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突如其来的考验(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选调生的宦海生涯》最新章节。
他打断我,不容置疑地将一厚摞散乱的文件“啪”地推到我面前。
“你是贵南大学的高材生,笔杆子必须比我们这些老家伙硬!现在是组织给你的考验,扛不住也得扛!周委员办公室还有些基础资料,你赶紧去找出来整理。这个周末取消休息,加个班!周一早上我必须看到初稿,张书记上午就要审阅!”
那堆资料,在我眼里堪称“天书”:周梅手写的党员名册,字迹娟秀却缭乱难辨;各村报送的党建总结水平参差不齐,“三会一课”被赫然写成“三回一课”,“主题党日” 写成 “主人党日”;几张零散的活动照片背后用铅笔模糊地标注着“石窑沟党员义务劳动”,连个具体日期都没有……
我翻看着它们,只觉得头皮一阵阵发麻。
“韩主任,这实在……这难度太大了,我怕……”我试图挣扎一下。
“没什么这那的!现在不是说困难的时候!”
他板着脸厉声打断,但在转身时极轻地叹了口气,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丝无奈和信任,
“小林,我晓得难。但你现在必须扛住。张书记放了狠话,这次汇报搞砸了,材料出纰漏了,咱党政办都得挨批。”
我抱着一堆沉重如山的资料回到座位时,龚小洪正慢悠悠地收拾东西准备下班。他瞥了一眼我桌上那堆“烂摊子”,嘴角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嗤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哟,大学生,露脸的机会来了啊!好好写,可别丢了咱党政办的人。”
他走到门口,又回头,指了指资料堆最底下:“那堆里有去年的旧汇报,周委员改的,你找找看。不过能不能用上,就看你有没有那个悟性了。”
说罢,吹着口哨,晃着身子悠闲地离开了。
周末的镇政府大院,空寂得令人心慌。白日里还有人声的院落,此刻只剩下风吹过老槐树叶的沙沙声,还有我办公室那盏昏黄的灯光,从日暮亮到深夜,再倔强地撑至黎明。
资料铺满了整张桌子,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先是把周梅那本难以辨认的手写名册,按村重新归类整理;再逐字从各村里交上来的、充斥着空话套话和错别字的总结里,艰难地扒拉出仅有的、闪着微光的“干货”:
龙头嘴村有位老党员李大爷,常年义务帮村民写春联、教识字;石窑沟的党员们自发组织修过水渠;野猪坪搞过“党员联系户”帮扶……
这些零散的事例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急需一根红线将它们串缀起来。
就在思路彻底僵住、卡壳至绝望时,我鼓起勇气,抓起桌上的座机,拨通了周梅的电话。
“周委员,我是林涛,不好意思周末打扰您......”
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向她叙述了一遍。
她在那端愣了一下,随即笑声传来:
“小林,别慌,慢慢说。党建材料有它固定的章法——开头要讲清楚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总体工作情况,中间分块,一般是‘主要做法’‘工作亮点’‘存在困难’,最后表决心、提打算。一定要紧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她顿了顿,压低声音,像是传授什么秘诀,
“还有,张书记最讨厌空话套话,你多塞些具体生动的事例,再补充些数据,党员年龄结构啊、年度活动次数啊,如果实在找不到,可以参考去年数据合理上调,但注意分寸,别太离谱,能自圆其说就行。”
挂了电话,心中仿佛推开了一扇窗,透进一丝光亮。我按照周委员的指导,迅速搭起框架:
一、强化理论武装,践行“三个代表”;
二、夯实组织基础,建强战斗堡垒;
三、聚焦作用发挥,服务群众一线;
四、正视存在问题,明确改进方向。
接着便开始往里面“填肉”:李大爷的事被提炼为“老党员发挥余热,用心用情传承红色基因”;修水渠写成“党员带头攻坚,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党员年龄结构依据名册艰难统计而出;活动次数则参考去年报表做了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