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熙河开边(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风雅宋朝》最新章节。

吐蕃军大乱,很多人还在睡梦中就做了刀下鬼。木征在亲兵保护下仓皇出逃,连王旗都来不及带走。

天亮时分,王韶站在河州城头,看着缴获的木征王旗,终于露出笑容。

"经略,"种谊兴奋地报告,"此战斩首两千,俘获三万,缴获牛羊十万头!"

更让王韶高兴的是,河州城内囤积着大量粮草,足够大军半年之用。

消息传回汴京,举朝震动。

五、凯歌高奏

接下来的几个月,王韶势如破竹。

岷州、宕州、叠州...一座座城池相继归附。到熙宁七年底,宋军已经收复熙、河、洮、岷、宕、叠六州,拓地两千里。

这场胜利来得如此之快,连王安石都感到意外。

"这个王韶,真是奇才!"他在政事堂对同僚赞叹。

捷报传到的那天,赵顼正在用膳。他放下筷子,激动地对左右说:"自真宗朝以来,我朝何曾有过如此大捷!"

他立即下旨:封王韶为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赐绢三千匹。

但在一片欢呼声中,也有人保持清醒。

老将种谔在给朝廷的奏章中提醒:"熙河之地,地势复杂,民族众多。取之易,守之难。请朝廷早作打算。"

这话很快就被证实是远见卓识。

六、暗藏危机

收复熙河后,王韶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治理这片新领土?

当地吐蕃部落时降时叛,今天归附,明天就可能造反。宋军兵力有限,不可能在每个地方都驻守重兵。

这年冬天,王韶采取了一个大胆的策略:以吐蕃治吐蕃。

他重用归附的吐蕃酋长,让他们继续管理本部族。同时设立市易司,用茶叶、丝绸换取吐蕃人的战马。

"经略此举太过冒险!"监军李宪忧心忡忡,"这些吐蕃人反复无常,万一..."

"没有万一。"王韶自信地说,"只要让他们有利可图,他们就不会造反。"

起初,这个策略确实有效。吐蕃各部通过贸易获得急需的茶叶和铁器,反抗的情绪渐渐平息。

但危机在暗中酝酿。

木征逃到青海后,一直在联络其他部落,准备反扑。更糟糕的是,西夏也盯上了这块肥肉。

七、功过难分

熙宁八年的春天,王韶奉诏回京述职。

迎接他的是盛大的凯旋仪式。赵顼亲自在宣德楼接受献俘,赐宴垂拱殿。

"王爱卿,"赵顼举杯敬酒,"你为朕立下不世之功!"

王韶谦虚地说:"全仗陛下天威,将士用命。"

但在风光的背后,非议之声从未停止。

御史台不断有人弹劾王韶"擅开边衅"、"耗费国帑"。统计数字显示,熙河之役前后耗费钱粮超过五百万贯。

更让王韶寒心的是,连变法派内部也有人对他不满。

吕惠卿私下对王安石说:"王韶如今功高震主,又手握重兵,不得不防啊!"

王安石虽然欣赏王韶的才能,但也不得不考虑政治平衡。

这一切,王韶都心知肚明。在一次私下谈话中,他对好友沈括感叹:"建功立业难,保全功名更难啊!"

沈括劝他:"见好就收吧。如今功成名就,急流勇退正是时候。"

王韶望着西北方向,沉默不语。他知道,熙河的局面远未稳定,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

而此时的他还不知道,一场足以改变变法命运的危机,正在悄悄逼近。

(第四卷 第十五章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