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一言惊动满堂座,文道新说惹风波!(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诗词显圣,死囚逆天改命!》最新章节。
自流民暴乱平息,已过去半月。
青阳县西郊的官道,在数千人的汗水浇灌下,一日一个样,笔直地向着府城方向延伸。
而县学之内,也因林凡的声名,悄然发生着变化。
往日里门可罗雀的县学,如今竟多了不少前来旁听的镇上子弟。
陈望夫子,也终于扬眉吐气,被主教谕郑玄特许,在县学的主讲堂内,开设了一门专讲“文道”的进阶课。
今日,便是第一堂课。
宽敞的讲堂内,座无虚席。
不仅有县学的几十名正式学子,连角落和过道都挤满了旁听的读书人。
他们的目光,大都聚焦在第一排那个青衫少年身上。
林凡。
这个名字,如今在青阳县,已然是一个传奇。
陈望夫子站在讲台之上,看着满堂学子,尤其是看着自己那个端坐如松的弟子,心中感慨万千。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
“今日,我们不讲经义,不讲策论,只讲文道之根本——文气!”
“何为文气?圣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文气,乃我辈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圣贤之书,于胸中养出的一口浩然之气!”
“此气,上可感天动地,下可安民济世。诗词文章,便是引动此气的媒介。诗词之意境,愈合天心,愈近大道,则显圣之威,愈发宏大!”
陈望夫子讲得慷慨激昂,引经据典,正是此世文人对文道最主流的看法。
不少学子听得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讲到兴起处,陈望夫子看向林凡。
“便如林凡那首《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句为何能引动文气冲霄,令闻者心胸开阔?正是因其道尽了我辈读书人积极进取,登高望远之志,此志,合乎天道!”
所有人的视线再次汇聚到林凡身上,带着好奇与探究。
一个学子站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
“夫子,学生有一惑。为何同样是言志之诗,张子明那首‘青云路上第一功’,虽有文气流转,却远不及林案首的诗篇震撼人心?论辞藻,论平仄,似乎也并无太大差距。”
这个问题,问出了在场许多人的心声。
陈望夫子捋了捋胡须,沉吟片刻。
“此乃‘诚’与‘才’之别。心不诚,则意不达。才不高,则力不逮。林凡之诗,胜在浑然天成,意在笔先,此非苦吟者可比。”
这个解释,四平八稳,却总让人觉得,隔了一层窗户纸,没有捅破。
讲堂内,一时间有些安静。
就在这时,林凡缓缓举起了手。
陈望夫子一愣,随即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林凡,你可是有不同见解?”
林凡站起身,先对着陈望夫子和满堂学子躬身一礼,这才不疾不徐地开口。
“学生不敢说有不同见解,只是在之前平定流民骚乱时,偶有所得,想与夫子和诸位同窗探讨。”
他的声音平静,却让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学生以为,文气,或许并不仅仅是源于我等读书人自身。”
一言既出,满堂哗然。
这不是公然否定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圣人之言吗?
陈望夫子眉头微蹙,但没有打断他。
林凡没有理会周围的议论,继续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