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黄仙姑的铜钱(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最新章节。

民国二十三年,关外辽河畔有个韩家店村,村里有个叫韩老三的汉子,三十出头,靠着祖传的豆腐手艺过活。每日里天不亮就起身磨豆子、点卤水,做好豆腐后挑着担子走村串巷叫卖。

这年腊月里特别冷,北风刮在脸上跟刀子似的。韩老三的媳妇王氏前年染痨病去了,留下个七岁的儿子小栓子,爷俩相依为命。小栓子懂事早,天寒地冻的也要跟着爹出门卖豆腐,说是能帮爹吆喝几声,省些力气。

这日黄昏,豆腐还剩大半没卖出去,韩老三心里着急。眼看年关将近,欠的债还没还上,米缸也快见底了。

“爹,咱们去河西村瞧瞧吧,听说那村今儿个有户人家办喜事。”小栓子冻得通红的小手指着河对岸。

韩老三犹豫了一下。河西村得绕三里地,过那座老石桥。如今天黑得早,桥上积雪又滑,本不想去。可转念一想,办喜事的人家兴许能多买些豆腐,便咬牙挑起担子,拉着儿子往河西村去。

果然,河西村有户张姓人家正给儿子娶亲,大方地买下了所有剩豆腐,还多给了几个铜子儿。韩老三喜出望外,连连道谢后,带着儿子赶忙往回走。

此时天已黑透,北风更紧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走到石桥中间,忽见桥栏杆上坐了个白衣白裙的老太太,手里拿着个长烟袋,正“吧嗒吧嗒”抽着旱烟。

韩老三心里一惊,这冰天雪地的,哪来的老太太独自坐在桥上?

正要上前询问,那老太太先开了口:“卖豆腐的,这么晚了还带着孩子赶路呢?”

“是啊,老人家,这天寒地冻的,您怎么独自坐在这儿?要不要我送您回家?”韩老三好心问道。

老太太摆摆手,烟袋锅子在黑暗中一明一灭:“不碍事,我歇歇脚。看你是个老实人,带着孩子不容易。我这儿有三枚铜钱,你拿回去压在豆腐缸底,明日做豆腐时甭掀开看,保你生意兴隆。”

说着从怀里掏出三枚亮闪闪的铜钱,递给韩老三。

韩老三接过铜钱,只觉得入手冰凉,不似寻常铜钱。正要道谢,一抬头,老太太竟不见了踪影,雪地上连个脚印都没留下。

“爹,那奶奶怎么一下子就不见了?”小栓子揉着眼睛问道。

韩老三心里直打鼓,知道是遇上“东西”了。关外农村历来有“五大仙”的传说,这八成是遇上了狐仙或者黄仙。不敢多想,赶紧拉着儿子往家跑,手里的三枚铜钱攥得紧紧的。

回到家,韩老三按老太太嘱咐,将铜钱压在装豆腐的缸底。第二天做豆腐时,果然没敢掀开看。说也奇怪,那日做出的豆腐格外香嫩白净,一出担子就卖个精光。接连几天都是如此,韩老三的豆腐渐渐有了名声,连邻村的人都特地赶来买。

不出半月,韩老三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有了余钱给儿子扯布做了新棉袄。村里人纷纷称奇,问他有什么诀窍,韩老三只说是改进了祖传手艺,只字未提桥上奇遇。

这日晚饭后,小栓子突然问道:“爹,缸底那三枚铜钱长啥样啊?让我瞧瞧呗。”

韩老三心里好奇也被勾了起来,犹豫片刻后,终于掀开了豆腐缸。只见缸底那三枚铜钱金光闪闪,比那日更加亮眼。拿起一看,铜钱上刻的不是寻常字样,而是些看不懂的符文,中间却各有一个小孔。

正当父子俩仔细端详时,门外忽然传来敲门声。韩老三忙将铜钱揣进怀里,开门一看,竟是村里的赵媒婆。

“老三啊,给你道喜来了!”赵媒婆笑得满脸褶子,“村东头李财主家相中你的豆腐了,更相中你这个人踏实肯干。他家小女儿年方十八,愿意许配给你,不要彩礼,还陪送两亩好地呢!”

韩老三愣住了。李财主家是村里首富,他家小女儿知书达理,是村里多少光棍汉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亲事。自己一个穷卖豆腐的,还带着个拖油瓶,何德何能得此青睐?

赵媒婆见他犹豫,又道:“人家就一个条件,得把你那豆腐秘方带去李家。这不多容易的事嘛!成了这门亲事,你和小栓子可就吃穿不愁了!”

那晚韩老三辗转难眠。怀里那三枚铜钱贴着胸口,冰凉冰凉的。他想起那桥上的老太太,心里隐隐不安。但李财主家的亲事实在太诱人,想想这些年的苦日子,想想小栓子将来能过上好生活,终于一咬牙:答应!

三日后定亲宴上,韩老三喝得酩酊大醉。李财主拍着他肩膀说:“好女婿,把那秘方拿出来瞧瞧吧,往后都是一家人了。”

酒劲上头,韩老三掏出那三枚铜钱拍在桌上:“哪有什么秘方!全是靠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