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末日狂欢(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风雅宋朝》最新章节。

宣和六年正月十五,汴京。

夜幕还未完全降临,整座城市已经提前沸腾。从宣德门到南薰门,十里御街化作了人间幻境。高达五丈的“灯山”巍然矗立,其上绘有神仙故事,机关精巧,人物皆能活动。两侧“鳌山”相对而立,彩灯结成“皇帝万岁”四个大字,光耀夺目。以玉栅栏围成的舞台上,乐工奏着大晟府新制的《寰海清平乐》,假山中有缥缈的烟气吐出,恍若仙境。

“与民同乐——”

内侍悠长的唱喏声中,徽宗皇帝赵佶登上了宣德门城楼。他今夜未着龙袍,只穿一袭月白道袍,外罩鹤氅,手持玉拂尘,真个是飘飘然有神仙之姿。望着楼下人头攒动、欢声雷动的景象,他脸上露出了满足的微笑。

“陛下请看,”蔡京指着灯山上活动的神仙木偶,“此乃江南三百巧匠耗时半载所成,名曰‘群仙朝圣’,正应今日盛世。”

赵佶颔首微笑:“蔡卿用心了。如此盛景,当有佳句才是。”

一旁的王黼立即接话:“臣已命周邦彦新制《上元应制》一首,正在楼下教坊演唱。”

果然,楼下传来清越的歌声: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徽宗听得入神,抚掌赞道:“美成此词,清丽婉转,正合此情此景。”

就在这君臣唱和之际,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风尘仆仆的军校正焦急地在城楼下徘徊。他来自河北真定府,怀中揣着一封十万火急的军报。

“军情紧急,让我面见童枢密!”军校对着守门的禁军低吼。

禁军统领懒洋洋地打量着他:“今日上元佳节,官家正在与民同乐。有什么军情,明日再报不迟。”

“可是金人...”

“金人怎么了?”统领不耐烦地打断,“去年不是刚和他们签了盟约吗?休要在此危言耸听!”

军校还要争辩,却被几个禁军推搡着赶到了远处。他望着城楼上谈笑风生的君臣,绝望地握紧了拳头。

此刻的汴京城,确实是一片太平景象。

大相国寺前,杂耍百戏正在上演。吞铁剑的、走绳索的、耍猴戏的,引得围观百姓阵阵喝彩。寺东门外的街巷里,各家妓馆都挂出了新制的彩灯,歌女们倚栏卖笑,莺声燕语不绝于耳。

“李员外,今日好兴致啊!”

“张掌柜,同乐同乐!听说你家新到的北珠,个个都有龙眼大小?”

两个富商在街口相遇,互相作揖寒暄。他们身后,仆人们抬着食盒,里面装的是酒楼叫来的珍馐美味——鹿脯、鹅胗、螃蟹、羊肉,还有用冰镇着的葡萄酒。

“如今燕云收复,商路畅通,咱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李员外红光满面地说。

“可不是吗!”张掌柜附和道,“听说童枢密在河北整军经武,金人再不敢小觑我朝了。”

他们谈笑风生地走向州桥,那里是观赏灯山的最佳位置。桥下的汴河水面上,漂浮着千百盏荷花灯,顺流而下,宛如星河坠落人间。

然而在这片繁华之下,不安的暗流正在悄然涌动。

州桥下的阴影里,一个老道士正在给人算命。他面前摆着卦摊,却无人问津。老道也不着急,只是眯着眼看着来往的行人,口中念念有词:

“火树银花夜,金戈铁马时。乐极生悲处,繁华转头空...”

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恰好路过,听见这话,不禁停下脚步:“道长何出此言?”

老道抬眼看了看他,幽幽道:“公子可听说过物极必反的道理?今夜之乐极矣,恐怕...”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阵欢呼声打断了——宣德门上开始撒下铜钱雨,百姓们争相抢夺,场面顿时乱作一团。

书生摇了摇头,正要离开,老道却在他身后轻轻说了一句:“公子若是明白人,早做打算吧。”

与此同时,在城西的贫民区里,又是另一番景象。

破旧的茅屋中,老铁匠王老三正在收拾行囊。他的儿子王大在一旁焦急地劝阻:

“爹,您这是做什么?今日上元节,好歹过了今夜再走啊!”

王老三头也不抬地继续收拾:“等不得了。我在河北的侄子捎来口信,说金人正在边境集结,怕是开春就要南下。”

“可朝廷不是刚和金人签了盟约吗?”

“盟约?”王老三冷笑一声,“当年和辽国不也有盟约?结果如何?我活了六十多年,看得明白:这天下,马上就要大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