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死亡冰原的考验与北极基地的信号(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终末纪元:我的据点能升级》最新章节。
苏晚晴的运输机在飞行第三天遭遇了强烈的磁暴。仪表盘瞬间失灵,飞机失去控制,在暴风雪中剧烈颠簸。“快启动应急自动驾驶!”苏晚晴大喊着抓住座位扶手,窗外是白茫茫的一片,根本看不清地面情况。
飞行员拼尽全力操控飞机,终于在磁暴减弱的间隙找到了一处平坦的雪地迫降。飞机滑行了数十米后停下,机身严重受损,左翼断裂,通讯设备彻底报废。“我们现在在哪?”苏晚晴打开应急定位器,屏幕上显示的坐标让她的心沉了下去——他们偏离航线两百公里,落在了死亡冰原的核心区域。
死亡冰原名副其实,地面覆盖着数米厚的冰层,常年刮着时速超过一百公里的暴风雪,温度低至零下五十度。更可怕的是,这里是冰原巨熊的领地,这种变异生物体型堪比大象,皮毛能抵御子弹,熊掌一击就能拍碎装甲车。
“必须尽快离开这里。”苏晚晴检查了队员的情况,除了一名飞行员手臂骨折外,其他人都只是轻微擦伤。她将队员分成两组:一组由飞行员带领,修理通讯设备和飞机;另一组由她带领,寻找水源和能燃烧的燃料,同时警戒冰原巨熊的袭击。
冰原上的每一步都异常艰难。积雪没到膝盖,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暴露在外的皮肤很快就失去了知觉。苏晚晴带着队员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在一处冰缝下找到了淡水——冰缝里的泉水没有结冰,水温保持在零度以上。“小心点,冰面很滑。”她提醒道,用冰镐凿开冰层,让泉水流进保温水壶。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吼声。一只冰原巨熊从暴风雪中走了出来,它的皮毛是纯白色的,眼睛泛着血红色的光芒,嘴里叼着一只冻僵的变异野兔。巨熊看到苏晚晴等人,立刻放下野兔,朝着他们猛冲过来。
“快跑!”苏晚晴大喊着转身就跑,队员们紧随其后。巨熊的速度极快,几步就追了上来,一巴掌拍在旁边的冰柱上,冰柱瞬间碎裂成无数冰块。苏晚晴情急之下,掏出一支抗晶化药剂,朝着巨熊的眼睛扔了过去。药剂瓶在巨熊脸上碎裂,绿色的药剂溅入它的眼睛,巨熊发出痛苦的嘶吼,停下了追击,用爪子不断揉搓眼睛。
“趁现在快走!”苏晚晴带领队员钻进了一处狭窄的冰洞。冰洞入口只有半米宽,巨熊无法进入,只能在外面不断咆哮、撞击冰壁。冰洞深处相对温暖,还能听到水滴的声音,苏晚晴松了口气,靠在冰壁上休息。
“通讯设备修不好了,飞机也彻底报废了。”一名队员带着沮丧的语气说道,“我们被困在这里了。”
苏晚晴摇摇头,从背包里拿出应急信号发射器:“这个发射器能发出低频信号,林墨他们的装甲车装有信号接收器,只要我们待在信号范围内,他们就能找到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保存体力,等待救援。”她将带来的解晶草种子撒在冰洞角落,浇上泉水,“这些种子能在低温下生长,它们的根系能加固冰洞,还能提供少量氧气。”
接下来的三天,苏晚晴等人就在冰洞里度过。解晶草长势良好,根系牢牢抓住冰壁,为冰洞提供了稳定的支撑。他们每天定量分配食物和水,轮流出去观察巨熊的动向,同时启动信号发射器,不断发送求救信号。
第三天下午,暴风雪终于停了。苏晚晴透过冰洞缝隙向外望去,发现巨熊已经离开了,远处的雪地上出现了装甲车的履带痕迹。“他们来了!”她兴奋地大喊,带领队员冲出冰洞,朝着履带痕迹的方向跑去。
远处,林墨的车队正在缓慢前进。装甲车的雷达检测到了应急信号,正朝着冰洞的方向驶来。看到苏晚晴等人,林墨立刻跳下车,快步迎了上去:“你们没事吧?我们收到信号后就立刻赶过来了。”
“我们没事,就是飞机报废了。”苏晚晴说道,“死亡冰原比我们想象的更危险,冰原巨熊的数量很多,还有磁暴频繁出现,必须小心应对。”
林墨将苏晚晴等人安排到不同的装甲车上,然后召开紧急会议:“根据最新的卫星数据,前方五十公里有一个废弃的气象站,我们可以在那里休整,同时修复通讯设备。另外,陈博士传来消息,红砂矿脉的晶化能量波动持续增强,铁锈城邦已经遭遇了新的晶化蠕虫袭击,我们必须加快速度。”
车队抵达气象站时,发现这里居然有人居住的痕迹。气象站的房间里,散落着一些罐头盒和保暖衣物,墙上还贴着一张手绘的地图,上面标记着“北极基地 危险 晶化生物”的字样。“看来有人比我们先到过这里。”巴图拿起一个罐头盒,上面的生产日期是末日爆发前一年,“但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活着。”
苏晚晴在房间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本日记,日记的主人是旧时代的气象员,记录了末日爆发后他在这里的生存经历。日记最后几页的内容越来越潦草:“晶化生物来了 它们从地下钻出来 皮肤是透明的 能在冰下移动 北极基地方向有绿光 或许是希望……”日记的最后一页,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与铁锈城邦的红色晶体徽章有些相似。
“透明的晶化生物?”林墨皱起眉头,“这是我们从未遇到过的类型,必须提高警惕。”他立刻下令加强警戒,同时让老郑的机械组修复气象站的通讯设备和雷达,监测周围的生物活动。
通讯设备修复后,陈博士立刻传来了紧急消息:“根据卫星监测,北极基地周围出现了大面积的晶化区域,能量波动与红砂矿脉的母晶完全一致。更可怕的是,那里的晶化生物具有飞行能力,速度极快,你们一定要小心。”
休整一晚后,车队继续向北前进。进入北极圈后,温度降到了零下六十度,装甲车的保温系统已经开到了最大功率,但车内的温度依然只有十度左右。队员们穿着厚厚的抗晶化装甲,行动变得十分迟缓。
第四天中午,车队突然遭遇了日记中提到的透明晶化生物。它们长约一米,身体完全透明,只有一对红色的眼睛能看见,在冰面上滑行时几乎没有声音。透明蠕虫突然从冰下钻出,用锋利的晶齿咬向装甲车的轮胎,轮胎瞬间被撕裂,漏气声刺耳难听。
“是冰下晶虫!”苏晚晴快速报出分析结果,“它们的牙齿能咬碎钢铁,身体能融入冰层,很难被发现!”
老郑立刻操控装甲车的高压水枪,喷射出滚烫的热水。热水落在冰面上,瞬间融化出一片水洼,透明晶虫在热水中痛苦地扭动身体,身体逐渐显现出银白色的轮廓。巴图带领部落勇士投出燃烧弹,火焰将水洼中的晶虫烧成了灰烬。
“它们怕高温!”林墨大喊道,“所有装甲车启动火焰喷射器,在周围形成火墙!”
火焰喷射器喷出的火焰在冰面上形成了一圈火墙,冰下的透明晶虫不敢靠近,只能在火墙外不断游走。老郑的机械组趁机更换轮胎,同时在装甲车底部加装了电热板,防止晶虫从底部偷袭。
战斗结束后,队员们发现冰面上布满了晶虫钻出的孔洞,这些孔洞相互连接,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地下网络。“这些晶虫应该是北极基地周围晶化生物的先头部队。”苏晚晴说道,“我们距离基地越来越近了,危险也会越来越多。”
接下来的路程更加艰难。透明晶虫的袭击越来越频繁,磁暴也时常出现,装甲车的雷达和通讯设备多次失灵。队员们每天只能前进三十公里,比计划速度慢了一半。更糟糕的是,食物和燃料开始短缺,补给站的物资由于天气原因,还没有及时送到。
“必须找到新的食物来源。”林墨看着剩余的物资清单,脸色凝重,“巴图,你带几名部落勇士去附近寻找可食用的植物或动物;老郑,减少装甲车的非必要能耗,优先保证保温和防御系统运转;苏晚晴,研究透明晶虫的尸体,看看是否有利用价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