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鲤鱼跳农门(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选调生的宦海生涯》最新章节。

我叫林涛,是青禾中学一名高三学生,家里是三代农民,住在贵南省云州市青禾县唐洼子村,这地方偏得很,在地图上都未必找得着。

靠着山窝窝里抠出来的几块薄田,养活了百十口人,但也像无形的枷锁,困住了祖祖辈辈。

我能读上青禾中学,在唐洼子村能算桩奇事。

村里的男娃,大多读到小学毕业就扛着锄头下地了,女娃更甚,十三四岁就得学纳鞋底、喂猪,等着媒人上门说亲,人生的路径早早被划定。

那会儿,村里不少人劝我爹:

“老林,别傻了,男娃子早点挣钱才实在,读书能当饭吃?”“眼看就是壮劳力了,送去念书,忒亏了!”

但是爹,这个沉默寡言的老农,却出奇地执拗。

他总闷闷地抽着旱烟,半晌回一句:

“我们老林家,祖上是出过举人的。祖辈传下来的话,读书不是糟蹋钱,是正道。”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就像他心里那点不灭的念想。

中考那年,我憋着一股劲,几乎埋进了书本里。

放榜时,我考了全县第三。

消息传回村里,我爹那常年紧锁的眉头,头一回舒展开来,嘴角甚至咧开了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当晚还喝了不少自家酿的苞谷烧。

去青禾中学报到那天,爹背着娘连夜赶制的铺盖卷,一声不吭地走在前头。

二十多里山路,他的背影在晨雾中显得有些佝偻,却又异常坚定。

就是这沉默而坚实的脊背,一步一步,把我从那个闭塞的山窝窝,拽进了青禾中学的校门。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谁也没想到,三年后高考那年,国家突然取消了大学毕业生“包分配”工作的制度。

消息传到村里,那些当年劝我爹别供我读书的人又摇头叹气,语气里带着几分早已预料般的惋惜:

“看吧,白搭了,读书出来也吃不上‘皇粮’了。”

那是1996年的夏天,热得邪乎,空气里飘着麦秸秆的焦糊味。

那天午后,村头突然传来邮差老王的吆喝:

“林涛!林涛在家不!”

他骑着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八大杠,车后座捆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车链“哗啦哗啦”响,老远就能听见。

娘听见动静,立马撩着围裙跑出来,手上还沾着面:

“王师傅,是有俺家的信不?”她的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和期待。

老王把车支在土路上,弯腰从帆布包里翻出个牛皮纸信封,上面盖着“贵南大学招生办”的红戳。

“青禾中学林涛的,错不了,准是录取通知书!”

他嗓门亮,这话一喊,正在田埂上歇晌的乡亲们都围了过来。

我刚在地里割完稻子,攥着镰刀往回跑,稻茬子刮得脚踝生疼也顾不上。

信封递到我手里,糙得有些扎手,背面还沾着块干泥巴,准是从县城往乡里递的时候,被邮差的自行车颠掉在土路沟里过。

娘想拆,手却抖得厉害,半天撕不开封口,最后还是爹拿过镰刀,用刀刃轻轻挑开了信封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