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旧影迷踪(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沪江潮》最新章节。

1936年的秋雨带着寒意,日本使馆前的梧桐叶落了一地。徐砚深拾起那张三个少年的合影,目光落在角落那个模糊的身影上。

“这个身影...”沈知意蹙眉,“我好像在哪儿见过。”

杜清晏用放大镜细看照片边缘:“看这人的站姿和手部轮廓,不像少年,倒像个青年。”

三人立即赶往上海档案馆。老管理员看见照片惊呼:“这不是1930年旅顺夏令营的合影吗!”他翻出泛黄的档案,“日本关东军办的‘东亚青年亲善活动’,请了三位中国贵宾。”

档案显示,三位主要参与者是:

1. 爱新觉罗·毓嶂(溥仪侄儿,时年15岁)

2. 徐砚廷(徐砚深堂兄,时年21岁)

3. 杜清平(杜清晏兄长,时年20岁)

“我大哥...”杜清晏声音低沉,“他1931年就在东北遇难了。”

徐砚深握紧档案:“堂兄也是同年失踪的。”

沈知意指向照片角落:“这个工作人员是谁?”

老管理员摇头:“只登记姓陈,是日方指派的翻译助理。”

·

细雨中的霞飞路咖啡馆,三人对着照片沉默。留声机放着《毕业歌》,却驱不散凝重气氛。

“家兄从未提过这个夏令营。”杜清晏推推眼镜。

徐砚深摩挲着军装袖口:“伯父说过,堂兄1930年夏天确实去过东北。”

沈知意忽然想起:“基金会档案室有批1930年的往来文书...”

他们冒雨赶去,果然找到徐家二房的捐赠记录:1930年7月,资助“中日青年文化交流”500大洋。批注栏写着:“砚廷北上,望平安”。

捐赠册扉页印着夏令营合影,但角落那个身影被刻意涂黑。题词是:“未来在青年手中”。

“看这个。”杜清晏指着一行小字,“中方联络员:陈景澜。”

·

顾老的病房外守着士兵。见到照片,老人长叹一声:“这段往事,本该永远埋藏。”

1930年,关东军为笼络中国精英,在旅顺举办夏令营。三位中国青年代表备受礼遇,却不知已成猎物。

“那个陈景澜,确实是日方翻译。”顾老咳嗽着,“但他暗中向徐公子示警,说日方要扣押他们做人质。”

在陈景澜帮助下,三人险些逃脱。但最后关头,毓嶂阿哥被截回,翡翠念珠在拉扯中失落。

“事后日方宣称阿哥自行离去。”顾老闭目,“徐杜两家公子侥幸脱身,陈景澜却因此被日方怀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