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花石纲劫(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风雅宋朝》最新章节。
崇宁四年(1105年)的春天,江南的雨下得格外缠绵。苏州城外的运河码头上,却是一派与这柔美春色格格不入的喧嚣景象。
"当心!慢些放!"一个尖细的嗓音在雨中格外刺耳。说话的是个面白无须的中年官员,身披油衣,站在高处搭起的芦棚下,正是新上任的苏州应奉局提举朱勔。他紧紧盯着河岸旁那具巨大的起吊架,数十个民夫正喊着号子,将一块状如蟠龙的巨型太湖石从货船上缓缓吊起。
那石头高约三丈,通体布满孔窍,雨水顺着石纹流淌,更显得玲珑剔透。这是朱勔在太湖西山岛寻得的一块奇石,为了将它完整运出,他命人拆了沿岸三户民宅的围墙。
"大人,"一个书吏撑着伞凑到朱勔身边,低声道:"这块‘神运昭功石’运抵汴京,必得官家欢心。只是...方才拆墙时,有个老妪哭闹得厉害,说她儿子去年刚修的墙..."
朱勔不耐烦地摆摆手:"给她二百文钱打发了。这等小事也来烦我?"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块巨石,"你可知道,前日蔡相公来信,说官家要在宫城东北修建艮岳寿山,正需要这样的奇石做镇园之宝。这事办好了,你我的前程..."
话未说完,岸边突然传来一声惊呼。只见起吊的绳索吃不住力,猛地断裂,巨石轰然砸向船舷,整条货船剧烈摇晃,险些倾覆。
"废物!都是废物!"朱勔气得脸色发白,冲下芦棚,对着工头连踹几脚,"这可是要献与官家的祥瑞!若有丝毫损伤,你们有几个脑袋?"
工头跪在泥泞中连连磕头:"大人恕罪!这石头实在太重,寻常绳索..."
"那就用双股绳!用铁索!"朱勔嘶吼道,"再去找三百个民夫来,就是抬也要给我抬到汴京去!"
雨越下越大,码头上乱作一团。而在不远处的苏州城内,一座雅致的园林里,退休致仕的老翰林苏舜钦正与几位故交品茗闲谈。
"听说了吗?朱勔又在西山拆房运石了。"一个老者摇头叹息,"为了那块石头,听说还淹死了两个船工。"
苏舜钦放下茶盏,望着窗外雨幕:"花石之祸,甚于猛虎啊。我在翰林院时,曾见神宗皇帝为修宫殿采木蜀中,尚且知道爱惜民力。如今这位官家..."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在座的人都明白其中的意味。
"最可恨的是那朱勔,"另一个士人愤然道,"本是苏州一介商贾,靠着巴结蔡京,得了这个应奉局的差事。如今在地方上作威作福,听说他家的花园里,堆的奇石比官家的还要多!"
此时,被众人议论的朱勔,正在自己的府邸中接待一位特殊的客人——内侍省押班童贯。
"童供奉远道而来,辛苦了。"朱勔满脸堆笑,亲自为童贯斟酒。厅堂里歌舞升平,与码头上的凄风苦雨判若两个世界。
童贯虽是宦官,却生得魁梧雄壮,颌下竟有几根胡须。他饮尽杯中酒,笑道:"朱大人客气了。咱家这次奉旨南来,一为督办花石纲,二来也是替官家看看,这东南的太平景象。"
"供奉放心,"朱勔拍着胸脯,"下官已在两浙路设了七个应奉分局,专事搜罗奇花异石。每月发往汴京的花石纲船,不下十艘。就是这运费...实在惊人。"
童贯会意地笑笑:"银子的事好说。蔡相公特意交代,花石纲是官家心头大事,户部已经特批了五十万贯专项用度。不够的...朱大人难道不会自己想想法子?"
两人相视而笑,心照不宣。
所谓的"想法子",很快就落到了东南百姓的头上。
半个月后,湖州弁山脚下,一队应奉局的差役闯入了农户陆大有的家中。
"就是这棵!"为首的小吏指着院中一棵百年紫藤。那紫藤盘根错节,花开如瀑,是陆家祖辈所植。
"官爷,这...这是小人家传的..."陆大有慌忙上前阻拦。
小吏一把推开他:"应奉局征用了!来人,给我挖!"
如狼似虎的差役们一拥而上,不仅挖走了紫藤,还在院中肆意践踏,将菜园里的秧苗踩得稀烂。陆大有的老母亲跪地哭求,被差役一脚踢开。
"娘!"陆大有目眦欲裂,正要拼命,却被闻讯赶来的乡邻死死拉住。
"大有,忍忍吧!他们是应奉局的人,惹不起啊!"
类似的场景在东南各地不断上演。应奉局的差役们借着征集花石的名义,强取豪夺,中饱私囊。百姓们怨声载道,却敢怒不敢言。
与此同时,第一批花石纲终于抵达汴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