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综合科的“团结”与“科学”(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最新章节。

清晨的阳光透过县委办综合科的玻璃窗洒进来,照在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上。窗外,晨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新的一天鼓劲加油。季秋水抱着一摞刚打印好的材料,小心翼翼地绕过地上散落的文件夹,走向自己的工位。她的脚步轻而稳,仿佛生怕惊扰了这片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办公室。

综合科的工作节奏总是比其他科室快一拍,尤其是在汛期刚过、各项工作总结和汇报接踵而至的时候。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办公室最忙碌的阶段——防汛工作总结、重点项目进展报告、领导讲话稿起草……每一项都刻不容缓,每一份材料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努力与心血。

“季姐,早啊!”综合科的小钱抬起头,冲她笑了笑,手里还捏着一支口红,显然是在补妆。小钱是综合科里年纪最小的姑娘,性格活泼,做事利落,但偶尔也会因为年轻气盛而在工作细节上犯些小错。

“早。”季秋水点点头,放下手中的材料,整理了一下桌面。她的动作干净利落,显然已经习惯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

小赵则头也不抬地敲着键盘,嘴里嘟囔着:“这破电脑,又卡了!”他是科室里的技术担当,负责数据统计、表格制作等工作,对电脑的操作堪称行云流水,但面对老旧设备时也常常无可奈何。

季秋水刚刚坐下,就听见隔壁桌传来一阵窃窃私语。

“听说了吗?昨晚张主任又加班到凌晨,说是为了那份‘钓鱼城’的报告。”小钱压低声音,眼神里闪烁着八卦的光芒。

“嘘——”小赵瞥了一眼季秋水的方向,示意她小点声,“别让‘文风督查员’听见了。”

季秋水假装没听见,低头整理文件,心里却忍不住苦笑。自从“永安宫专线”事件后,她在综合科的“神秘感”越来越浓,甚至有人私下叫她“蒙哥马丽的接头人”。这种标签虽然让她哭笑不得,但也让她在科室里多了一层“保护色”。

所谓“永安宫专线”,其实是一次紧急任务。当时周书记要参加一场关于文旅发展的会议,需要一份详尽的分析报告,时间紧、任务重,全科几乎都乱了阵脚。只有季秋水沉着应对,迅速调取资料、组织内容,最终按时完成了高质量的材料。那次之后,大家都开始对她刮目相看,甚至有人说她是“文风界的女侠”。

上午十点,综合科科长刘明召集全科开会,布置本周的重点工作。刘明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男人,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说话总是一板一眼,像在宣读文件。他为人严谨,做事一丝不苟,是典型的“老机关干部”风格。

“本周的重点是完成全县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特别是领导讲话稿的起草工作。”刘明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众人,“季秋水,你负责周书记的讲话稿初稿;小赵,你负责王副县长的;小钱,你负责张主任的。周五前交给我审核。”

话音刚落,小赵就皱起了眉头:“刘科,我手头还有防汛的后续报表没做完,能不能换个人?”

刘明面无表情:“报表可以往后推,讲话稿是硬任务,不能耽误。”

小钱也小声抱怨:“我上周刚写完三份简报,手都酸了……”

季秋水没吭声,默默记下任务。她知道,综合科的工作就是这样,任务重、时间紧,每个人都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但科室内部的“小矛盾”也往往因此而生——谁多做一点、谁少做一点,总能引发一阵暗流涌动。

下午,季秋水正埋头写讲话稿,突然接到张主任的电话:“小季,周书记明天上午有个临时会议,需要一份关于‘乡村振兴’的简要材料,今晚务必完成。”

季秋水心里一紧,但嘴上还是应了下来:“好的,主任,我马上准备。”

挂掉电话,她看了看表,已经是下午四点。这意味着她得在今晚加班完成两份重要文件。她深吸一口气,打开电脑,迅速搜索相关资料。

综合科的工作特点之一就是“时效性”。领导的需求往往是突发性的,而材料的质量又必须过硬。季秋水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但她深知,光靠“拼命”是不够的,还得讲“科学”。

她翻开笔记本,上面记着老王头曾经教她的“三快”原则:

一是快收集:利用现有数据库和模板,减少重复劳动。

二是快整理:抓住核心要点,避免冗长铺垫。

三是快校对:重点检查数据和政策表述,确保无误。

按照这个思路,她迅速完成了“乡村振兴”材料的初稿,又回头继续写周书记的讲话稿。

晚上九点,综合科的灯还亮着。季秋水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发现小赵和小钱也没走。

“你们怎么还在?”她有些意外。

小赵叹了口气:“刘科说讲话稿明天必须交,我这才写了一半。”

小钱也苦着脸:“我也是,张主任的材料还差个结尾。”

季秋水想了想,提议道:“要不我们互相帮忙?我帮你们看看数据和政策表述,你们帮我润色一下语言。”

小赵和小钱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三人分工合作,效率果然提高了不少。小赵擅长数据整理,很快帮季秋水核对了讲话稿中的关键数字;小钱文笔流畅,给周书记的讲话稿加了几句“接地气”的表述;季秋水则帮她们检查了政策术语的准确性。

凌晨一点,三人终于完成了所有任务。小钱伸了个懒腰,笑道:“没想到合作起来还挺顺的。”

季秋水也笑了:“综合科的工作就是这样,单打独斗累死,团结起来事半功倍。”

第二天,周书记的讲话稿和“乡村振兴”材料都顺利通过了审核。张主任难得地表扬了综合科:“这次材料写得不错,特别是‘乡村振兴’那份,抓住了重点。”

刘明推了推眼镜,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大家辛苦了。”

季秋水看着小赵和小钱,三人相视一笑。综合科的“小矛盾”还在,但经过这次合作,彼此之间的默契多了几分。她想起老王头曾经说过的话:“县委办的工作,讲团结是基础,讲科学是方法,讲时效是生命。”

或许,这就是综合科的“生存法则”吧。

在这个小小的办公室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故事。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用文字记录着时代的脉搏。

季秋水望着窗外,晨光依旧温柔地洒落在桌面上,仿佛也在见证着这一切。她轻轻合上笔记本,心中默念:无论前方有多少挑战,只要心中有光,脚下就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