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便民升级”的数字化治理(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最新章节。
“满意度评价” 模块则设置了 “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四个选项,居民可以根据办理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后还可以填写 “意见建议”。如果居民评价 “不满意”,平台会自动触发 “二次督办”,要求责任部门重新核查处理。
上班族小陈是平台升级后的受益者。她之前提交了 “小区充电桩不够” 的诉求,提交后一直不知道进度,只能天天刷平台。平台升级后,她打开手机就能看到:“2024 年 5 月 12 日 9:00 诉求提交成功”“2024 年 5 月 12 日 9:30 工作人员受理(责任人:王五)”“2024 年 5 月 12 日 14:00 派单给产业科(责任人:赵六)”“2024 年 5 月 15 日 10:00 现场勘查完成,计划新增 10 个充电桩”。
“太直观了!以前不知道诉求石沉大海还是正在办理,现在每一步都看得清清楚楚,还知道是谁在负责,心里特别有底。” 小陈笑着说。
更让她惊喜的是,5 月 20 日,她收到了平台的 “结果反馈” 通知,点开一看,里面有新增充电桩的安装照片,还有办理说明:“已在小区西侧新增 10 个充电桩,于 5 月 19 日安装完成,可正常使用”。小陈当即评价 “非常满意”,并留言:“效率很高,解决了我们的充电难题,谢谢街道!”
三是简易版平台开发:让老人 “用得会、用得舒心”
针对老年人 “看不清屏幕、不会打字” 的问题,季秋水要求技术团队开发 “简易版平台”,专门为老年人量身定制。
简易版平台的界面极其简洁,只保留 “提交诉求、查询进度、联系代办” 三个核心功能,字体比普通版放大 3 倍,按钮也相应增大,颜色采用高对比度的 “黑底黄字”,让老人看得更清楚。同时,平台支持 “语音输入诉求”,老人只要按住 “说话” 按钮,对着手机说 “我家的热水器坏了”“楼道里的垃圾没人清理”,平台就能自动识别语音,转化为文字,精准提交诉求。
为了方便老人使用,街道还制作了 “简易版平台使用手册”,手册上有清晰的步骤图解,比如 “如何打开简易版平台”“如何语音输入诉求”“如何查询进度”,每一步都配有大照片和简单的文字说明。志愿者还会在社区活动中心开展 “简易版平台使用培训”,手把手教老人操作。
68 岁的王大爷以前对智能手机一窍不通,经过志愿者的培训,现在已经能熟练使用简易版平台。“你看,我想反映‘楼下的垃圾桶满了’,只要按住这个说话按钮,说一声就行,比打字简单多了。” 王大爷一边演示,一边笑着说,“字体也大,我不用戴老花镜都能看清,查询进度也方便,点一下‘进度查询’,就能看到我的诉求办到哪一步了。”
有一次,王大爷通过语音输入提交了 “小区健身器材损坏” 的诉求,不到半小时,就收到了平台的 “受理通知”;当天下午,维修人员就上门修好了健身器材。“以前我反映问题,要跑社区、找干部,现在在家就能办,真是太方便了!” 王大爷逢人就夸。
除了语音输入,简易版平台还设置了 “紧急求助” 按钮,老人遇到突发情况,比如摔倒、突发疾病,只要点击按钮,就能自动联系社区居委会和家人,同时上传所在位置,为救援争取时间。“这个功能太实用了,我们老年人在家,万一出点意外,也能及时求助。” 张奶奶说。
数字化治理升级三个月后,夔北街道的 “民生诉求线上平台” 迎来了质的飞跃 —— 老年用户使用率从 10% 飙升至 60%,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尝试自己使用简易版平台,或者通过代办岗提交诉求;居民诉求查询满意度从 70% 提升至 95%,平台投诉量下降了 80%,诉求平均处理周期从 3 天缩短至 1.5 天。
竹枝社区的代办岗,每天要接待 20 多位老人,志愿者小王的笔记本上,记满了老人的诉求和反馈:“5 月 10 日,张奶奶,水龙头损坏,已维修,满意;5 月 11 日,李大爷,水管漏水,已维修,满意;5 月 12 日,王大爷,健身器材损坏,已维修,满意……”
“现在每天都有老人来代办岗,有的是来提交诉求,有的是来查询进度,还有的是来学习使用简易版平台。” 小王笑着说,“老人们都说,政府考虑得太周到了,让他们也能享受数字化的便利,再也不用因为不会用手机而‘跑腿’了。”
年轻人对升级后的平台也赞不绝口。上班族小李说:“以前提交诉求后,总担心没人管,现在能实时查进度,还能看到办理结果的照片,心里特别踏实。满意度评价功能也很好,能让政府知道我们的真实感受,督促他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社区干部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物业科科长刘军说:“以前我们要花很多时间回复居民的咨询,告诉他们诉求的办理进度;现在平台能自动显示进度,居民不用再反复问,我们也能把更多时间用在办实事上。而且通过满意度评价,我们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针对性地改进。”
更让人惊喜的是,市里在调研数字化治理工作时,发现了夔北街道的 “适老化数字化升级” 做法,认为这种模式 “打破了‘数字化 = 年轻化’的固有认知,通过‘代办岗 + 功能拓展 + 简易版平台’,实现了‘包容性数字化治理’,让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的群体也能享受数字化便利”,当即决定将其作为 “适老化数字化典型”,在全市推广。
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在推广会上说:“夔北街道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 数字化治理不是要抛弃传统服务模式,而是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不是要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是要追求老百姓的满意度。全市各区县都要学习夔北街道的经验,让数字化治理更有温度、更便民。”
竹枝社区代办岗的志愿者小王,拿着一本厚厚的 “代办台账”,来到季秋水的办公室。“季书记,这是我们代办岗三个月的台账,每天平均帮 20 多位老人代办诉求,累计代办 600 余件,满意度达到 98%。您看,老人们都在台账上签了字,还写了很多感谢的话。”
季秋水接过台账,翻开第一页,上面是张奶奶的签名,旁边写着:“代办岗的小王服务很周到,帮我解决了水龙头漏水的问题,谢谢政府;” 李大爷的签名下面写着:“数字化也能照顾我们老人,太贴心了;” 王大爷的签名旁边画着一个简单的爱心,写着:“平台很好用,我现在自己能提交诉求了!”
“太好了!这台账就是我们数字化治理的‘民心成绩单’。” 季秋水笑着说,“所谓‘便民’,从来不是一句口号,是藏在代办岗的志愿者服务里、大字版的字体大小里、语音输入的功能里 —— 数字化治理的终点不是‘技术先进’,是‘老百姓用得舒心’;不是‘抛弃老群体’,是‘兼顾所有人’。”
她指着台账上的签名和感谢语,对小王说:“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不仅帮老人解决了实际问题,还让他们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以后我们还要继续优化平台,比如增加‘方言语音输入’功能,让不会说普通话的老人也能使用;再比如在代办岗增加‘视频指导’服务,让老人在家就能通过视频向志愿者请教平台操作。”
小王点点头:“季书记,我们都准备好了!我们还想组织志愿者上门服务,教行动不便的老人使用简易版平台,让更多老人能享受数字化的便利。”
季秋水送小王出门时,正好看到几位老人在社区活动中心的院子里,围着志愿者学习使用简易版平台。一位老人拿着手机,对着屏幕大声说:“我家的楼道灯坏了!” 平台立刻识别语音,显示 “诉求提交成功”,老人高兴得像个孩子:“成功了!成功了!我自己也能提交诉求了!”
阳光洒在老人们的脸上,也洒在季秋水的心里。她知道,数字化治理的升级之路还很长,但只要始终坚守 “兼顾所有群体” 的初心,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在心上,把便民的细节落到实处,就一定能让数字化治理成为真正的 “便民工具”,让每个居民都能感受到 “数字化的温度”,让夔北街道的治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她在平台升级总结里写道:“数字化治理不是‘技术的独角戏’,是‘民生的大合唱’。只有兼顾不同群体的需求,让年轻人用得便捷、老年人用得舒心、所有人用得放心,才能让数字化治理真正融入老百姓的生活,成为基层治理的‘加速器’和‘暖心剂’。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包容性数字化治理’,让技术为民生服务,让便利惠及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