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街道办的“外援”与“福利”初现(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我靠技术躺赢》最新章节。

几天后,徐兰下班回来,脸上没了往日的利落劲儿,眉头拧成了疙瘩,手里捏着几张文件纸,脚步都透着沉。

她一屁股坐在葡萄架下的石墩子上,对着刚摊上躺椅准备“养精蓄锐”的雷二蛋就开了腔,声音里满是愁绪。

“二蛋,妈遇上难事儿了!”她把手里的文件往石桌上一拍,“区里下了硬任务!要求各街道大力挖掘、推广‘先进生活经验’,破除迷信,科学当家!尤其点名要解决居民普遍反映的‘煤炉费煤、污染大、点火难’这老大难问题!王主任把这担子直接压我头上了!”

她叹了口气,拿起蒲扇使劲扇了几下,仿佛要把心头的烦闷扇走:“你说这可咋整?挨家挨户动员大家伙儿都换新式省煤炉?那得多少钱?谁家舍得?就算舍得,那票呢?指标呢?这不是逼着公鸡下蛋嘛!”徐兰越说越愁,眉头锁得更紧,“王主任说了,月底前必须拿出个像样的‘经验’来,还得有试点成效!愁死我了!”

雷二蛋本来还眯着眼,一听这话,“噗嗤”一声乐了,慢悠悠地从躺椅上坐起来,草帽往后一推,露出那双闪着贼光的眼睛。

“妈!我的亲妈哎!”他乐得直拍大腿,“这不现成的嘛!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您愁啥?咱家这炉子,不就是活脱脱的‘先进生活经验’?现成的‘科学当家’样板间啊!”

“咱家…炉子?”徐兰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眼睛也亮了,“你是说…你改的那个?”

“那可不!”雷二蛋一拍胸脯,底气十足,“效果您不是亲身体验了吗?省煤省柴火,点火快,烟小火力旺!这还不先进?还不科学?”他凑近老妈,压低声音,带着点“老六”特有的蛊惑劲儿,“您把这当‘经验’报上去,绝对能交差!而且,这可不是咱家闭门造车,这代表了啥?”

他故意顿了顿,清了清嗓子,学着街道办领导做报告的腔调:“这代表了咱胡同九十七号院广大居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生活实际,勇于创新的集体智慧结晶!”

徐兰被他逗笑了,心里的愁云瞬间散了大半,笑骂道:“去你的!还集体智慧结晶!就你鬼点子多!” 但她的眼神已经活络起来,显然被儿子点醒了。

“妈,您等着!”雷二蛋来了精神,趿拉着鞋就往工具棚跑。

没一会儿,他拿着几张粗糙的、边缘毛糙的草纸和一小截铅笔头回来了。

他把纸铺在石桌上,就着夕阳的余晖,手腕翻飞,笔走龙蛇。

刷刷刷!

几笔下去,一个煤炉子的轮廓就出来了。

他重点在那个侧下方多出来的、带风门的进风管上狠狠着墨,画得格外仔细。

进风管的形状、那个L形的小把手、内部的挡板结构,都用简单却清晰的线条勾勒出来。

旁边还用歪歪扭扭但绝对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写着:

改造要点:

1. 炉壁凿孔(位置见图,约茶杯口大)。

2. 自制带挡板(风门)铁皮进风管(尺寸见图)。

3. 安装固定(可用铁丝支架)。

4. 接口处务必密封(可用黄泥或废旧石棉线糊严实)。

好处:

进风可控!火力大小随意调!(省煤关键!)

燃烧更透!烟小!点火快!

材料易得!(废旧铁皮、铁丝、泥巴就行!)

雷二蛋画完,把图纸和说明往徐兰面前一推,得意地扬了扬下巴:“妈,您拿着这个,明儿个往王主任桌上一拍!就说这是咱院张婶、李叔…嗯,还有您儿子我,大家伙儿一块琢磨出来的土办法!经过咱院‘试点’,效果那是杠杠的!简单、省钱、效果好!绝对符合区里推广‘群众智慧’的精神!”

徐兰拿起图纸,看着上面清晰的图示和那些大白话说明,心里顿时有了底。

她仔细叠好图纸,小心地揣进兜里,脸上愁容尽扫,换上了一种街道干事特有的精明神采。

“行!有这东西,妈心里就有谱了!”

她拍了拍口袋,忽然又想起什么,眉头微蹙,“不过二蛋,这法子好是好,但你说,真要推广,得需要铁皮吧?虽然说是边角料,可家家户户找这玩意儿,也是个麻烦事儿。还有,总得有几家先改出来当样板,让人看看真效果吧?这铁皮…”

雷二蛋等的就是这句!他眼珠滴溜溜一转,凑到徐兰耳边,声音压得更低,带着点“老六”式的循循善诱:“妈,您这话可说到点子上了!这‘巧劲儿’和‘合适材料’,确实是关键!正好,您儿子我,认识咱轧钢厂废料堆看门的刘叔!”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观察着老妈的神色,见徐兰若有所思地点头,才继续抛出核心:“您跟王主任汇报的时候,提那么一嘴。

就说这法子绝对好,但需要点‘启动支持’。

咱街道办要是能象征性地批点‘宣传推广经费’…或者,”

他狡黠地眨眨眼,“更实惠点,多给咱院批几斤‘好煤票’当‘创新试点奖励’!

有了这‘奖励’,我就能跟刘叔那儿‘活动活动’,搞点厂里不要的铁皮边角料,免费帮几家困难户,比如后院孤寡的赵奶奶家、前院人口多日子紧巴的王叔家,先改上!

做出实实在在的样板效果来!

到时候,效果一亮相,王主任脸上有光,区里任务完成,困难户得了实惠,咱院还落了奖励…您说,这是不是一石好几鸟?

皆大欢喜?”

徐兰听着儿子这一套环环相扣、滴水不漏的“老六”计划,眼睛越听越亮。

她看着儿子那张还带着点少年稚气却已显露出精明算计的脸,忍不住伸手戳了戳他脑门:“你个小滑头!这脑子,全用在这歪门邪道上了!”话虽这么说,那语气里的赞赏和“此计甚妙”的意味,却怎么也藏不住。

“妈,这怎么叫歪门邪道?”

雷二蛋嬉皮笑脸地反驳,“这叫合理利用资源,最大化推广效益!帮街道办分忧解难,给困难群众送温暖!觉悟高着呢!”

第二天下午,芝麻胡同街道办那间不大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王主任,一个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穿着洗得发白中山装的老街道,正皱着眉头,手指敲着桌子,听着手下几个干事汇报“先进经验”挖掘情况,听得直嘬牙花子。

不是“某大妈用醋精擦玻璃更亮”(这算啥先进?),就是“某大爷说早起空腹喝凉水养生”(这能推广?)。

轮到徐兰了。

她不慌不忙地站起身,脸上带着成竹在胸的微笑,从兜里掏出那几张被小心抚平的草纸图纸。

“王主任,各位同志,”徐兰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我们九十七号院,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挖掘科学生活经验方面,还真有点小小的、来自群众的智慧结晶,想跟主任和同志们汇报一下。”

她把图纸在桌上摊开,指着那简陋却清晰的图示,开始了她的“表演”。她把雷二蛋那套说辞加工得更“官方”、更“高大上”:

“大家看,这是我们院居民,主要是几位老师傅和家里的年轻人,结合生活实际,共同琢磨出来的一个针对老旧煤炉的‘节能增效技术改造’方案!

核心思路,就是通过增加这个可调节的‘二次进风装置’(她指了指那个风门),实现对炉膛进风量的精准控制!

改善燃烧条件,提升热效率!”

她避开了“我儿子”这个关键词,重点突出“群众自发”和“简单易行”:

“您看这结构,非常简单!利用废旧铁皮边角料就能做!改造步骤也容易,普通居民看图纸就能上手!最关键的是,效果那是立竿见影!经过我们院初步试点,”她顿了顿,加重语气,“改造后的炉子,点火时间缩短近一半!烟雾排放减少七成以上!火力更旺更稳定!最关键的是——省煤!初步估算,至少能节省两成以上的燃煤消耗!这对于我们响应国家节约号召,减轻居民生活负担,意义重大啊!”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王主任和几个干事都凑近了看那图纸。

王主任推了推老花镜,看得格外仔细,尤其盯着那个“可调节风门”的结构。

“老徐,你这…真能省那么多煤?”王主任抬起头,眼神里带着审视,但更多的是兴趣。

“千真万确!主任,效果我们院里好几户都看见了!那火苗,蓝汪汪的!烧水做饭,快得很!”徐兰语气肯定,随即话锋自然一转,带出了“困难”,“不过呢,主任,推广这事儿,也遇到点小困难。您看啊,这法子好是好,但每家每户要改造,总得有点合适的铁皮材料吧?虽然要求不高,就是点边角料,但让居民们自己满世界踅摸,也是个麻烦事儿,容易打消积极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