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均输平准(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风雅宋朝》最新章节。

制置三司条例司的大院里,彻夜灯火通明。王安石盯着墙上那张巨大的漕运图,眼睛里布满血丝。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运河、粮仓、税关,像一张巨大的蛛网,覆盖着整个东南地区。

"诸位,"王安石转身对围坐的官员们说,"咱们这第一刀,就要从这里下手。"

他手中的竹竿点在扬州的位置:"这里是东南六路的咽喉。从今天起,所有漕粮、绢帛、茶叶,都要从这里统一调配!"

一、新官上任

被王安石选中担任第一任发运使的,是个叫薛向的能吏。此人以前在陕西管理过粮草,以精明干练着称。

接到任命状那天,薛向的妻子愁容满面:"老爷,这差事得罪人啊!那些江淮富商,哪个不是手眼通天?"

薛向苦笑:"得罪人?王相公说了,不得罪这些人,就要得罪天下百姓!"

他带着一纸任命和十个随从,快马加鞭赶往扬州。到了地方,连衙门都没来得及收拾,就立即召见各路转运使。

"各位,"薛向开门见山,"从本月起,所有上供物资,由发运司统一收购、统一调运。价格按市价,不许压价,也不许抬价。"

转运使们面面相觑。一个花白胡子的老官员颤巍巍地问:"薛大人,这...这不合规矩啊!历来都是各地自行发运..."

"规矩改了!"薛向斩钉截铁,"以后扬州就是总调度。哪里丰收,就多收;哪里歉收,就少收。必要时还可以跨路调拨。"

这话一出,底下炸开了锅。

"这不成!我们淮南的粮食,凭什么调给两浙?"

"我们江南的丝绸,为什么要运到京东?"

薛向猛地一拍桌子:"就因为这都是大宋的疆土!都是陛下的子民!"

二、首战告捷

新政推行第一个月,就遇到了大考验——淮南大旱。

往年遇到这种情况,淮南的粮价早就飞上天了。可今年不一样,薛向立即从两浙调来三十万石粮食,在各地设立平价仓。

扬州城里最大的米商周员外气得直跳脚:"这个薛向,是要断咱们的财路啊!"

他联合几家大粮商,准备囤积居奇,跟官府较劲。

"咱们把市面上的粮食都收了,"周员外恶狠狠地说,"看他薛向能撑多久!"

没想到薛向早有准备。他不但从两浙调粮,还动用官船从湖广运粮。更绝的是,他派人张贴告示:"官仓平价售粮,每人限购三斗,以防奸商囤积。"

这一招太狠了。百姓们排着长队到官仓买粮,周员外他们囤积的粮食根本卖不出去。

半个月后,周员外撑不住了,灰溜溜地去找薛向:"薛大人,小的知错了。这些粮食...您看能不能按市价收了?"

薛似笑非笑:"周员外,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最终,薛向以低于市价一成的价格收购了这些粮食,既充实了官仓,又教训了奸商。

消息传到京城,赵顼高兴得直拍龙椅:"好!干得漂亮!"

王安石也难得地露出笑容:"薛向此人,果然可用。"

三、暗箭难防

但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这年秋天,发生了一件怪事。从江南发往京城的十万石漕粮,在过泗州时突然少了两千石。

押运的官员急得直跳脚:"这...这怎么可能?出发时明明点验过的!"

一查才知道,是漕运上的惯犯"水老鼠"做的手脚。这些人在船上做夹层,沿途偷偷卖粮。

要是往常,这种事赔钱了事就算了。可薛向不这么想。

"查!一查到底!"他亲自坐镇泗州,"我倒要看看,是谁在捣鬼!"

这一查,牵出了一串官员。从押运的小吏到沿途的税官,竟然有二十多人涉案。

更让人震惊的是,背后主使竟然是扬州通判——周员外的亲家!

案子报上来,连王安石都皱起了眉头:"这个周通判,可是韩琦相公的门生..."

薛向毫不犹豫:"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最终,周通判被革职查办,涉案官员全部受到严惩。这件事震动了整个官场,大家都看明白了:这次改革,是动真格的!

四、民生百态

新政推行半年后,效果开始显现。

在汴京城里,百姓们最直观的感受是——物价平稳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