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林凡献策震县令,一张图纸定乾坤!(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诗词显圣,死囚逆天改命!》最新章节。
衙役那一声“林案首”,客气中带着敬畏,像一道无形的门槛,将昨日的种种喧嚣与非议,彻底隔绝在外。
人群的沸腾,榜下的狂喜,似乎都成了遥远的背景音。
林凡平静地朝衙役点了点头,转身扶住激动得浑身颤抖的陈望夫子。
“老师,您先回,学生去去就来。”
“好,好……”陈望夫子连连点头,眼眶湿润,想说些什么,却只是重重地拍了拍林凡的胳膊,千言万语,尽在其中。
林凡随着衙役,穿过喧闹的人群,走进了那座决定了他命运,也即将因他而改变的县衙。
……
县衙后堂,书房之内。
这里没有了阅卷时的肃杀,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沉静的檀香和古旧书卷的味道。
主位上的青阳县令王丞哲,和一旁的县学教谕郑玄,都没有坐着。
他们正围着一张宽大的书案,案上铺着的,正是林凡那份策论的卷子。
见林凡进来,王丞哲竟亲自走上前,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
“林凡,不必多礼,坐。”
这声“坐”,让引路的衙役都愣了一下。在县令面前,别说一个新晋的童生,就是县里的主簿县尉,也得站着回话。
林凡坦然落座,神色不卑不亢。
“你的那篇八股,工稳扎实,堪为范文。”王丞哲开口,先是肯定,“但真正让本官和郑教谕拍案叫绝的,是这篇策论。”
郑玄抚着胡须,感慨道:“老夫执教多年,从未见过如此文章。它不是在炫技,而是在言事,言的还是足以安民兴县的大事!”
林凡谦逊道:“大人,教谕,谬赞了。学生只是将平日里在田间地头所见所思,写下来罢了。”
“所见所思?”王丞哲摇了摇头,手指点在卷面上那几个字上,“‘脉络化’、‘精细化’、‘利益共享’……这些词,本官闻所未闻,细细想来,却又觉得字字珠玑,蕴含至理。”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林凡:“本官愚钝,想请你这位案首,为我等再详细解说一番,尤其是这‘脉络化’,究竟该如何施行?”
林凡心中了然,这是考校,更是机会。
“大人,可否借纸笔一用?”
一张崭新的宣纸,很快铺在了林凡面前。
他拿起笔,蘸饱了墨,却并未写字,而是开始画图。
他的笔下,先是出现了一条粗直的墨线。
“大人请看,此为我青阳县的主河道。它贯穿南北,地势平坦,看似通畅,实则隐患无穷。”
他话锋一转,笔尖在粗线的两侧,画出无数代表着村庄田地的方格。
“每逢夏日暴雨,上游山洪奔涌而下,河道狭窄,无处分流,水势凶猛,便会冲垮河堤,淹没两岸良田,此为水患。”
接着,他又在图上添了几笔,画出秋冬时节,河床干涸龟裂的模样。
“待到秋冬少雨,河水枯竭,百姓引水无源,只能望天兴叹,此为旱灾。一涝一旱,周而复始,百姓苦不堪言。”
王丞哲和郑玄凝神看着那张图,连连点头,这正是青阳县多年来的顽疾。
林凡搁下笔,又取了一张新纸。
这一次,他笔下的河道,不再是笔直的,而是蜿蜒曲折,充满了自然的韵律。
在河道转弯处和一些开阔地带,他画上了一个个小湖泊般的圆形。
“此为学生所想的‘脉络化’之策。”
“其一,改直为曲。效法自然水流,河道蜿蜒,可有效减缓水流速度,减轻对河堤的冲击。”
“其二,开掘蓄水塘。沿河地势低洼处,广开水塘。便如人体之血脉,连接脏腑。丰水期,河水满溢,便引入塘中,此为‘藏’。枯水期,塘中之水,可通过沟渠反哺田地,此为‘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