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战术部署(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心动警报:冷面医生的克星来了》最新章节。
向暖是个行动派。
既然确定了新的战略方向——从对方的专业领域入手,那么第一步就是武装自己。
她立刻打开手机购物软件,手指翻飞,一口气下单了《神经外科学基础》、《颅脑解剖图谱》、《临床医学概论》,甚至还有一本厚厚的《希氏内科学》缩略版。看着订单里那一连串光看名字就让人头晕目眩的书目,她满意地点点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她嘀咕着,仿佛买的不是天书,而是攻陷冰山的重型武器。
书第二天就送到了。向暖抱着那一摞沉甸甸、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雄心勃勃地摊开在病房的小桌板上。林晓晓好奇地探头看了一眼封面,差点被口水呛到。
“向暖暖!你受什么刺激了?《神经外科学》?你看得懂吗你?”晓晓指着那本比砖头还厚的书,眼睛瞪得溜圆,“你不是最讨厌看字的吗?当年军事理论考试要不是我帮你划重点,你差点挂科!”
向暖郑重其事地翻开《神经外科学基础》的第一页,一脸严肃:“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懂不懂?我现在对医学,尤其是神经外科,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晓晓眯起眼,显然不信:“是因为某个‘极其浓厚的兴趣对象’吧?”
向暖脸不红心不跳:“二者可以有机结合,共同促进。”
她埋首下去,试图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与发育”开始啃起。
五分钟后。
她的眼神开始涣散。
十分钟后。
她开始无声地张嘴打哈欠。
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错综复杂的神经传导通路、稀奇古怪的希腊字母命名……每一个字她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比摩斯密码还难懂。这简直比让她负重越野二十公里还折磨人!
“不行不行,”她痛苦地揉着太阳穴,“强攻不是办法,需要智取,需要重点突破!”
她果断放弃了系统学习的妄想,转而采取“关键词搜索+重点记忆”的游击战术。她开始在网上疯狂搜索沈时韫的名字。
果然,跳出来不少信息。
某某年度医院杰出青年医师、参与完成高难度脑干肿瘤切除术、发表多篇SCI论文,其中一篇关于“颞叶癫痫的精准定位与微创治疗”的论文似乎还获了什么奖。
向暖如获至宝,立刻将“脑干肿瘤”、“颞叶癫痫”、“精准定位”、“微创治疗”等词组设为关键目标。她不再试图理解背后的原理,而是像背军事代码一样,强行记住这些词汇的发音和写法,甚至还搜了一些相关的科普动画来看,勉强建立了一点极其肤浅的感性认识。
“至少……下次听到不会完全抓瞎吧?”她自我安慰着,感觉脑子已经变成了一团被猫玩过的毛线。
机会青睐(或者说,不放过)有准备的人。
下午,晓晓需要去复查血常规,向暖陪她过去。
在检验科窗口等待拿采血管时,向暖一眼就瞥见那个熟悉的身影正从走廊另一头的主任办公室走出来,身边跟着一位头发花白、气质儒雅的老医生(正是昨晚拍沈时韫肩膀的那位)。两人似乎在讨论着什么,沈时韫微微侧身听着,神色一如既往的淡漠,但姿态透着尊敬。
是那个陈主任!向暖脑子里警报拉响,机会来了!
她迅速对晓晓说了句“等我一下”,然后深吸一口气,脸上挂起一个恰到好处的、带着些许“偶遇”的惊喜和“求知”表情,朝着两人走来的方向“不经意”地迎了上去。
在即将擦肩而过的瞬间,她停下脚步,声音清亮又带着恰到好处的礼貌打断:“陈主任好,沈医生好。”
陈主任停下脚步,温和地看向她。沈时韫的目光也扫了过来,依旧是那片冻土,看不出情绪。
向暖心跳如鼓,但脸上笑容不变,目光直接看向沈时韫,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自然甚至带着点学术探讨的意味:“沈医生,真巧。我昨天刚好看到一篇关于您研究的颞叶癫痫精准定位方面的报道,觉得您提出的那个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辅助下的微创治疗方案真的太精妙了,简直是为患者打开了另一扇窗!”
她几乎是屏住呼吸,把自己死记硬背下来的那几个词尽可能地流畅地、不露怯地串联起来说完。
空气安静了一秒。
陈主任脸上露出一丝惊讶和赞赏,看了看向暖,又看向沈时韫,笑道:“哦?时韫,看来你的研究关注度很高啊,连这么年轻的小姑娘都知道了。”
沈时韫的目光在向暖脸上停顿了大约两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