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战诗余韵凝神意,一朝顿悟听天音!(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诗词显圣,死囚逆天改命!》最新章节。

青阳县学,静室。

林凡盘膝而坐,双目紧闭。

窗外的喧嚣,无论是百姓修建生祠的鼎沸人声,还是县衙官吏来往的匆忙脚步,都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绝在外。

他的心神,并未在外界,而是沉浸在一片奇特的内景之中。

那晚在钟楼之上的情景,一遍又一遍地在他的脑海中回放。

不是单纯的记忆,而是一种近乎真实的重历。

他能再次感受到那股由愤怒、守护、决绝交织而成的炽烈情感,是如何引爆了他胸中的文气。

他能再次体验到,当“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从喉间吐出时,他与这方天地产生的微妙共鸣。

在此之前,他运用文气,更多的是一种技巧,一种遵循“格物”之理的精妙计算。

就像一个工匠,精准地控制着刻刀的每一分力道。

可那一夜,他不是工匠。

他是那柄刀。

他将自己所有的心神、意志、乃至灵魂,都毫无保留地倾注进了那二十八个古朴的字符之中。

那不再是他在“用”诗,而是他“成”了诗。

他就是那守望千年的明月雄关,他就是那万里征战的戍边将士,他就是那位渴望龙城飞将、守护山河的诗人。

“诗以言志,词以载道……”

林凡在心中默念着这句话。

过去,他理解的“志”,是志向,是抱负。

现在,他有了新的感悟。

这“志”,更是意志,是情绪,是人之所以为人,那最根本、最纯粹的精神力量。

当这股力量与诗词本身蕴含的千古意境完全融合,便能撬动天地,显化神异。

这才是真正的文道杀伐!

想通了这一层关键,林凡只觉得脑海中“嗡”的一声,仿佛有一扇尘封已久的大门,被轰然推开。

原本在他体内经脉中流淌的文气,陡然间停止了运转。

它们不再是散乱的气流,而是开始向着丹田的位置,自发地收缩、凝聚。

这个过程没有惊天动地的异象,甚至连他身上的衣袍都没有半分拂动。

一切变化,都发生在最细微的层面。

如果说他之前的文气是一捧松散的棉絮,那此刻,这些棉絮正在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反复地捶打、挤压、提纯。

所有的杂质都被剔除,所有的冗余都被炼化。

最终,那一捧棉絮,被凝练成了一根坚韧无比,闪烁着淡淡月华光辉的丝线。

数量上似乎少了百倍不止,但其质地,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林凡心念一动,那根文气之丝,便如臂使指般,瞬间从丹田游走到指尖,又在刹那间回归原位,快得不可思议,顺畅得毫无凝滞。

他缓缓睁开双眼。

世界,在他的眼中,变得不一样了。

他能“看”到,身下的蒲团,其编织的草茎中,蕴含着一丝草木枯荣的生息。

他能“看”到,桌上的砚台,那坚硬的石质里,沉淀着千万年水滴石穿的印记。

他能“看”到,空气中,漂浮着无数肉眼不可见的光点,那是天地间无处不在的元气,也是文气的根源。

他甚至能将自己的感知,延伸出这间静室。

他“听”到了。

他“听”到县学里,陈望夫子房间内,老师那平稳悠长的呼吸声,以及那股浩然正气在休养中缓缓恢复的韵律。

他“听”到县衙的方向,王丞哲处理公文时,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那股属于官府的,带着铁律与威严的气运。

他“听”到城中心广场上,成千上万的百姓,在劳作时的呼喊与汗水中,汇聚成的一股庞大、炽热、充满了感激与希望的念力洪流。

这股洪流,正源源不断地涌向那座正在修建的生祠,也有一小部分,若有若无地,与他自身的气息,产生着连接。

原来,这就是万民的香火愿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