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一笔罢相(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最新章节。

要是连这点都搞不定,崇祯也没有用他的必要了。

秦桧,也确实没让崇祯失望,业务能力那是相当的强。

他刚拿到任命的金印,屁股还没在御史中丞的椅子上坐热,反手就递上了一份奏疏。

这份奏疏,堪称一篇战斗檄文,火力全开,把前宰相唐恪的老底都给揭了,洋洋洒洒列了三大罪状:

一曰畏敌求和,动摇军心;

二曰朋比为奸,排斥主战;

三曰误导圣听,欲引天子赴金营请命。

奏疏一出,满朝皆惊。

好家伙,这刀子捅得,那叫一个快、准、狠!

那些之前被唐恪压得不敢吱声的官员、御史们,一看风向变了,新来的御史中丞又是这么个狠角色,哪还敢闲着?

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纷纷跳出来“补刀”,痛打落水狗。

你一条罪状,我一条黑料,言辞那叫一个犀利,恨不得把唐恪祖宗十八代都拉出来批判一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昔日里那个高高在上、说一不二的唐宰相,一夜之间,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要知道,大宋的官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潜规则”:

一旦御史台的头头公开弹劾宰相,不管有理没理,宰相都必须主动提出辞职,回家避风头,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你要是赖着不走,那帮喷子就会说你“恋栈权位、不知廉耻”,口水都能把你淹死,以后在圈子里就彻底混不下去了。

于是乎,在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和人身攻击之下,唐恪同志直接被喷到当场咳血,万念俱灰,被迫递交了辞职报告。

奏本送到崇祯面前,崇祯连眼皮都没抬一下,提笔勾画,一笔罢相。

至此,主和派的两大核心巨头,一个当场被砍了头,一个被活活喷下了岗。

大宋朝堂的风气,为之一变。

主战派的官员们,一个个昂首挺胸,走路带风,腰杆子都硬了好几分;

而那些主和派的软骨头们,则彻底成了缩头乌龟,夹着尾巴做人,生怕哪句话说不对,就被御史台那条新上任的“狼犬”给盯上。

朝堂之上,但凡有人提出与金人议和,御史台中必然窜出一条狼犬露齿,逮住死咬不放,直到让对方罢官。

崇祯不得不感叹,秦桧这奸臣还是有点东西的。

真他娘的好用啊!

有他在前面咬人,自己这皇帝当得,着实省心多了。

.......

关于崇祯。

或许会有读者觉得我把崇祯写得太"完美"了,其实真不是无脑吹。

我查过很多史料,把崇祯在位十七年的大事都捋过一遍,越研究越觉得,这个皇帝真的太难了!

换其他朝代的明君来坐这个位置,未必能比他做得更好

网上那些"穿越当崇祯"的爽文看看就好,真让你穿过去,怕是连魏忠贤的残党都搞不定,搞不好第二年己巳之变就让皇太极打进城了。

读历史最忌讳的就是上帝视角

就说崇祯最后的选择,亲手杀了妻女然后上吊,这份决绝,现在键盘侠有几个能做到?

光是想想那个场景就脊背发凉。

我在书里确实做了一些艺术加工,毕竟要写小说嘛,主角总要有点光环。

但绝对没有刻意洗白,只是想把这段历史写得精彩些。

要我说,崇祯皇帝堪称汉家天子最后的铮铮铁骨,那些一味贬低的声音,无脑黑他的人,不是历史没读透,就是别有用心,非愚即诬。

崇祯的性格:勤政、多疑、刚愎自用、急于求成、严苛,同时有强烈的责任感但缺乏妥协精神。

本书将着力刻画一个立体的崇祯形象,尽量把这些矛盾点都写出来,呈现一个真实而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