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土气与洋气的碰撞(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选调生的宦海生涯》最新章节。
上课的日子过得很快,我总拣教室最后排的角落坐。
公共课在大阶梯教室上,一百多人挤在一起。
这课叫“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老师是个戴眼镜的女教授,讲起话来慢条斯理。
正好讲到“基层纠纷调解”,她扶了扶眼镜:
“有没有同学了解基层的邻里纠纷?该怎么调解?书本上的‘调解程序’太笼统,谁能给大家说说实际里该怎么办?”
教室里静了静,前排有人小声笑,大概觉得这问题太土。
我捏着笔的手紧了紧,这事儿我熟啊,唐洼子村谁家没为浇地抢过水泵?谁家没为院墙多占半尺吵过嘴?我爹年轻时就帮着老支书调解过,我蹲在柴火垛旁听过好几回,那些家长里短、人情往来,比课本上的字鲜活多了。
先前是绝不敢举手的,可军训时被马壮拽着“丢人”丢多了,倒觉得“说错也没啥”。
正犹豫着,老师往后排扫了眼,目光落在我这角落时:
“那位同学,你好像有话要说?”
我咬了咬嘴唇站了起来:“遇着这种事,不怎么按书本上的来。”
我定了定神,索性放开了说:
“就说抢水吧,两家都要浇玉米,水泵就一个,吵得快动手了,老支书先拉着两家去村头老槐树下坐着。他不劝,就抽烟,等两家骂够了,气顺了,才慢悠悠地说‘你家去年盖房,他帮着抬过梁吧?’‘她家闺女出嫁,你娘还去缝了褥子吧?’”
我手比划着,忘了拘谨:
“说完旧情,再往地里走,看谁家的玉米更干,就先给谁浇。要是差不多,就一家浇半宿,半夜换班。老支书不记笔记,也不写调解书,就拍着胸脯说‘这事我做证’,两家就认。有时候还让小辈给长辈递根烟,赔个笑,那点疙瘩,也就解了。”
说完我赶紧坐下,后背汗湿了,耳朵却竖着听动静。
老师点了点头,眼里带着笑意:
“很实在的办法。‘人情’也是基层调解的‘理’,有时候比硬邦邦的条文管用。”
周围的目光没我想的那么扎人,马壮还朝我竖了竖大拇指,我心里松快了些,倒觉得先前的紧张有点多余。
坐下时,我余光瞥见斜前方有个女生转过头,正往我这儿看。
她梳着马尾,衣服领口别着个小小的珍珠发卡,衬得脸白净净的。她见我看她,轻轻眨了下眼,又转了回去。
下了课我总想着把笔记再顺一遍,等人走得差不多了,才往外走。我刚到教室门口,就听见有人叫:
“同学,等一下!”
是刚才那个女生,她快步走过来,手里捏着个硬壳笔记本。
“你好,我叫苏玲玲,农学院的。”
声音软乎乎的,“刚才你说农村调解的事,很真实,跟书上写的理论不一样,我能问问你吗?”
我愣了下,点点头。
“我在做社会调查作业,选的是‘农村邻里关系’,”她翻开笔记本,上面字写得齐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