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穷学生出口成章 老教习当场傻眼!(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诗词显圣,死囚逆天改命!》最新章节。

青阳县的雷霆清洗,已经过去半月。

县尉张德彪等人被打入大牢,抄没的家产和罪证堆积如山,一时间人心惶惶。

但王丞哲的手段却并未止于杀伐,他紧接着便推出了一系列安抚民心、整顿吏治的举措,快刀斩乱麻之后,又用温水煮起了青蛙。

整个青阳县的氛围,在一种诡异的紧绷与新生中,渐渐稳定下来。

李家府邸大门紧闭,深居简出,像一头暂时缩回了壳里的乌龟,再无半点往日的嚣张气焰。

而那晚李绍元发出的截杀密令,派出的死士,也如石沉大海,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林凡依旧每日在县学授课,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

只是他去往府城的行程,因这场风波而暂时搁置。

这一日,青阳县学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盛事。

由县令王丞哲亲自倡议,县学主办的全县文会,正式拉开帷幕。

美其名曰,检验学子文华,为即将到来的府试选拔英才。

实则,是王丞哲在为林凡,为新生的县学,搭起一个扬名立万的戏台。

县学前的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不仅有县内各家私塾的学子,更有许多闻讯而来的乡绅富户,甚至还有不少看热闹的普通百姓。

高台之上,王丞哲与陈望夫子居中而坐。

他们的下手边,坐着几位县里的名流宿儒,以及以王明远为首的县学老教习们。

王明远捻着胡须,面色平静,但微微眯起的眼睛里,却藏着几分审视与不服。

他承认,林凡有些手段,把县学这帮顽劣的穷小子管得服服帖帖。

可读书做学问,靠的是日积月累的水磨工夫,不是什么旁门左道的奇技淫巧。

今日这场文会,正好能让所有人都看清楚,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谁又是在哗众取宠。

“文会第一场,试诗!”

随着司仪一声高喝,场中气氛瞬间热烈起来。

题目是“秋日登高”,一个中规中矩的题目,考验的是学子们的才情与格律功底。

很快,便有私塾的学子登台献作。

“秋风萧瑟上高楼,望断天涯客子愁……”

“层林尽染霜天晚,一行归雁过城头……”

一首首诗作被念诵出来,大多工整有余,灵气不足,引来台下阵阵程式化的叫好声。

王明远听着,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这才是读书人该有的样子,稳扎稳打,循规蹈矩。

他瞥了一眼县学学生所在的区域,见他们一个个正襟危坐,神情专注,不由得暗自摇头。

装模作样。

终于,轮到县学的学生登台。

走上来的是一个叫周平的少年,他家境贫寒,平日里沉默寡言,甚至有些木讷,是老教习们眼中最没有前途的那一类学生。

王明远记得他,这孩子连一首完整的律诗都背不下来。

只见周平深吸一口气,对着高台上的众人躬身一揖,然后朗声开口。

他的声音,不再是往日的怯懦,反而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仅仅十个字,没有提一个“秋”字,没有说一句“高”字,却将那登高望远、天地辽阔的雄浑气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广场上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呼吸,都仿佛停滞了。

高台上的王丞哲,眼中迸发出强烈的光彩。

陈望夫子抚着胡须的手,停在了半空。

王明远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周平没有停顿,继续念道。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一诗念罢,全场死寂。

片刻之后,不知是谁先带头,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轰然炸响,几乎要将县学的屋顶掀翻。

“好!好诗!”

“此等气魄,此等胸襟,我青阳县多少年没出过这样的诗句了!”

王明远呆呆地坐在椅子上,脑子里一片空白。

这……这真是那个木讷的周平?

这等豪迈开阔的意境,这等浑然天成的对仗,就算是自己,在文思泉涌之时,也未必能写得出来。

这小子,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

他下意识地看向了坐在陈望夫子身旁,神情淡然的林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