

他话音刚落,几个保守派文官纷纷附和,跟起哄似的:“李侍郎所言极是!沈砚只会抓妖,不懂经史,跟太子讲‘如何砍妖头’吗?怎能教太子?”

“东宫乃国本,侍读需饱学之士,沈砚不过做的三首诗,连‘四书五经’都没背全,哪有资格教太子?”

“陛下三思啊!”

沈砚心里 “咯噔” 一下 —— 他就知道李儒会挑刺,可没想到对方直接拿 “出身” 和 “学识” 开刀,这是想把他钉在 “草莽” 的标签上。

就在这时,右武卫大将军秦烈突然出列,声如洪钟,震得殿内的烛火都晃了晃:“陛下,臣以为李侍郎此言差矣!沈砚虽非饱学之士,可他懂格物、识妖邪,太子前几日遇影魅受惊,正是沈砚出手相救,不然太子现在还夜夜做噩梦!如今长安妖邪作乱,让太子学些识妖辨鬼之术,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保护百姓,比死读‘之乎者也’更有用!臣支持陛下的任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秦烈是开国功臣秦家后代,在军中威望比山还高,他一开口,其他武将纷纷附和,跟炸了锅似的:“秦将军说得对!沈砚有勇有谋,斩妖护民,上次血蚕案救了几百百姓,比只会读死书的文官强十倍!配当东宫侍读!”

“李侍郎只知经史,却不知妖邪之害,血蚕案,若不是沈砚,不知还要死多少人!太子学识妖之术,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护佑大唐!”

“臣也支持沈砚!臣愿以军功担保,沈砚定能教好太子!”

沈砚心里一动 —— 这些武将支持他,不仅是因为他破了几个案子,更因为他之前在金銮殿作诗 “不破楼兰终不还”,戳中了武将们的心思。

他们觉得沈砚懂军心、支持武将,让他在太子身边当侍读,说不定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太子,以后太子登基,能更重视武将,不再让文官压一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