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岁月静好(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沪江潮》最新章节。
初夏的晨光透过梧桐树叶,在霞飞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沈知意提着刚买的生煎包走过街道,油纸包里冒出腾腾热气,香味勾得路过的黄包车夫都慢下了脚步。
“沈小姐早!”报童小毛举着《沪江评论》跑过来,“今天有杜先生写的大文章,给您留了份头版!”
沈知意笑着接过报纸,塞给他两个铜板:“快去上学,要迟到了。”
小毛吐吐舌头跑远了。她翻开报纸,头版果然是杜清晏撰写的《沪上劳工权益保障现状调研》,配图正是她在纱厂拍摄的女工照片。
转角处的咖啡馆已经坐满了熟客。徐砚深坐在老位置,军装外套搭在椅背上,正低头批阅文件。见她进来,自然地起身接过她手中的东西。
“又熬夜了?”沈知意看着他眼下的青影。
徐砚深替她拉开椅子:“新兵训练计划,总要亲自过目。”他推过一杯热牛奶,“先吃点东西。”
邻桌的太太们投来羡慕的目光。自从徐砚深接任警备司令,这对璧人就成了霞飞路上的风景。有人猜他们快订婚了,也有人赌杜先生才是沈小姐的真命天子。
“今天要去基金会吗?”徐砚深切开花卷,自然地把蛋黄夹到她碗里。
“下午去。上午得回趟老宅,母亲说要商量重建的事。”沈知意小口喝着牛奶,“你晚上来吃饭吗?大哥从苏州请了厨子来做松鼠鳜鱼。”
徐砚深动作微顿:“七点要巡防,我尽量。”
这时杜清晏抱着资料推门进来,金丝眼镜滑到鼻尖:“抱歉来迟,印刷厂又出问题...”他自然地坐到沈知意另一边,拿起她手边的报纸,“这版排错了三个字,我得重校。”
服务员默契地送来第三份早餐。咖啡馆老板笑着对熟客说:“瞧见没,沪上最特别的三人行。”
·
沈家老宅的重建已经初具规模。沈母戴着安全帽在现场指挥,见到女儿立即招手:“快来!正说到你房间的窗户要不要改成西式的。”
沈知意挽起袖子加入讨论。工人们都喜欢这个没架子的大小姐,特别是她总能记得谁家孩子要上学、谁家老人要看病。
午间歇工时,老赵师傅悄悄拉住她:“小姐,有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您说。”
“前几天有个生面孔在工地转悠,问了不少您的事。”老赵压低声音,“看着像日本人,但说一口京片子。”
沈知意心头一紧:“长什么样?”
“戴礼帽看不清脸,左手戴白手套。”老赵比划着,“特别注意的是,他右耳下有道疤。”
她立即想起那个日本杂志上的照片。但面上仍保持镇定:“可能是建材商,最近来打听生意的人多。”
转身时,她攥紧了口袋里的那本日文杂志。
·
基金会的办公室里,孩子们的笑声冲散了不安。
沈知意正在给女工子弟补习识字课,杜清晏带着新捐的图书进来:“好消息!金陵女中答应免费接收五个学生!”
孩子们欢呼起来。小毛拉着沈知意的衣角:“小姐,我能不能也上学?我会卖报赚钱交学费!”
杜清晏蹲下身:“只要你考上,学费我来出。”他朝沈知意眨眨眼,“正好报社缺送报童,包食宿。”
窗外忽然传来军号声。孩子们扑到窗边:“徐司令来了!”
徐砚深带着一队士兵站在楼下,车上装满捐赠的粮食衣物。他抬头看见窗边的沈知意,冷峻眉眼瞬间柔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