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季秋水的“人话”尝试(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最新章节。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村里的山泉水好,可以搞个水厂;有的说附近有旅游景区,可以搞农家院;还有的说想种果树,就是不知道种啥品种好。

“就是没个准主意,也没人指导。” 老汉叹了口气,“就盼着上头能给想想办法,指条明路。”

季秋水一边听一边记,时不时插句话,问问细节。她的语气自然亲切,就像在和自家亲戚聊天,村民们也越说越起劲,把心里的想法都说了出来。

聊了一会儿,季秋水提议:“大叔,我能不能去您家地里看看?”

“咋不能,走!” 老汉热情地领着她往村外的田里走。

季秋水跟着老汉走过玉米地,看着那些饱满的玉米,笑着问:“大叔,今年这庄稼收成咋样啊?”

老汉叹了口气,指着地里的玉米说:“今年雨水不太好,旱了好几场,你看这玉米,颗粒没去年饱满。估计收成不咋地,能有去年的八成就算好的了。”

季秋水蹲下身子,仔细看着玉米的长势,又摸了摸叶片:“大叔,您看要是能改良一下品种,或者学习点新的种植技术,比如节水灌溉啥的,是不是能让收成好点?”

老汉眼睛一亮:“倒是想啊,可我们也不懂那些。村里以前也来人讲过,说的都是些名词,啥‘滴灌技术’‘抗旱品种’,听得云里雾里的,也没学会。”

“那要是有专门的人来教,手把手地教你们咋种,咋管,您愿意学不?” 季秋水问道。

“那咋不愿意!” 老汉连忙说,“只要能多打粮食,多挣钱,再累我也学!”

季秋水笑着说:“大叔,我回去跟领导反映反映,看看能不能请些农业专家来村里,给大家搞搞培训,教教技术。以后有这方面的培训啥的,您可得多参加参加,说不定就能多挣不少钱呢。”

“好嘞,好嘞!” 老汉乐得合不拢嘴,“要是真有这好事,我第一个报名!”

在地里聊了半天,季秋水又跟着老汉回了家。土坯房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干干净净。老汉的老伴端来一碗凉水解渴,季秋水接过来,说了声谢谢,咕咚咕咚喝了下去,看得老两口直乐。

“姑娘,你这孩子实在,不像有些干部,来了就知道摆架子。” 老太太笑着说。

“大妈,我也是农村出来的,知道种地的不容易。” 季秋水这话没说假,她老家也是农村的,只是后来考上大学才进了城。

聊天中,季秋水了解到老汉家的情况:儿子在镇上打零工,一个月挣不了多少钱,还要供孙子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要是孙子再大点就好了,我就能跟儿子一起去打工,多挣点钱。” 老汉说。

…………

在村里待了一整天,季秋水又走访了几户人家。她走进低矮的土房,看到生病的孩子躺在床上,父母愁眉不展;她坐在昏暗的堂屋里,听独居的老人诉说生活的艰难。每到一户,她都用平实的语言和他们交流,听他们讲家里的难处,讲心里的期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有一家孩子得了白血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父母只能靠借钱给孩子治病,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就盼着孩子能好起来,哪怕让我少活十年都行。” 孩子的母亲抹着眼泪说。

还有一家,老两口都七十多岁了,儿子在外地打工,一年回不来一次。老太太腿脚不好,老爷子有高血压,干不了重活,家里的几亩地全靠邻里帮忙才种上。“不敢生病,病不起啊。” 老爷子叹着气说。

季秋水一边听一边记,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原本以为自己对农村生活很了解,现在才发现,那些书本上的描述,远不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来得真实、来得震撼。

调研结束时,村民们送他们到村口,老汉握着季秋水的手说:“姑娘,常来啊。” 季秋水点点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他们的情况反映上去,尽自己所能帮他们做点实事。

回到县里,季秋水和同事们一起整理材料。“这次我算是明白了,和老百姓交流就得说人话,用他们能听懂的方式,这样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季秋水感慨地说,把自己记录的情况和大家分享,“以前总觉得自己学的理论知识多,看不起那些大白话,现在才知道,能把话说到老百姓心坎里,才是真本事。”

小张点点头:“是啊,之前我们也走过弯路,总想着用专业的方法搞调研,结果收集到的都是些表面信息。这次你这方法还真不错,收集到的情况比上次详细多了。”

老李也放下手里的工作,说:“小季这次进步不小啊。记住,咱们做调研,不是为了写一份漂亮的报告,是为了给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是为了帮老百姓解决问题。只有了解到真实情况,才能对症下药。”

“没错,以后咱们都得注意,不能再打官腔了。” 另一个同事说,“跟老百姓说话,就得接地气,说他们能听懂的话。”

季秋水撰写调研报告,用平实、朴素的语言,把调研中了解到的情况一一呈现出来:农村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种地和打零工,普遍存在收入低、不稳定的问题;他们面临的困难主要有缺乏技术、就业机会少、因病致贫、因老致贫等;他们的期望是能有更多就业机会、能学到实用技术、能有更好的医疗和养老保障。

针对这些情况,季秋水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请专家下乡手把手教农民种植技术;引进适合农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让农民能就近就业;完善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减轻农民的后顾之忧;对特殊困难家庭加大帮扶力度,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等。

写完后她还特意请老王头帮忙看了看,老王头看完后,满意地说:“这报告写得实在,有血有肉,不像以前那些干巴巴的文字,这才是真正的调研报告。”

县委研究室把这份调研报告呈递给了县委主要领导。几天后,好消息传来:领导对这份报告非常满意,专门在会上表扬了季秋水他们。

“这份报告写得很实在,把农村低收入人群的情况摸得很透,提出的建议也很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领导在会上说,“特别是季秋水,作为一名才工作不久的同志,能深入基层,用接地气的方式开展调研,值得大家学习。我们做工作,就是要这样,多到基层去,多听老百姓的心里话,才能把工作做到点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