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市委党校学习路(下)(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最新章节。
回到党校,季秋水将此次生死危机默默藏在心底。砖窑厂遭遇令她明白影网势力渗透深广,危险随时降临,即便党校,亦难称绝对安全。此后,她时刻保持警惕,学习之余,留意着周围人的一言一行。
课堂上,季秋水愈发勤奋。周崇德教授的课程她从不走神,努力汲取知识养分,试图寻觅借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剖析影网复杂社会现象的思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常讨论时事与理论关联,某次谈及基层违规治理问题,季秋水联想到渝复县土地案,起身发言。
“教授,依我在基层的经验,部分违规行为背后,或存系统性庇护。违规暴露时,总有力量借‘基层工作复杂’借口拖延整改。这与理论中提及的社会权力结构失衡,是否紧密相关?”季秋水认真阐述。周教授赞许点头:“小季同志观察很敏锐。权力若缺失监督,易成违规行为的保护伞。”这番探讨,令季秋水意识到可借理论框架,梳理影网在渝复县违规事件背后的权力支撑脉络。
然而,季秋水的谨慎并非多余。某天下课,她发现课本中夹着张纸条,上面仅写:“适可而止,不然,你会后悔。”字体潦草生硬。季秋水捏紧纸条,心跳加速,影网之人或已潜入党校,警告她放弃调查。她迅速将纸条藏好,环顾四周,同学们神色平常,可谁是传递威胁之人?
夜晚,陈宇见她忧心忡忡,问:“季秋水,你最近好像不太对劲?是学习压力大吗?”季秋水勉强挤出微笑:“没事,写论文思路有点卡壳。”她不能牵连陈宇,这危险她必须独自面对。之后,她常感觉有目光暗中追随,去图书馆、食堂,背后似有视线,转身却寻不见任何人影。
季秋水开始谨慎处理与同学的关系。虽陈宇热情友善,其他学员偶尔交流探讨学术也并无异常,可她明白,影网或利用任何可乘之机。即便是党校安保严格,她依旧减少外出,把更多时间留给图书馆资料查阅及论文撰写,期待借党校知识体系与研究机会,拼凑更多影网真相拼图。
党校时光匆匆,结业临近,撰写结业论文成季秋水重要任务。她选定“论实事求是的当代价值”主题,决心结合党校所学及渝复县调查经历,阐述对“实事求是”这一关键理念于基层治理及打击违法现象的深刻理解。
图书馆角落成季秋水专属空间。清晨阳光洒在桌面,她翻开笔记本,其上密密麻麻记录基层案例,是论文素材核心。她思索着开篇,怎样引出“实事求是”,使其与严峻现实呼应?许久,笔尖落纸:“实事求是乃马克思主义精髓,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其重要性随时代发展愈显不可替代。尤其基层治理,偏离此原则,易滋生各类乱象……”
谈及“实事求是”内涵,季秋水详细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党校课程核心观点。她写道:“实事求是,需直面客观真实,摒弃粉饰,哪怕真相触及复杂利益纠葛与隐秘势力。于渝复县,我见证诸多背离此原则事件。部分干部汇报数据精美,实地核查却谬之千里,安置房建设进度与民生土地使用状况,常被虚假信息掩盖。”
论文着重分析影网事件关联。她借周崇德教授对“空心干部”批判延伸,指出:“影网之类非法势力于基层蔓延,某种程度因实事求是落实受阻。数据造假、违规庇护,皆为其生存土壤。若干部秉持实事求是,实地调研、精准核实,其最初违规痕迹便易暴露,而非发展至复杂难控。”
同时,季秋水阐述实践“实事求是”的艰难。影网干扰、利益团体抵触,如她蹲工地核实数据,背后是不被理解与重重阻碍。“践行实事求是常意味着对抗惰性、虚假与不当利益,需干部具勇气与担当。然唯有坚持,方能守护基层公平正义,民众福祉才有坚实依托。”
季秋水反复修改,字斟句酌。每一个案例引用、理论阐释,都经深思。写作过程,她似再度回顾渝复县调查及党校学习历程,愈发坚信唯有干部群体坚守“实事求是”,影网等黑暗才能真正被驱散。完成初稿,纸张承载的不仅是结业所需文字,更是她对未来返回渝复县继续抗争的精神与理论蓄力。
完成初稿后,季秋水寻周崇德教授期望获得建议。教授办公室陈设简单,书籍资料堆积如山。周教授接过论文,戴上老花镜静静阅读。室内安静,唯有翻页声与窗外梧桐叶沙沙声交织。
良久,周教授放下稿件,目光温和而坚定:“小季,此文有骨血,有温度。你未局限理论空谈,以真实经历赋予‘实事求是’鲜活例证,难得。”季秋水松口气,教授认可让她欣慰。周教授话锋一转:“但深入度仍可提升。谈及‘实事求是’对抗非法势力,理论联系现实可更紧密。”
他取过笔,在论文某段标注:“这里,你讲影网利用不实数据生存。可再分析,怎样借实事求是构建长效监督机制,切断其依赖土壤。党校所学监督理论、权力制衡知识,皆能成为支撑。”季秋水点头,意识到自己局限——关注揭露问题,对党校给予的系统性解决思路运用不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还有,基层干部践行困境,除利益冲突,或存理论理解不足致使动力缺乏。党校作用凸显于此,你可探讨党校学习强化实事求是意识培育的方式。”周教授继续说道。他走向书架,抽出几本理论书籍递她:“这些参考,你能找到与论文契合观点,拓宽深度与广度。”
回宿舍路上,季秋水抱着书思索教授话语。党校不仅为暂避之所,其知识与思想资源是对抗影网有力武器。夜晚,台灯下她依教授建议修改。借鉴新资料,增添党校理论与基层实践结合的系统思考,探讨以党校学习为契机,凝聚秉持实事求是的干部力量构建基层监督壁垒,削弱影网可乘漏洞。
再次提交修改稿,周教授脸上露出满意神情:“未来可期。若干部都如你以所学较真基层真相,官场必更多清风正气。”季秋水深鞠一躬。论文经此番打磨,她返回渝复县继续调查的信念与方法储备,都已焕然一新。
结业典礼在党校礼堂举行。礼堂宽敞明亮,学员们身着正装,气氛庄重热烈。季秋水坐在其中,看着周围熟悉面孔,感慨时光飞逝。三个月前,她恐惧迷茫,踏入这片土地寻觅安全与转机;如今,内心已被坚定信念填满。
市委副书记亲临颁发优秀学员证书。当念到“季秋水”名字,全场掌声雷动。她起身走向主席台,步伐沉稳。副书记微笑着握住她手:“小季同志,你的调研报告《关于基层治理中‘形式主义’的破局之道》写得很好,尤其是‘政策落地需要温度与力度并重’的观点,很有见地。”他顿了顿,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仿佛想说些什么,最终却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膀,“回去好好干,基层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
季秋水接过证书,指尖触到烫金的字迹,心中百感交集。她朝台下望去,周崇德教授正坐在第一排,朝她竖起大拇指,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欣慰的笑意。阳光透过礼堂的玻璃窗落在他身上,藏青色中山装胸前的党徽依旧亮得刺眼——那光芒,像是能穿透所有阴霾。
典礼结束后,学员们三三两两地合影留念。陈宇举着相机跑过来,不由分说地揽住她的肩膀:“季秋水,来一张!以后说不定要在哪个会场并肩作战呢!”镜头里,季秋水微微扬着下巴,眼神里再没有初来时的怯懦,只有一种经历过风雨后的沉静。
“对了,”陈宇收起相机,忽然压低声音,“我听说林专员的案子有了新进展,好像牵扯到市里的一个招标项目。你回去之后……凡事多留个心眼。”他没明说是什么项目,但季秋水立刻想到了唐尧提过的“贺市长批项目很快”的话,心中一凛,点了点头。
周崇德教授走过来时,手里拿着一本牛皮封面的笔记本。“这个给你。”他把本子塞到季秋水手里,“是我年轻时下乡调研的记录,里面有些关于基层矛盾处理的想法,或许对你有用。”季秋水翻开本子,泛黄的纸页上满是工整的字迹,末尾几页还贴着几张老照片——照片里的年轻人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正蹲在田埂上跟老农比划着什么。
“教授,”季秋水抬头时,眼眶有些发热,“您早就知道我在查影网的事,对吗?”
老教授笑了笑,拐杖在地面轻轻一顿:“党校的墙挡不住风声,但能护得住想做事的人。你要记住,实事求是不是一句空话,是要踩着泥、趟着水去做的。影网再密,也总有透光的缝——那缝,就是老百姓的眼睛。”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罗世襄给你的名单里,有个叫‘老槐’的人,当年跟我共过事,信得过。”
季秋水握紧了笔记本,忽然明白为什么老教授说“真正的课在课堂外”。这三个月里,她学到的不仅是马列理论,更是如何在盘根错节的关系里找到支点,如何在黑暗中辨别方向——就像周教授笔记本里写的:“所有的阴谋诡计,在阳光下都站不住脚。”
离开党校时,季秋水特意绕到那块刻着“实事求是”的石碑前。春日的阳光比来时暖了许多,碑上的字迹被风雨冲刷得有些模糊,却透着一股历经岁月打磨的厚重。她伸手摸了摸石碑的边缘,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仿佛能感受到无数前辈在这里留下的温度。
手机又震动起来,这次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只有短短几个字:“窑厂的麻袋里,是账本。”
季秋水的心猛地一跳。她想起砖窑厂那晚被黑影抬进窑洞的麻袋,想起赵伟说的“查到了星芒标记”——原来影网的人不是要销毁账本,是想转移它!而那个突然出现救了她的黑影……会是“老槐”吗?
她转身望向党校的大门,朱红色的漆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三个月前,她把这里当成暂避锋芒的港湾;此刻才明白,这里更像一座充电站,让她在看清黑暗后,依然有勇气握紧拳头。
“再见了。”季秋水轻声说,像是在跟校园告别,又像是在跟过去的自己告别。
出租车驶离党校时,季秋水从后视镜里看到周崇德教授还站在梧桐树下,藏青色的身影在车流中渐渐缩小,最终变成一个模糊的光点。她翻开老教授的笔记本,最后一页写着一行字:“马列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为人民服务。”
车窗外,城市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季秋水知道,等待她的将是更复杂的战场——渝复县的土地案、贺市长的招标项目、神秘的星芒标记、还有那个不知藏在何处的“账本”……但她不再害怕。
她从包里拿出结业论文的定稿,首页上,周崇德教授的批注赫然在目:“此文有骨血,有温度,未来可期。”而在论文的结尾,她加了这样一段话:
“实事求是从来不是一条坦途。它需要我们敢于面对真相,哪怕真相背后是盘根错节的利益;需要我们甘于沉入基层,哪怕脚下是泥泞与荆棘;更需要我们相信,当每一个‘较真’的干部都挺直腰杆时,任何黑暗势力都无法遮天蔽日。基层的土壤里或许藏着污秽,但只要播下‘实事求是’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出清正廉洁的花。”
出租车驶过嘉陵江大桥时,季秋水打开车窗,春风扑面而来,带着江水的潮气。她拿出手机,给唐尧回了条短信:“准备回渝复县了。请告诉市委办,我会带着‘温度’和‘力度’回去——既不辜负党校的培养,也不辜负老百姓的眼睛。”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季秋水望着江面上的粼粼波光,忽然想起周崇德教授第一堂课上说的话:“真正的干部,要像松柏一样,站得直,扎得深,风吹雨打都不怕。”
她知道,自己的战场不在安逸的党校,而在渝复县的田间地头,在那些需要有人站出来说句公道话的地方。影网的黑幕或许还笼罩着那片土地,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带着三个月的所学、所感、所信,做那道撕开黑暗的光。
行李箱里,除了党校的结业证书和老教授的笔记本,还有那本《论实事求是的当代价值》的论文定稿。季秋水轻轻抚摸着纸页,仿佛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力量。她知道,这篇论文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是她用理论武装自己,以行动践行信念的开始。
车子渐渐驶离市区,朝着渝复县的方向前进。路两旁的树木抽出了新芽,在阳光下泛着勃勃生机。季秋水望着窗外,嘴角扬起一抹坚定的微笑。
战斗,才刚刚开始。而她,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