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一诗压尽满城儒,文会独占风流!(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诗词显圣,死囚逆天改命!》最新章节。

三日之期,转瞬即至。

县学藏书阁前的空地上,人头攒动,竟比三日前陈望夫子讲课时还要热闹数倍。

明面上,这是县令王丞哲为庆贺“以工代赈”初见成效,流民安置妥当,特意举办的一场“青阳文会”,遍邀县中士子,共襄盛举。

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场文会的重头戏,是教谕马远与新晋案首林凡之间,那场关于文道根基的辩会。

空地正北,设了数张主座。

县令王丞哲居于正中,他今日换了一身崭新的官袍,满面红光。

在他左手边,是县学主教谕郑玄,老先生闭目养神,看不出喜怒。

而在郑玄下首,赫然坐着那位前几日乘着华贵马车而来的绯袍官员。他神情严肃,端坐如钟,自有一股久居上位的气度,让周围的学子们不敢高声。

马远坐在王丞哲的右侧,脸色紧绷,不时瞥向学子席位,寻找着林凡的身影。

陈望夫子则与一众普通教习坐在偏席,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显得从容不迫。

“咚——”

一声钟鸣,文会正式开始。

王丞哲站起身,朗声说了几句场面话,无非是嘉奖全县百姓同心同德,赞扬士子们心系民生,最后,他话锋一转。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今日盛会,便请诸位才俊,以我青阳新貌为题,赋诗一首,以记此盛事!”

话音落下,立刻有学子按捺不住,起身献诗。

“学生不才,愿为抛砖引玉。”

一个学子高声念道:“官道西延百里尘,新民入籍沐皇恩。从此青阳无旧貌,长街处处闻书声。”

这首诗中规中矩,得了几声喝彩。

随后,又有几人献诗,大多是歌功颂德,辞藻尚可,却总缺了那么点精气神。

轮到张子明时,场中安静了不少。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目光复杂地看了一眼角落里安静坐着的林凡,而后开口。

“长河落日映千工,号子声声彻苍穹。黄土一担一滴汗,终得坦途向东风。”

这首诗,比旁人高出不止一筹。

他写了民工的辛劳,也写出了官道建成后的气象,引得不少人点头称赞。

连主座上的郑玄教谕,都微微睁开眼,颔首道:“子明此诗,可见观察之功,不错。”

得了夸奖,张子明脸上却无多少喜色,他躬身坐下,心中却在苦笑。

自己这诗,终究只是个旁观者,写得出辛劳,却写不进那份辛劳背后的东西。

就在众人以为今日的诗作,水平大概也就到此为止时,马远站了起来。

他没有看王丞哲,而是直接将视线投向林凡,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全场。

“林案首。”

来了!

所有人心头一震,知道正戏开场了。

“三日前,林案首于讲堂之上,提出‘文气源于民心’之新说。马某不才,以为此说有动摇文道根基之嫌。”

马远的声音冷硬,带着不加掩饰的审判意味。

“今日,当着县令大人全县学子之面,马某便请林案首,将你那套理论,公之于众。再赋诗一首,以证你道!”

“若你的诗,能证明你的道,马某,当众向你赔罪!”

“若不能……”他冷哼一声,“那便请你,收回妄言,入阁思过!”

霎时间,全场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视线,都化作了实质般的压力,齐齐压向那个角落里的青衫少年。

林凡缓缓站起身。

他没有看咄咄逼人的马远,也没有去看来客探究的视线。

他先是朝着陈望夫子的方向,深深一躬。

而后,他才转向众人,神情平静,声音清朗。

“马教谕之问,学生不敢回避。”

“学生以为,圣人经典,是源头活水,而非一成不变之圭臬。时代在变,人心在变,我辈读书人对文道的理解,亦当与时俱进。”

他顿了顿,目光越过人群,仿佛看到了城西那条正在不断延伸的黄土路,看到了那数千个挥汗如雨的身影。

“学生曾于先贤手札中得见一言:‘文者,天地之桥也。’我辈读书人,修自身之浩然气,正是为了架起一座,能沟通天心与民意的桥梁。”

“民心之所向,便是天地正气之所在。此,即是学生的道。”

这番话说完,不等马远反驳,他已朗声开口。

“学生不才,也有一诗,请诸君斧正!”

他深吸一口气,胸臆之间,那卷被他参悟了三日的古老竹简,与他自身的浩然之气,以及这半月来亲眼所见的万民之力,悄然融为一体。

一股前所未有的气机,在他体内勃发。

“青阳尘土掩孤星,万民挥汗筑长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