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与众同乐的新年规划(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最新章节。

腊月廿八的夔北街道,像被泼了一桶浓墨重彩的年味儿 —— 社区门口的红灯笼挂了两排,红绸穗子被风吹得飘起,映得墙面都泛着暖光;文创街的商户们踩着梯子贴春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 的红纸墨字,在阳光下格外鲜亮;老码头的集市里更是热闹,挑着担子的小贩喊着 “腊肉便宜卖”,摊位前围满了扯着塑料袋的居民,空气中飘着腊肉的咸香、糖果的甜香,还有炒瓜子的焦香,连风里都裹着过年的热闹。

张奶奶拎着装满糖果的布袋子,在集市上遇见邻居李大妈,两人笑着打招呼:“买这么多年货啊?”“可不是嘛,孙子明天就回来了,得让他吃够!” 说话间,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几个穿新棉袄的孩子举着糖葫芦,在集市里追跑打闹,糖葫芦上的糖霜闪着晶莹的光。

可与街上的热闹不同,季秋水的办公室里却透着几分沉闷。窗外的红灯笼明明晃晃照进来,落在摊开的《2023 年度工作规划》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等黑体字虽醒目,却像隔着一层玻璃,少了点烟火气。

老陈捏着规划纸的边角,指节都有些发白,他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无奈:“去年咱们拍板定的‘新建 1 个社区活动中心’,选在张家村西头的空地上,觉得那儿宽敞,结果建到一半,居民们集体来投诉 —— 说离小区太远,老人拄着拐杖要走 20 分钟,下雨天更是泥泞难行;还有新增的 5 个充电桩,全装在社区门口的路边,没考虑商户需求,文创街的商户们要绕 1 公里才能充电,现在充电桩每天就用两三次,使用率不到 30%,设备都快落灰了。”

王强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语气里满是委屈:“上周我去茶店社区走访,李大爷坐在门口晒太阳,跟我说‘小王啊,你们定的规划,我们连听都没听过,建好的活动中心我们用不上,充电桩我们够不着,这规划跟我们有啥关系?’这话像针扎一样,咱们天天说‘为老百姓办事’,可老百姓连规划的边都摸不着,这工作做得太不到位了。”

刘军皱着眉,翻着规划里的 “民生项目清单”,忍不住插了句:“也不能全怪我们,去年时间紧,县里催着报规划,我们加班加点定了方案,想着先建起来再说,哪想到跟居民需求差这么多。”

季秋水拿起规划,指尖划过 “提升服务水平” 那行字,突然笑了:“以前咱们总觉得,班子成员懂政策、会看文件,定的规划肯定‘高站位’,可忘了最懂老百姓需求的,是老百姓自己 —— 李大爷不会看‘基础设施建设’的术语,他只知道‘活动中心离得远不远’;商户们不关心‘充电桩数量’,他们只在乎‘充电方不方便’。”

她把规划往桌上一放,语气坚定却带着温和:“今年不能再‘关起门来拍脑袋’了,要‘开门问计于民’。咱们组织一场‘新年规划征求意见会’,把居民代表、商户、老党员、大学生创业者都请来,让大家坐着聊、放开说,他们想要啥,咱们就往规划里写啥。”

“邀请老百姓一起定规划?” 刘军立刻坐直了身子,脸上满是顾虑,“季书记,不是我泼冷水,老百姓的意见肯定杂 —— 张奶奶想要健身器材,李大妈想要医疗点,商户们想要集市资源,万一吵起来,不仅定不了规划,还容易闹矛盾;而且现在离过年就剩两天,大家都忙着扫房、备年货,哪有时间来开会啊?”

季秋水没直接反驳,而是起身走到窗边,指着楼下热闹的集市:“你看街上的老百姓,虽然忙,但心里都盼着过年能顺顺利利,更盼着明年日子能更好。咱们把会议定在腊月廿九上午,这时候大家年货差不多买完了,正好有空闲;再把会场布置得热闹点,摆上糖果、瓜子,烧上菊花茶,让大家像走亲戚一样,坐在一块儿唠嗑提意见 —— 吵起来才好呢,吵说明大家在乎,说明他们把这规划当成自己的事,总比没人管、没人问强。”

她转头看着班子成员,眼神里满是信心:“咱们搞基层工作,不能怕听不同意见,更不能怕麻烦。把老百姓请进来,不仅能让规划贴合需求,还能让他们觉得‘这是咱们自己的规划’,以后落实的时候,大家才会支持、会配合 —— 这才是基层工作的巧劲,不是吗?”

老陈听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季书记说得对,去年咱们就是太‘想当然’,忘了问老百姓的想法。今年把大家请来,就算意见多,咱们慢慢梳理,总能找到最贴合需求的方案。”

王强也松了口气,笑着说:“那我明天就去社区通知,让居民们选代表,再去文创街跟商户们说一声,保证让大家都来提意见!”

窗外的年味顺着窗户缝飘进来,混着办公室里渐渐轻松的气氛,季秋水看着班子成员们舒展的眉头,心里有了底 —— 这场 “问计于民” 的规划会,不仅能定出一份接地气的规划,更能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让年味儿里多一份 “民心相通” 的温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腊月廿九上午,茶店社区的活动室里挂满了红灯笼,墙上贴着 “夔北街道 2024 年新年规划征求意见会” 的红色横幅,长桌上摆着糖果、瓜子、橘子,还有热气腾腾的菊花茶,像过年走亲戚一样热闹。

不到 9 点,活动室就坐满了人 ——82 岁的张奶奶拄着拐杖来了,手里还拿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 “希望加健身器材” 的诉求;小林穿着新买的羽绒服,带着文创街的 5 个商户代表;老党员李大爷领着 “银发调解队” 的 3 位成员;还有 10 位居民代表,都是平时爱提意见的 “热心人”。

“大家先吃点糖果,喝点茶,咱们今天就像一家人聊天一样,有啥需求、啥建议,都尽管说,不用客气。” 季秋水笑着开场,把话筒递给坐在前排的张奶奶,“张奶奶,您先说说,明年您最希望街道办点啥实事?”

张奶奶接过话筒,声音有些颤抖却很清晰:“季书记,我年纪大了,每天想锻炼锻炼,可现在社区的健身器材太少,就两个扭腰器,还坏了一个。我希望明年能新增 2 个健身广场,多装些适合老人的器材,比如漫步机、太极轮,这样我们老姐妹就能一起锻炼了。”

“好,张奶奶的建议我记下来了 ——‘新增 2 个社区健身广场,配备老人健身器材’。” 季秋水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还画了个五角星,“大家还有补充吗?”

“我有补充!” 居民代表王大叔举手,“健身广场的选址得跟我们商量,上次社区建活动中心,选在偏僻的地方,老人去不方便,这次要选在居民多、离小区近的地方。”

“没问题,选址咱们一定征求大家的意见,选到大家满意为止。” 季秋水立刻回应。

轮到商户代表发言时,小林第一个站起来:“季书记,文创街今年想多搞点‘主题集市’,比如春节的‘年货集市’、春天的‘赏花集市’、秋天的‘丰收集市’,这样能吸引更多游客,带动商户营收。另外,我们还希望街道能帮我们对接些包装设计资源,现在的产品包装太普通,没吸引力。”

“主题集市这个建议好!” 季秋水眼前一亮,“咱们明年每月办 1 次主题集市,春节前就先办一场‘年货集市’,让大家热闹热闹;包装设计资源,我会联系县文旅委,帮你们对接专业的设计团队,免费给大家做指导。”

老党员李大爷则关注 “银发课堂”:“现在很多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缴水电费、预约挂号都得麻烦别人。我们希望明年能多办些‘银发课堂’,不仅教用手机,还教点养生知识、手工编织,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丰富。”

“李大爷放心,明年咱们新增 10 期‘银发课堂’,每月 1 期,还会请社区医生、手工老师来上课,保证让老人们学有所获。” 季秋水承诺道。

大学生创业者小吴则提出了 “高校资源对接” 的需求:“我们的陶艺工作室想跟高校的美术专业合作,让学生来实习,也希望能引进高校的陶艺技术,提升产品质量。要是能对接 3 所高校就好了,比如渝复师范学院、夔北职业技术学院。”

“这个需求很实在,我会亲自去跟这 3 所高校对接,争取明年 3 月前签订合作协议,让高校资源为咱们的创业者服务。” 季秋水的回答赢得了阵阵掌声。

整整一上午,活动室里的讨论声、笑声不断 —— 居民提出 “希望增加社区医疗点”,商户建议 “优化文创街的停车设施”,老党员希望 “加强小区物业监管”,创业者盼着 “多组织创业交流活动”。季秋水和班子成员们不停地记录,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建议,共收集到 42 条意见,涉及民生、产业、治理、党建等各个方面。

散会时,张奶奶拉着季秋水的手说:“季书记,以前咱们老百姓只能听规划,现在能跟你们一起定规划,这心里真暖和,比过年还高兴!”

“奶奶,这规划本来就是咱们大家的,就得一起定才靠谱。” 季秋水笑着递上一袋糖果,“提前给您拜个早年,明年咱们一起把这些实事办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