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老王头的"最后一课"(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最新章节。
老王头喝了口茶,继续说:"那片地是咱们县的'粮仓',要是全征了,粮食产量肯定受影响。而且当时咱们县的工业基础还薄弱,就算盖了厂房,能不能招来企业还是个问题。我没直接说反对,而是带着两个年轻人,跑了半个月——去周边县的开发区看了看,去乡镇跟老农聊了聊,又查了近十年的粮食产量报表。"
"最后我给书记递了份调研报告,没说开发区不能搞,只说'可以先搞试点,征一百亩地试试水;剩下的地搞成经济作物种植区,让农民既能务工又能务农'。"老王头笑了笑,"书记看了报告,把我叫到办公室,聊了一下午。最后他拍板:先搞'小开发区',同时建农产品加工园。结果呢?三年后,那个农产品加工园成了咱们县的招牌,比周边县的开发区红火多了。"
李建国在台下插话:"这事我有印象。后来那位书记调走时,还专门跟我说'老王是个能看明白事儿的人'。咱们搞工作,不能只看眼前,得看长远;不能只听声音,得看实效。"
"可不是嘛。"老王头接话道,"看清形势不是耍小聪明,是要把政策吃透,把情况摸准。就像开车,不光要看前面的路,还得看后视镜,得知道哪儿有坑,哪儿有弯。县委办的人,就得是那个'导航',不仅要告诉领导往哪儿走,还得提醒领导'前方三百米有障碍物,请减速'。"
"第三,要站得稳脚跟。"老王头的目光扫过台下的年轻人,最后落在季秋水身上,"小季刚来的时候,连会议纪要都写不好,我让她把全县的工作总结看了一遍,又让她跟着老同志去乡镇调研,整整三个月,她才敢独立写材料。现在呢?她是文档科科长,全县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数一数二。"
季秋水的脸一下子红了,赶紧低下头。她想起自己第一次写会议纪要,把"副县长"写成了"副现长",是老王头熬夜帮她改过来的。第二天他没批评她,只是说:"写字的笔比拿刀还厉害,写错一个字,可能就差之千里。"
"站稳脚跟靠啥?靠踏实。"老王头的声音透着诚恳,"我刚当通讯员的时候,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单位,把办公室的热水烧好,把地拖干净,把领导当天要用的文件整理好。有人说'一个通讯员,干这些没用',但我觉得有用。这些事能让我知道,哪个领导习惯喝浓茶,哪个领导看文件喜欢用红笔圈点,哪个部门报材料总爱拖到最后一天。"
"后来我当科长,还是坚持每天早到半小时。不是作秀,是想趁清静捋一捋当天的工作。"他看着台下的年轻同事,"你们年轻人脑子活,有文化,但千万别急着往上跳。县委办的工作,就像盖房子,地基得打牢。墙砌歪了可以拆了重砌,地基歪了,房子早晚得塌。"
张建军这时插了句话:"老王这话说到点子上了。我刚到县委办当秘书时,总想着写'大稿子',不愿意做'小事'。有回让我给一份材料编页码,我嫌麻烦,随便标了个数。结果开会时领导翻到那页,发现页码对不上,当场就把材料放下了。"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是老王帮我重新核对了页码,还跟领导解释说'是他没交代清楚'。后来他跟我说:'小事做不好,谁放心让你做大事?'"
"第四,要懂得进退。"老王头翻到笔记本的最后一页,"这'进'和'退',可不是简单的'升职'和'降职',是啥时候该往前冲,啥时候该往后退。"
"二零零五年的时候,我在督查室当主任。有个项目进度滞后,按规定得通报批评。分管项目的副县长找到我,说'给点时间,下个月肯定完成'。我当时犯了难:通报吧,怕影响副县长的面子;不通报吧,督查室的工作就成了摆设。"
"最后我想了个办法:先不发通报,而是写了份《项目进展情况简报》,把滞后的原因、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建议都写清楚,发给了县委常委和相关部门。简报发出去第三天,副县长就带着相关部门的人去现场办公,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老王头笑了笑,"这就是'退一步'——不直接批评,但把问题摆到台面上,逼着你去解决。"
他又想起一件事:"还是那个年代,有个年轻同事,总想着在领导面前表现,不管是不是自己分内的事,都想插一脚。有回一个乡镇报上来的招商项目有明显漏洞,他明明看出来了,却没说——就因为那个项目是他想办法引进的,怕说出来打自己的脸。结果项目落地后出了问题,不仅损失了资金,还影响了县里的信誉。"
"这就是'该进不进'。"老王头的语气重了些,"发现问题的时候,就得往前站一步,该说的话必须说,该拦的事必须拦。别想着'不得罪人',咱们在县委办工作,首先要对工作负责,对老百姓负责,不是对某个人负责。"
李建国这时站起身,走到讲台上,拿起老王头的搪瓷缸,对着大家说:"同志们,老王刚才说的这些,不是空洞的道理,是用三十八年的经验换来的真经。"他举了举手里的茶缸,"就像这个茶缸,'为人民服务'五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老王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解来峰也跟着说:"老王的为人,我最清楚。有回他女儿想进县医院当护士,医院院长跟他说'打个招呼就行',他愣是让女儿自己去考试。结果女儿没考上,埋怨了他好几天,他却说'我在县委办工作,要是连自己的家事都徇私,老百姓咋信得过咱们?'"
张建军接着说:"前几年搞机构改革,不少人托关系想进县委办,老王作为县委办的老资格,手里有推荐权,却从来没为自己的亲戚朋友说过一句话。他总说'县委办的门,得用本事敲,不能用关系敲'。"
三位领导的话,让台下的掌声更热烈了。老王头站在那里,眼圈有点发红,他摆了摆手,想说什么,却被李建国按住了肩膀。
"老王,你别急着走。"李建国拿起桌上的一个红绸布包,"这是县委给你的一点心意。"他打开布包,里面是一个水晶摆件,上面刻着"退而不休"四个大字。
"这太有意义了。"老王头把摆件接过手,说到"我一定退而不休,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
张建军笑着把摆件塞到他手里:"这是你的,也是大家的。以后谁要是在工作上犯迷糊了,就来看看你这摆件,想想你今天说的话。"
座谈会结束后,大家都围着老王头说话,有人问工作上的事,有人说感谢的话,还有人红着眼圈掉眼泪。季秋水站在人群外,看着被大家围住的老王头,想起前几年那个下雨的傍晚——她因为把一份紧急文件送错了部门,被张建军狠狠批评了一顿,躲在办公室哭。老王头看到了,没说啥,只是拉着她去了单位门口的小饭馆,点了一盘她爱吃的鱼香肉丝。
"丫头,犯错不可怕,怕的是不长记性。"当时老王头给她夹了一筷子肉丝,"县委办的工作,就像走钢丝,一步错,可能就掉下去了。但只要你站稳了,走得稳,就摔不了。"
"小季,过来。"老王头的声音把她拉回现实。
季秋水挤过人群,跟着老王头回到他的办公室。屋里已经空了,只剩下桌上的一个纸箱,里面装着几本旧书和那个搪瓷缸。老王头从抽屉里拿出一个蓝色封皮的笔记本,封皮上印着"县委办公室"几个字,边角都磨破了。
"这是我的工作笔记,"老王头把笔记本递给她,"里面记着这些年处理过的棘手事,也记着犯过的错。你拿去看看,说不定能用上。"
季秋水接过笔记本,感觉沉甸甸的,像是接过了一份责任。她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写着一行字:"在县委办工作,要像玉兰花一样,干干净净,亮亮堂堂。"
"师傅,"她哽咽着说不出话,只能紧紧攥着笔记本。
老王头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傻丫头,哭啥。我虽然退休了,但家就在大院后面的家属院,抬腿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