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拨云见日根基稳,润物无声布局深(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满级嬷嬷穿成黑料网红后》最新章节。
星耀世纪的雷霆手段和沈清梧的沉默以对,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合力,如同厚重的磐石,逐渐压下了沸腾的舆论泥沼。法律的威慑是真实的,几个跳得最欢的造谣账号收到了正式的律师函后,迅速删帖道歉(虽然语焉不详),水军攻势也明显减弱。毕竟,谁也不愿意为了点黑钱惹上官司,尤其是面对星耀这种级别的巨头。
网络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理性声音和自发“考古”沈清梧过往专业表现的帖子。寒山客等老先生的持续发声,也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仅仅因为出身和学历,就全盘否定一个人的才华与努力,是否太过武断和狭隘?沈清梧在《宣和风骨》剧组流出的那些花絮片段(有些是官方释放,有些是工作人员偷偷分享),其专业、严谨、往往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的形象,与爆料中那个“不学无术、全靠金主”的形象截然不同。
“用作品说话”,这句看似老套的话,在此刻展现了最强大的力量。
AN.ORANGE的安总再次打来电话,语气比之前更加热情,甚至带上了几分敬佩:“沈老师!您可真是沉得住气!风波过去了,咱们那个‘宋韵茶点’的项目是不是可以继续了?我们团队根据您提供的方向,已经有了初步方案,您什么时候方便指导一下?”
沈清梧并未因对方之前的观望而拿乔,平静回应:“安总有心了。方案可发我邮箱,若有需斟酌之处,我再与贵方沟通。”
她的态度一如既往,专业而疏离,反而让安总更加高看一眼。
《宣和风骨》剧组内的气氛也逐渐回暖。经过这次风波,众人对沈清梧的敬畏中更添了几分信服——能在那般滔天恶意中岿然不动,并用实力让资本心甘情愿为她强势出头的人,岂是寻常之辈?
拍摄继续进行,且越发顺畅。沈清梧的权威不再仅限于礼仪,她对剧本、镜头、表演的理解和建议,也越来越多地被采纳。
一场重头戏是“东京保卫战”前夕,李纲于垂拱殿力排众议,主张坚守。剧本原有的大段台词慷慨激昂,但沈清梧提出了不同意见。
“李纲此时之力,非仅在于言辞之锋。”她对饰演李纲的老戏骨和导演分析道,“更在于其逻辑之缜密,对敌我形势、城防、粮草、民心剖析之透彻,乃是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压制主和派之谬论。其情绪应是内敛而磅礴的焦虑与决心,而非外放的愤怒。建议精简部分口号式台词,增加具体数据与对策陈述。”
老戏骨仔细琢磨后,大为赞同,调整了表演方式。成片效果果然更加震撼,将一个临危受命、负重前行的忠臣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李导对沈清梧已是心服口服:“沈老师,您简直是我们剧组的宝啊!以后我拍戏,一定还得请您把关!”
沈清梧只是淡淡一笑:“李导过誉,分工不同而已。”
她的影响力,正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剧集的每一个毛细血管,确保其最终呈现出一种扎实、厚重、经得起推敲的历史质感。
与此同时,她并未停止自己的布局。
她让晓芸以助理的名义,注册了一个名为“梧鸣阁”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并未进行任何宣传。她开始不定期地在这个账号上发布一些短小精悍的科普文章。
内容并非高深莫测的学术论文,而是诸如:《宋人一天吃什么?(从<东京梦华录>看舌尖上的大宋)》、《“叉手礼”怎么做才不是唱喏?》、《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市民的“996”生活》、《浅谈宋代“榜下捉婿”背后的婚姻经济学》等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备的小品文。
文章语言生动幽默,考据扎实,配图精美( often 是她手绘的示意图或整理的表格),瞬间吸引了一批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年轻读者自发关注和转发。
“梧鸣阁”悄然积累起一批高质量的核心粉丝。没有人知道,这个账号的背后,竟是处于风口浪尖的沈清梧。她这是在为自己铺设一条独立于任何公司、任何剧集之外的、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发声渠道和影响力基地。
顾延之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个悄然兴起的小账号,以其敏锐的商业嗅觉,他立刻意识到了其中的价值。他再次找到沈清梧,提出由星耀官方来运营推广这个账号,将其打造成一个强大的文化IP。
“清梧,你这个‘梧鸣阁’很有意思!但个人运营毕竟精力有限,影响力也有限。交给星耀的专业团队来运作,配置资源,很快就能把它做成头部账号!收益我们可以分成……”顾延之试图说服她。
沈清梧正在审核一批新送来的官服布料样品,闻言头也未抬:“多谢顾总好意。‘梧鸣阁’不过是闲暇随笔,自娱自乐之物,不堪大用。星耀资源宝贵,当用于剧集宣发才是正理。”
她再次干脆利落地拒绝了。她深知,一旦交给星耀,这个账号就不再完全属于她,发言方向和内容势必受到商业利益的牵制。她要的是绝对的控制权,哪怕起步缓慢。
顾延之看着她专注的侧脸,心中那股无力感再次涌起。她就像一株看似柔弱的蒲草,根系却深扎于地下,柔韧而难以掌控。他的一切资源、手段,在她清晰的边界感面前,都显得无处着力。
但他并未放弃。他甚至开始反思,是否自己之前的方式太过急功近利?或许,他应该换一种更能让她接受的方式?比如,更多地支持她真正想做的事情,而非一味地想将她纳入自己的羽翼之下?
这个念头让他豁然开朗。他不再提运营账号的事,转而道:“既然是你兴趣所在,那也好。若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比如一些古籍资料的查询、或者需要联系某些领域的专家,随时告诉我,星耀的资源你尽可调用。”
沈清梧这次终于抬眼看了他一下,似乎有些意外他的转变,随即微微颔首:“多谢顾总。”
虽然依旧疏离,但这一声“多谢”,似乎比之前多了半分真切。
顾延之心中微喜,觉得自己似乎摸到了一点门路。
风波渐渐平息,留下的并非全是伤痕。经此一役,沈清梧的形象完成了一次诡异的淬炼——黑红的底色依旧存在,但“专业”、“硬核”、“有骨气”的标签变得更加醒目和牢固,甚至带上了一丝传奇色彩。她的粉丝群体变得更加多元和稳固,既有慕强而来的事业粉,也有被其学识折服的文化粉。
这日晚间,沈清梧终于有暇回到自己许久未住的公寓。晓芸早已将这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她泡了一杯清茶,坐在窗边,打开“梧鸣阁”的后台,看着那些真诚的留言和稳步增长的关注数,又看了看网络上关于她的讨论已逐渐回归理性。
她轻轻呷了一口茶。
第十九回,根基渐固。
舆论的潮水终会退去,留下的将是真正的价值。
她凭借自身的实力和冷静的头脑,一次次化解危机,不仅站稳了脚跟,更拓宽了疆域,埋下了未来的种子。
《宣和风骨》是她当下的战场,但绝非终点。
“梧鸣阁”是她的后花园,也是未来的了望塔。
而顾延之……或许可以成为一块暂时有用的踏脚石,但需时刻警惕,保持距离。
夜色渐深,城市灯火璀璨。
沈清梧的目光越过窗外的繁华,看向更遥远的夜空。
下一步,该让某些躲在幕后放冷箭的人,付出代价了。
她拿起手机,拨通了那个几乎从未主动拨打过的号码——苏婉。
“苏小姐,近日可好?有件事,或许需麻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