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值班交接的“责任传递”(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最新章节。

清晨七点四十分,季秋水推开县委办公大楼那扇厚重的玻璃门,扑面而来的是熟悉的消毒水与旧纸张混合的气息。她习惯性地提早二十分钟到岗,这个习惯保持了整整三年多了,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如今独当一面的综合科负责人。

经过值班室时,她注意到昨晚的值班交接本又只是潦草地写着“一切正常”四个字,连值班人员签名都显得匆忙而潦草。季秋水不禁微微蹙眉,这是本月第七次看到如此简略的交接记录了。

综合科的办公室已经热闹起来。小林正手忙脚乱地接听电话,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小赵则在一堆文件中翻找着什么,神情焦灼。

“科长,您来得正好!”小林一见到季秋水,如获救星般站起身,“柳溪乡党委书记刚才来电话,问我们专业队伍什么时候能去核查山火隐患。可我完全不知道这件事啊!”

季秋水的心猛地一沉:“山火隐患?什么时候的事?”

“说是昨天下午就上报了,”小林慌乱地翻着值班记录,“可交接班上什么都没有写。”

季秋水立即拨通小赵的电话。电话那头,小赵还在睡意朦胧中:“柳溪乡?哦,好像是有这么个电话...不过他们说已经控制住了,我觉得不算紧急,就忘了记录...”

“你觉得不算紧急?”季秋水的语气突然严厉起来,“山火隐患在你眼里不算紧急?”

小赵顿时清醒了:“科长,我错了...我马上回来处理...”

挂断电话,季秋水看着面前眼圈泛红的小林,没有立即批评,只是深吸一口气:“把最近一个月的值班交接本都拿来。”

当三十本交接记录整齐地铺在会议桌上时,触目惊心的空白呈现在众人面前。除了必要的值班人姓名和日期,大多数记录页上都只有“一切正常”四个字,连最基本的“收到几份文件、回复几个电话”都模糊不清。

“你们觉得‘没什么大事’,”季秋水指着那些空白处,声音平静却有力,“可对乡镇来说,山火隐患是‘要命的事’;对老百姓来说,一个迟迟未回复的咨询电话可能就是‘天大的事’。这些空白,不是‘没事’,是‘没把责任当回事’。”

下午两点,综合科全体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季秋水没有发火,而是将柳溪乡事件的来龙去脉完整地呈现给大家。

“如果昨晚那处山火隐患复燃,而因为我们没有交接清楚,导致专业队伍没有及时到位,后果会怎样?”季秋水的目光扫过全场,“如果我们不能从这样的‘小事’中看到潜在的风险,那么我们坐在这里的意义又是什么?”

小林和小赵低垂着头,脸上火辣辣的。

季秋水转身,拿起白板笔,手腕悬停片刻后,用力写下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责任”。笔尖与白板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

“同志们,”她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值班交接绝不是‘交钥匙、交电话’这么简单机械的过程。它的本质是‘交责任、交放心’。”她的声音平稳而有力,每个字都掷地有声。

她走到小林和小赵面前,停下脚步:“也许你们会觉得,多记一笔少记一笔没什么区别。但请记住:你多记一笔隐患,接班的人就少一分慌乱;你多提一句时限,后续的工作就少一分被动。这就是责任传递的意义所在。”

会议结束后,季秋水特意留下小林和小赵。看着两个年轻人略显委屈和困惑的表情,她拉过两把椅子,示意他们坐下。

“我知道你们心里可能觉得委屈,”季秋水的声音柔和下来,“值班工作确实琐碎繁杂,很多时候值一个晚班,接几十个电话,处理无数小事,最后总结起来似乎真的没有什么所谓的'大事'发生。”

她轻轻叹了口气,眼神变得深远:“但你们知道吗?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构成了我们工作的全部。县委办是全县的中枢神经,每一个电话、每一份文件、每一条信息,都可能关系到重大决策,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季秋水起身走向文件柜,从最底层取出一本牛皮纸封面的值班记录本。本子的边角已经磨损泛黄,纸张也有些脆化。

“这是十年前的值班记录,”她小心翼翼地翻开扉页,指着上面工整的钢笔字迹,“那时候没有电子系统,全靠手写。但你们看——”

小林和小赵凑上前去,只见每一页都记得密密麻麻,字迹工整清晰。不仅记录了每个来电的基本信息,还详细注明了处理情况、待办事项、交接提醒等。甚至还有一些用红笔标注的特殊注意事项。

“连‘某某来电咨询政策,已回复’这样的小事都有记录?”小赵惊讶地指着其中一条记录。

季秋水点点头,指尖轻柔地抚过那些已经褪色的字迹,仿佛在触摸一段珍贵的历史:“因为我的前辈告诉我——”她抬起头,目光中透着敬意,“值班交接的本质不是‘交班’,而是‘传递’——把未完成的责任清晰地、完整地、无误地传递给下一个接棒的人。”

接下来的三天,季秋水调整了自己的工作安排,专门抽出时间带着小林和小赵全面梳理值班工作的每个环节。她们首先列出了最近一个月值班工作中遇到的所有类型事项,然后一一分类整理。

“未处理的信访件必须注明信访人基本信息、主要诉求、紧急程度和初步处理意见,”季秋水指导着小林在电脑上建立分类表格,“特别是那些情绪激动的群众来电,一定要详细记录当事人的情绪状态、关注焦点和可能的风险点,避免后续接听的同事不了解情况,造成二次伤害或误会。”

小赵一边记录一边提出建议:“待回复的电话是不是应该建立一个分级标注系统?比如标注最晚回复时限,并且区分‘普通咨询’、‘紧急求助’和‘重大事项’等级别。不然接了班也不知道优先处理哪个,或者什么时候必须回复。”

“很好的建议!”季秋水赞许地点头,立即在表格中增加了“紧急程度”和“最晚回复时限”两栏,“还有应急物资的日常清点,这是最容易忽略却至关重要的环节。比如对讲机不仅要检查电量,还要测试信号通畅度;急救箱不仅要清点药品数量,还要检查药品有效期。”

她进一步补充道:“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对讲机电量不足或者急救箱里缺少必备药品,或者关键药品已经过期,我们会非常被动,甚至可能耽误最佳处置时机。”

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综合科值班交接清单》终于成型。清单分为三大类共12项内容:第一类“未办结事项”包括文件处理、信访接待、突发事件等4个子项;第二类“待跟进电话”区分咨询类、求助类、报告类等5个子项;第三类“应急物资状态”涵盖通讯设备、医疗急救、应急照明等3个子项。每个子项都设有详细填写要求和标准格式。

为了让清单真正落地见效,季秋水还制定了两条硬性规定:一是“当面核对”,要求交接班双方必须预留充足时间,逐条对照清单内容进行现场核查,避免口头转述中的遗漏和误解;二是“签字确认”,交接双方在每项核查无误后共同签字确认,实现责任可追溯,既确保交接质量,也强化责任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季秋水不仅传授方法,更注重培养两人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素养。她常常分享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让两个年轻人明白每一个细节规定背后的深刻意义。通过三天的深入交流和共同工作,小林和小赵不仅掌握了值班交接的规范要求,更重要的是理解了“责任”二字的千钧重量。

在清单推行前的培训会上,季秋水讲了一个老前辈告诉她的故事:“十年前有个值班员,没交接‘老书记要的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接班的人忘了跟进。结果老书记在常委会上等着用这份报告,最后只能临时找材料拼凑,差点影响重要决策。”

她环视全场,语气凝重:“值班交接本上的每一笔,都是要扛的责任。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对我们工作最基本的尊重。”

清单推行的第一周,小林和小赵确实感到了不适和繁琐。原本一句话的交接现在需要花费十多分钟,逐项核对、签字确认,感觉像是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

然而很快,他们就尝到了甜头。

周三上午,小林接班时从清单上看到“石坝乡反映低保未到账(需协调民政局)”的记录,立即提前联系相关部门查询进度,避免了村民重复投诉。当天下午,石坝乡特地来电感谢,说问题已经解决。

小赵在跟进“待回复电话”时,发现“某企业咨询政策的诉求”正好与自己手头的材料相关,直接对接解决,获得了企业的专门感谢。

更让两人意外的是,周五晚上小林值班时接到一个情绪激动的信访电话。他在处理完毕后,特意在清单“特殊事项备注”栏加了“该信访人情绪激动,回复时需耐心解释政策”。第二天交接给另一位同事时,因为提前知晓情况,同事耐心沟通,顺利化解了一次潜在的情绪冲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