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秋雨初遇(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沪江潮》最新章节。
一九三五年的秋天,上海下了一场冷雨。
外滩的风裹着潮气,吹得西装下摆黏在腿上。徐砚深从军车上下来,黑色皮靴踩进水洼,溅起一片泥点。他抬头看了眼灰沉沉的天,眉头皱得紧。
司令部那帮老狐狸,又把麻烦事推给他。这回是沈家,沪上数一数二的实业家族。上面说沈家小女儿沈知意“涉嫌通共”,让他去查。
徐砚深捏着档案袋,指节发白。他讨厌这种差事。
·
沈家花园里,秋海棠却开得正盛。
沈知意蹲在花圃边,剪刀利落地削掉枯枝。她穿一身素色旗袍,袖口挽到肘间,露出的手腕细却有力。
“小姐,杜先生来了。”管家低声通报。
她抬头,看见杜清晏站在廊下。灰西装,金丝眼镜,手里拎着几本新印的《沪江评论》。雨丝斜扫过他肩头,他也不急,就站着等。
“怎么不撑伞?”沈知意起身擦手,“快进来喝杯热茶。”
杜清晏推了推眼镜,笑得很温和:“刚去印刷厂取了新刊,顺路给你带几本。”他抽出最上面一本,“这期有你的劳工专访,写得很好。”
两人并肩往客厅走。沈知意翻着杂志,油墨香混着雨气钻进鼻腔。
“那些女工的情况比想的更糟。”她声音低下去,“一天干十二个钟头,工钱还不够买米。”
杜清晏沉默片刻。“慢慢来。”他说,“舆论先造起来,总会有人看见。”
茶几上摆着新插的海棠。沈知意斟茶时,杜清晏注意到她指尖有伤,是昨天去纱厂调研时被铁丝划的。他没说破,只把茶杯往她那边推了推。
·
徐砚深就是这时候到的。
军车引擎声惊动了沈家大门。卫兵通报时,沈知意正和杜清晏讨论下一期专题。
“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她放下茶杯,“说是什么事了吗?”
卫兵摇头。杜清晏站起身:“要不要我陪你?”
“不用。”沈知意整理了下衣襟,“徐家的人……迟早要碰面的。”
她在客厅见到徐砚深。
男人站在窗前看雨,军装笔挺,肩章冷硬。听见脚步声,他转身,目光像刀一样刮过来。
“沈小姐。”他出示证件,“奉命调查一桩涉嫌共党宣传的案件,需要你配合。”
沈知意没请他坐。“徐团长请讲。”
徐砚深从档案袋抽出一张照片——是上周沈知意在纱厂外发放救济品的场景。“有人举报你借慈善为名,传播危险思想。”
沈知意笑了。“给饿肚子的工人送饭,也算危险?”
“那些饭盒里夹带传单。”
“传单上写的是‘依法争取劳工权益’。”沈知意迎上他的视线,“民国法律哪条禁止这个?”
空气绷紧了。徐砚深盯着她,发现这女人比想的更难对付。她不怕他,甚至有点故意挑衅。
杜清晏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徐团长可能不知道,沈小姐的调研是受沪江公学支持的。”他走进来,站到沈知意身侧,“所有活动都在法律框架内。”
徐砚深的目光在两人之间扫了个来回。“杜清晏。《沪江评论》的主编。”他语气冷下去,“你们很熟?”
“合作伙伴。”沈知意答得干脆,“徐团长还要问什么?”
雨下大了,敲在玻璃上噼啪作响。徐砚深合上档案袋。“今天先到这里。”他走到门口,又回头,“最近少去纱厂那边。乱,不安全。”
这句话不像警告,倒像提醒。沈知意微微一愣。
军车声远去后,杜清晏轻声开口:“他在试探你。”
“我知道。”沈知意望向雨幕,“徐家这位少爷……比传闻里有意思。”
·
当晚,霞飞路的咖啡馆亮着暖光。
沈知意和杜清晏坐在老位置核对数据。窗外霓虹闪烁,电车叮当驶过。
“徐砚深为什么亲自来?”杜清晏搅着咖啡,“这种小事,通常派个副官就行。”
沈知意笔尖一顿。“有人想敲打沈家。”她压低声音,“陈家最近和日本人走得太近,我父亲拒绝了他们的合作提议。”
杜清晏神色凝重起来。“陈景澜?”
“嗯。他盯上我们家机器厂很久了。”沈知意合上笔记本,“得小心点,那人什么手段都使得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