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胡三爷种胡子(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最新章节。

长白山下有个靠山屯,屯子里住了个四十多岁的光棍汉,名叫高二柱。这二柱为人老实巴交,就是命里缺桃花,相亲相了十来回,姑娘们不是嫌他穷,就是嫌他长相老成——尤其是那下巴光溜溜的,半根胡须也没有,说是看起来“不像个爷们儿”。

这年开春,二柱上山采野菜,不知不觉走深了,竟在一片老林子里迷了路。正着急时,忽见前方有团黑影蠕动,近前一看,竟是只火红的狐狸被猎人的夹子夹住了后腿,鲜血淋漓。

二柱心善,蹲下身来:“狐仙莫怕,我帮你解开。”

那狐狸竟似听懂人言,不再挣扎,一双黑溜溜的眼睛直盯着二柱。二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掰开铁夹,又从衣襟上扯下布条,给狐狸包扎好伤口。

“狐仙啊狐仙,这深山老林的,你好生养伤,莫再叫人逮住了。”二柱拍拍狐狸的脑袋,转身寻路出山。

说来也怪,他刚走几步,就发现一条清晰的小径,顺顺利利回到了屯子。

当晚,二柱做了个怪梦。梦里有个穿红褂子的小老头,拄着拐杖,下巴上一部山羊胡又密又长,对着他拱手:

“恩公在上,受胡三一拜。今日蒙恩公搭救,特来报恩。恩公可是为无须之事烦恼?”

二柱在梦里点头叹道:“可不是么!就因没这把胡子,媳妇都说不上。”

胡三爷捋须笑道:“好说好说。老夫修行五百载,别的不敢夸口,这催须延寿之法倒是颇有心得。恩公明日午后去屯东头老槐树下,见有三块青石垒处,向下挖三尺,自有造化。”

次日醒来,二柱只觉梦境清晰异常。他将信将疑,午后还是扛着铁锹去了屯东头,果然见着三块青石垒成个小灶台状。向下挖了三尺,竟真挖出个油布包。

打开一看,里头是张黄纸,写着几行小字:“须种灵根,福祸自招。取南山壁下土,西山涧中水,东山栎木灰,北山向阳艾草汁,四合为泥,涂于下颌。每夜子时,望月而祝,连诵‘胡三爷助我’九遍。四九之期过,须根自种。然切记:须成之后,当为民做主,秉公心,断是非。若存偏私,必遭反噬。”

二柱看得目瞪口呆,心知是遇上了真仙。于是依言奔走四山,取来各样物事,调和成泥,每夜子时涂在光溜溜的下巴上,对月祷告。

说来也神,三十六日过去,那下颌先是发痒,继而冒出青黑色的胡茬儿来!又过数日,胡须竟密密匝匝长了出来,黑亮有光,硬挺有型。

屯里人见了无不称奇。高二柱有了这把胡子,顿时像换了个人,显得威严稳重了许多。说来也怪,打这时起,二柱竟似开了天眼,谁家丢了鸡、少了鸭,他来掐指一算,便能说出方位;邻里有了争执,他来评理,三言两语就能断得公道明白。

名声传开了,连邻村的人都来找“二柱爷”断事。高二柱成了方圆几十里最有威望的人物,家中门槛几乎被媒婆踏破,最后娶了屯里最俊俏的姑娘秀姑为妻。

这年秋天,县里来了个新任知县姓贾,是个捐官买的功名。贾知县一到任就听说靠山屯有个能断奇案的“胡爷”,心里不大痛快:这民间岂能有人威望高过官府?

恰此时,县里出了桩大案:城南富户周老爷家昨夜进贼,不但盗走金银若干,周老爷更被贼人一刀毙命。周家仆人一口咬定是长工刘三所为,说是昨夜只有他未在通铺睡觉。

刘三被押到堂前,连喊冤枉。贾知县正要动刑,旁坐的师爷低声道:“老爷,这刘三舅舅是府衙里的经历,动刑怕是不妥。不如请靠山屯那位高二柱来断一断?断对了是老爷您明察秋毫,断错了...”

贾知县心领神会,立刻派人去请二柱。

二柱此时正在家中发愁——他那胡须这半月来竟开始隐隐发痒,夜半常梦见胡三爷远远站着,摇头叹息。听说知县来请,二柱心下忐忑,但也不敢推辞。

到了县衙,二柱查看现场后闭目沉吟,胡子无风自动。突然他睁开眼道:“真凶并非刘三,而是周家管家周二狗!”

满堂哗然。周二狗扑通跪地:“高爷明鉴!小的昨夜一直在房中和丫鬟小红说话,怎会是我?”

二柱捋须道:“你莫狡辩。你鞋底沾着周老爷书房特有的徽墨粉末,袖口还有血迹。昨夜子时,你见周老爷在书房清点银两,见财起意,从窗口潜入行凶,将财物藏于后院桂花树下第三块石板下。是与不是?”

衙役立刻去查,果然起出赃物。周二狗面如土色,瘫软在地。

贾知县脸上挂不住,强笑道:“高二柱,你既早知真凶,为何不报官?莫非与周二狗有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