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凝心聚力党建引领(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最新章节。

“大家先别急着开会,咱们分成 5 组,每组帮一家小店做点实事 —— 整理货架、接待顾客、打扫卫生都行,半小时后在街口集合。” 季秋水话音刚落,党员们就分散开来,有的走进小店帮忙,有的在街边引导客流,原本略显严肃的 “党日活动”,瞬间融入了文创街的烟火气。

退休党员张大爷走进小林的店时,小林正忙着给顾客包装围巾,货架上的纺织材料堆得有些乱。“小伙子,我来帮你理理货架吧。” 张大爷挽起袖子,把不同材质的毛线按颜色分类摆放,还细心地在标签上补充了 “洗涤说明”。“大爷,您这整理得比我还整齐!” 小林感激地说。

“我以前在制衣厂管过仓库,这点活儿不算啥。” 张大爷笑着说,“你们年轻人创业不容易,我们老党员能帮一把是一把。”

年轻党员李老师则在 “陶艺工作室” 里,帮店主带孩子们做手工。她蹲下身,耐心地教一个小女孩捏陶碗:“手指要轻轻按住陶泥,慢慢往上推,像这样……” 小女孩的脸上沾了陶泥,李老师掏出纸巾帮她擦干净,眼里满是温柔。

半小时后,党员们在街口集合,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汗水,却透着兴奋。“刚才帮小林整理货架时,他跟我说,要是没有企业党员帮忙找场地、找材料,他这店根本开不起来。” 张大爷率先开口,“我这才明白,咱们党员的‘初心’,不是挂在嘴上的大道理,是帮老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难题 —— 帮创业者把店开起来,帮他们赚到钱,就是我们的使命。”

“我也有感触。” 年轻党员小王是街道办的文员,平时很少跟群众打交道,“刚才在街边引导客流,有位阿姨说‘这文创街真热闹,比以前的城中村干净多了’,我突然觉得,我们之前搞的环境整治、产业升级,都是在为老百姓办实事,这些事比在会议室学文件更有意义。”

季秋水看着党员们热烈的讨论,补充道:“文创街从‘脏乱差的城中村’变成‘网红打卡地’,靠的不是哪一个人的努力,是退休党员帮着调解矛盾,年轻党员帮着搞服务,企业党员帮着对接资源 —— 这就是党建引领的力量。以后我们的主题党日,就要多来这样的‘实践场’,让大家在干事中悟初心,在服务中担使命。”

(二)社区服务点的 “暖心课堂”:在办实事中强担当

第二次 “现场主题党日”,选在了和平社区的 “周末服务团” 现场。这天恰逢周日,社区活动室里,“教育辅导组” 的党员正在给留守儿童补作业,“健康义诊组” 的党员忙着给老人测血压,“银发调解队” 的党员则在角落调解一起邻里纠纷。

“今天咱们不搞分组,大家跟着‘服务团’的党员一起干 —— 想辅导孩子的去教室,想参与义诊的去义诊区,想学习调解的去角落旁听,1 小时后我们分享感受。” 季秋水的安排,让党员们眼前一亮。

退休党员陈大妈一直想加入 “银发调解队”,却总担心自己 “不会说话”。这次,她坐在张大爷旁边,旁听他调解 “楼上楼下噪音纠纷”。张大爷没有一上来就批评谁,而是先听楼上的年轻妈妈说 “孩子太小,管不住”,再听楼下的老人说 “心脏不好,怕吵”,最后提出 “固定孩子的玩耍时间,再铺一层隔音垫” 的方案,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张大爷,您这调解的窍门,就是先听再劝啊!” 陈大妈小声说。

“是啊,咱们调解不是‘判对错’,是‘找平衡’,要站在双方的角度想问题。” 张大爷的话,让陈大妈茅塞顿开。

年轻党员小李是街道办的财务,平时很少接触民生服务。这次,他跟着 “健康义诊组” 的王医生给老人测血压。看到一位老人的血压偏高,王医生不仅详细讲解 “饮食注意事项”,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老人:“您要是不舒服,随时给我打电话。”

“王医生,您这服务也太贴心了。” 小李感慨道。

“我们是党员,老百姓信任我们,我们就得对他们负责。” 王医生的话,让小李红了脸 —— 以前他总觉得 “党建跟财务工作没关系”,现在才明白,不管在什么岗位,“为老百姓着想” 都是党员的本分。

1 小时后,党员们围坐在社区活动室的长椅上,分享着自己的收获。“以前觉得党建‘没意思’,是因为我没真正走进群众。” 小李站起身,语气诚恳,“刚才帮老人测血压时,一位奶奶拉着我的手说‘谢谢你们还想着我们’,我突然觉得,能为老百姓做这些小事,比算再多的账都有意义。以后我要多参加这样的服务,把党员的担当落到实处。”

李老师也补充道:“在教室里辅导孩子时,有个小男孩说‘我长大了也要当党员,帮别人做事’,这句话让我特别感动。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身边的人,只有我们先做好,才能带动更多人跟着干。”

(三)企业车间的 “联动课堂”:在促发展中聚合力

第三次 “现场主题党日”,走进了夔北制衣厂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中,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正忙着纺纱、织布,企业党员王总带着党员们参观生产线,手里拿着一卷棉纱:“大家看,这是我们厂最新的有机棉纱,透气性好,小林的文创店用的就是这种材料。”

参观结束后,党员们来到车间的会议室,企业党员与文创街的创业者代表坐在一起,开展 “资源对接交流会”。“我们厂有闲置的染色设备,要是文创街的小店有需求,我们可以免费提供使用。” 企业党员老郑说。

“我们需要一批定制的棉布袋,用来装文创产品,不知道厂里能不能做?” 文创街的创业者小吴连忙问道。

“当然可以!我们还能根据你们的设计图案印花,成本价给你们!” 老郑的回答,让小吴喜出望外。

交流会上,企业党员共为文创街的小店对接了 “设备共享、材料采购、包装设计” 等 6 项资源,还承诺 “每月派技术党员上门指导一次”。“以前我们企业党员总觉得‘街道党建跟我们没关系’,今天才知道,我们能为街道做的事有很多。” 王总感慨道,“帮文创街的小店发展起来,不仅能带动社区就业,还能为我们厂开拓新的销售渠道,这是双赢的好事。以后我们企业党支部,会主动跟街道对接,多参与这样的党日活动。”

年轻党员小张是街道办的产业干事,之前跟企业对接时,总觉得 “隔着一层”。这次在车间里,他跟企业党员一起讨论 “如何帮文创街降成本”,突然觉得 “距离拉近了”:“以前跟企业沟通,总说‘政策要求’,现在才明白,要站在企业的角度想问题 —— 帮他们找到合作机会,他们才愿意参与街道工作。党建不是‘单向要求’,是‘双向共赢’。”

(四)从 “要我参与” 到 “我要参与”:党员活力的重生

三次 “现场主题党日” 后,夔北街道的党员参与率发生了显着变化 —— 从之前的 40% 飙升到 85%,不少党员主动给街道党建办打电话,询问 “下次活动什么时候开展”“能不能多安排一些服务群众的任务”。

退休党员陈大妈主动申请加入 “银发调解队”,半年内调解矛盾 12 起,她的 “调解台账” 上,记满了居民的感谢;年轻党员小李报名成为 “周末服务团” 的固定志愿者,每周日都去社区帮老人测血压;企业党员老郑则牵头成立了 “纺织技术帮扶组”,每月去文创街的小店指导技术,帮店主解决了 “面料染色不均” 的难题。

“以前通知党员参加党日活动,要反复打电话催,现在不用我们通知,他们主动就来了。” 张家村党支部书记老周笑着说,“季书记这招‘把党课搬到实事现场’,真是说到了党员的心坎里 —— 谁都想干有意义的事,不想坐在会议室里听空话。”

年底,夔北街道的党建工作迎来了 “大丰收”——8个党支部的党员参与率全部超过 80%,“银发调解队”“周末服务团”“资源对接会” 成为了夔北街道的 “党建品牌”;民生方面,邻里矛盾调解成功率提升到 98%,留守儿童辅导覆盖率达 100%,独居老人健康档案建立率达 100%;产业方面,文创街的小店从 20 家增加到 35 家,带动就业 120 人,小微企业获得扶持资金 80 万元;治理方面,环境维护反弹率下降到 10%,居民满意度提升到 99%。

夔北街道还被评为 “全县党建示范街道”,县委书记李建国在全县党建工作会上,特意提到了夔北街道的做法:“秋水把党建从‘纸上’落到‘事上’,让党建跟着需求走、跟着实事走,退休党员能调解矛盾,年轻党员能送服务,企业党员能搭桥梁,每个党员都有价值,党建才有活力。这样的党建,不是‘形式主义’,是‘凝心聚力的纽带’;这样的党建引领,才是基层治理的‘真模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建国的话,让季秋水坚定了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的思路。她在党建总结里写道:“所谓‘党建引领’,藏在银发党员的调解本里、年轻党员的服务包里、企业党员的资源对接会上 —— 让党建不再是‘孤独的会议’,而是‘热闹的实事’;让党员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而是‘主动的实践者’;让群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受益者’。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员拧成绳,把群众聚成团,才能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有力量。”

某日,“银发调解队” 的张大爷,拿着一本厚厚的 “党员服务台账”,来到季秋水的办公室。台账的封面是红色的,上面写着 “夔北街道银发调解队服务台账”,里面记满了调解案例、居民感谢、党员心得 ——

“年月日,调解张家村王大妈与李大妈绿地纠纷,成功促成‘共享菜园’建立,居民满意度 100%。”

“年月日,帮和平社区陈大爷代买降压药,陈大爷说‘谢谢党和政府,还记得我们这些老人’。”

“年月日,调解李家村张大哥与赵大哥停车纠纷,双方达成‘轮流停车’协议,握手言和。”

张大爷笑着说:“季书记,这是我们‘银发调解队’半年的成果,每一个案例、每一句感谢,都是我们党员的‘初心见证’。现在我们调解队的党员,每天都盼着‘有事干’,觉得自己虽然退休了,还能为党、为群众做贡献,心里特别踏实。”

季秋水接过台账,指尖轻轻拂过上面的字迹,心里暖暖的。她把台账带到街道党建活动室,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 旁边是 “周末服务团” 的服务照片、“资源对接会” 的成果展示,还有党员们的心得体会。

党建活动室里,前来参观的党员和群众,都忍不住停下脚步,翻看这本台账。“原来党建可以这么干!”“这些退休党员真了不起!”“以后我也要多参与党建活动,为群众做实事!”

季秋水看着大家的反应,心里满是感慨 —— 党建工作没有 “固定模板”,也没有 “高深技巧”,只要跟着党员的需求走、跟着群众的实事走,就能让党建 “活” 起来、让党员 “动” 起来、让群众 “暖” 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