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老狐应试(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最新章节。

民国二十三年,胶东一带闹饥荒,庄稼人张老六家底薄,眼看就要揭不开锅。这日黄昏,他蹲在院门口抽旱烟,忽见一只白毛老狐领着三只小狐,瘸着腿从门前经过。那老狐毛色杂乱,眼窝深陷,一看便是饿得脱了形。

张老六心软,进屋掰了半块糠饼子扔过去。老狐一愣,抬头望了望他,竟似人般作了个揖,才叼起饼子,分与身后的小狐。

当夜,张老六梦见个白须老者,对他拱手道:“承蒙恩公一饭之恩,老朽胡氏,乃本地修行之狐。观恩公眉间晦暗,当有困厄。三日后县衙征粮吏将至,恐生事端。若信得过,可依我计行事…”

次日醒来,张老六将信将疑,但想起那老狐作揖模样,便按梦中嘱咐,将家中仅存的半袋黍米藏于后院枯井。

果然第三日头上,征粮的王税吏带着两个差役上门。这王税吏是有名的雁过拔毛,在县衙里当差十几年,最会欺压百姓。他在张老六家翻箱倒柜,只搜出些野菜杂糠,顿时拉下脸来。

“张老六,别人家都缴了粮,就你推三阻四,莫非是要抗捐?”王税吏三角眼一瞪,差役便要捆人。

正在此时,门外传来清朗声音:“税吏大人且慢!”

但见一青衫书生踱步而入,面容清瘦,目若朗星,自称是张老六的远房侄儿,名叫胡慕青。

胡慕青拱手笑道:“家中确实无粮,愿以银钱代捐,可否?”

王税吏眯眼打量这书生,见他衣着平常,不像富家子弟,便冷笑道:“既要代捐,须得三块大洋!”

胡慕青也不还价,从袖中摸出三枚银元递上。王税吏接过一看,竟是真的,心下诧异,却又不甘就此罢休。他眼珠一转,忽然发难:“我看你这银钱来路不明!近来多有钱粮盗窃案,莫非与你有关?”

这分明是要讹诈了。胡慕青却不慌不忙,微笑道:“大人既疑心,不如这样——久闻王税吏是县尊手下第一精明人,最通钱粮册籍。在下不才,也读过几年书,愿与大人切磋一番。若我输了,甘愿受缚;若侥幸胜出,还请大人行个方便。”

王税吏自恃在衙门混迹多年,算盘册籍烂熟于心,岂会怕个穷书生?当即应允。

张老六在旁急得冒汗,却见胡慕青与王税吏对坐桌前,你一言我一语辩将起来。先说赋税征收,再论田亩折算,又辩律法条文。那胡慕青口若悬河,引经据典,不但县衙规程了如指掌,连省府新颁的政令也一字不差。不到半个时辰,王税吏已面红耳赤,汗流浃背。

最后胡慕青笑道:“据《赋役全书》丙篇第二条,荒年可申请减征。我县已在荒年之列,大人强征全捐,恐与上意不合吧?”

王税吏哑口无言,只得悻悻而去。

张老六又要谢恩,胡慕青却只笑道:“报恩罢了,不必挂怀。”言罢转身出院,眨眼不见踪影。

自此,胡慕青便在村中住下,借了东头荒废的李家宅院。他白日里总闭门不出,夜晚却常见灯下苦读。村中孩童顽皮,有扒窗偷看的,回来都说那胡先生读书刻苦,案头堆满书籍文章,只是偶尔打盹时,会露出条毛茸茸的尾巴。

胡慕青虽深居简出,却常助村民。谁家遇上官府麻烦,求到他门前,他总能指点一二。若遇苛捐杂税,他只消与税吏官员辩论一番,必说得对方哑口无言。村中因此少了许多盘剥。

这年秋末,县长亲自下乡督查赋税。县长姓周,是科举废后新式学堂出来的官,自视甚高。听闻村中有个书生屡屡阻挠征税,便命人将胡慕青唤来问话。

周县长见胡慕青衣冠朴素,先有几分轻视,开口便考问他新政条例。

不料胡慕青不惟对答如流,更能引申发挥,句句切中要害。周县长越听越惊,最后竟与他从午后谈到黄昏,连饭都忘了吃。

临别时,周县长叹道:“胡先生大才!何以埋没乡野?今省城有公务人员考试,兄台若去应考,必中无疑!”

胡慕青只是微笑拱手,并不答话。

谁知周县长回城后,竟真将胡慕青名字报了上去。一个月后,省城发来公函,命胡慕青赴考。

这下胡慕青作了难。那夜他来找张老六,酒后吐露真言:“不敢相瞒,我实是恩公曾救的老狐。修行二百载,能化人形,读文章。但狐族应试,有违天条,若被识破,恐遭天谴。”

张老六大惊,继而恍然大悟:“怪不得先生如此博学!”

老狐叹道:“我苦读文章,原是为度劫数,增灵性。如今骑虎难下,若不应试,周县长面前无法交代;若去应考,只怕…”

正说着,窗外雷声隆隆,似是警告。

张老六沉吟良久,忽然拍腿道:“有了!先生还记得那王税吏么?他叔父在省府做官,专管此次考试。我听闻那王税吏因先生之故,被周县长责骂,怀恨在心。此番若去,他必从中作梗。既如此,不如...”

老狐附耳过来,听张老六一番计议,眼中渐渐放出光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次日,胡慕青便称病不出,只托人送信给周县长,说大病难愈,恐负期望云云。

周县长正值用人之际,哪里肯依?亲自带郎中下乡探视。只见胡慕青卧病在床,面黄肌瘦,说话有气无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