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会前的“学问”(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选调生的宦海生涯》最新章节。
下午两点十分,小会议室里已经弥漫着茶叶的清香。
我正抱着暖瓶挨个倒茶水,韩天明推门进来,见我忙活着,笑着拍了拍桌沿:
“行啊小林,动作挺利索,不像有些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眼里没活儿。”
我直起身,笑着回应:
“韩主任,我在大学里也当过学生干部,会务这些杂活没少干。”
“基层的‘讲究’,全在这些细枝末节里。”
韩天明点点头,环视了一下收拾得井井有条的会议室,随即压低声音,“一会儿来开会的都是镇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站所的负责人,你刚来,我先带你认认人。”
他抬手指向会议室墙上的班子公示栏。
“正中间这位,国字脸,眉毛浓的,就是咱们镇的党委书记张振国。做事雷厉风行,最讨厌拖沓敷衍。”
“主位左手边是李德海镇长,分管经济和财政,做事细致,平时说话温和,但要是触犯原则问题也会毫不客气。”
韩天明的手指移向另一张照片,
“右手边是谭卫东副书记,这位置本来是原来的人大主席,上个月退二线调县人大了,新的人选县里还没定下来。老谭是本地人,在镇上工作了快二十年,人头熟,镇上的信访调解、征地拆迁这些‘硬骨头’活儿,多半是他出面去捋顺。”
“挨着李镇长的是刘副镇长,分管农业,年纪最大,资历老,你得敬着点;那边是武装部长、纪委书记、宣统委员……最右边那位是组织委员周梅,从县委组织部下来的,笔杆子硬,对政策条文吃得透。”
他语速快,却字字说得清楚。末了,他拍了拍我的胳膊,开始交代细节:
“茶杯按位摆,张书记爱喝浓茶,茶叶多放半勺,他说淡茶解渴不解乏;李镇长胃不好,茶得温着,别太烫;谭副书记的茶要泡得快,他开会总爱提前到;周委员的杯里别留茶梗,她眼睛尖,爱挑拣这些。”
说着,从抽屉里摸出个会议记录本,“记关键点——张书记讲话抓重点,别记细枝末节;李镇长补充的多是具体工作安排,得逐条记;刘副镇长汇报有时容易绕,要会捡干货记;周委员提的建议多半紧扣上级文件,要留意她用的政策提法,记准确了。”
我赶紧拿出自己的笔记本,飞快地记下这些要点。
韩天明站在桌前,将我摆好的茶杯又细微调整了一下位置。塑料杯摆了一圈,唯独主位和左右手放了三个带盖的搪瓷杯,除了张书记和李镇长的,另一个杯底刻着“谭卫东”。
“张书记的杯子尤其要注意,得用开水里外烫三遍,他嫌凉杯泡茶没味。”
韩天明一边用开水淋烫杯子,一边低声说,指尖在杯底确认了一下名字。
两点十五分,院子里传来了脚步声。
最先到的果然是谭副书记,他穿件灰扑扑的夹克,手里拎着个帆布包,见到我和韩天明在忙活,老远就笑:
“老韩,来得早啊。”他嗓门不高,带着点本地口音。
“谭书记您辛苦。”韩天明立刻笑着迎上去,递过一支烟,“我让小林给您泡了新到的绿茶。”
谭副书记摆摆手,态度随和:
“别忙活这些客套的,给我倒杯白开水就成。”说着很自然地在主位右侧的椅子坐下,目光扫过空着的座位,
“老刘和周委员还没到?”
“刘镇刚从村里回来,周委员应该也快了。”韩天明话音刚落,就听见院门口传来旧自行车停靠的“哐当”声。
一个皮肤黝黑、精瘦结实的老头下了车,穿件蓝布褂,袖口卷着,手里攥着个布包,里头鼓鼓囊囊的。
韩天明立刻凑我耳边轻说:
“这位是刘副镇长,快六十了,管农业的老资格,镇上每一块地他都门儿清。”
刘副镇长迈着扎实的步子走进会议室,一眼看见桌上的一次性塑料杯,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嗓门沙哑却洪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