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陈友谅(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倚天霸业记》最新章节。
宋青书步入战俘军营,营内戒备森严,漠北悍卒手持弯刀分列两侧,目光锐利地盯着被束缚在木桩上的战俘。他走到值守的校尉面前,羽扇轻抬,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条理:“劳烦通报,主将关押在何处?”
校尉连忙躬身回话:“回军师,那主将单独关在最里面的帐篷,弟兄们守在外头,没让任何人靠近。”说罢,便引着宋青书往营帐深处走。
穿过排列整齐的战俘队伍,宋青书能清晰听到周围传来的低低议论声,却未分神,径直走向最内侧的帐篷。帐帘外,两名悍卒见他到来,立刻侧身让开,他抬手掀开帐帘,迈步走入——帐内只设了一张简陋的木桌和两把椅子,那名陈字军主将正被绳索绑在椅上,见他进来,眼中闪过一丝警惕,却强装镇定地别过脸。
宋青书走到木桌旁坐下,羽扇轻轻搭在桌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扇骨,目光平静地落在那名主将身上:“你若是说出你家主子是谁,还有陈字军的粮草基地与后续部署,我可以网开一面,放你一条生路,让你离开豫州,从此不再参与战事。”
他顿了顿,语气依旧平和,却多了几分不容置喙的压迫感:“倘若你不从,战俘营里有的是办法让你开口。你该清楚,落到我们手里,顽抗没有任何意义,只会让自己多受些苦头,最后还是得说——何必要白白遭罪?”
那主将脖颈一梗,声音带着几分色厉内荏的倔强,却又难掩一丝慌乱:“我家皇上乃陈友谅!你若识相,便该放了我,否则等皇上率大军赶来,踏平豫州,定要将你们碎尸万段!”
宋青书闻言,羽扇微微一顿,眼底闪过一丝了然,随即恢复平静。他指尖轻敲桌沿,语气听不出喜怒:“陈友谅?倒是许久未曾听闻他的消息。当年少林屠狮大会,他阴谋败露,成昆被囚,他趁乱逃走后,竟还敢纠集势力,自封‘皇上’,妄图东山再起?”
主将见他知晓过往,脸色又白了几分,却仍硬撑着喊道:“我家皇上天赋异禀,又得成昆大师真传,如今麾下兵力强盛,拿下豫州不过是第一步!你们敢与皇上为敌,迟早会付出代价!”
“代价?”宋青书轻摇羽扇,目光骤然锐利,“他连藏在暗处苟活都难,如今敢冒头攻城,这代价,该是他自己先付。你且说说,陈友谅现在在哪?他麾下除了这五万陈字军,还有多少兵力?”
主将猛地仰头大笑,笑声里满是嘲讽,被绳索束缚的身体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五万?你竟以为皇上麾下只有五万大军!当年皇上在黄蓬起义,跟着红巾军杀出血路,从簿书掾一路升到元帅,倪文俊谋害徐寿辉不成,是皇上杀了他吞并其部,才成了平章政事!后来杀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称汉王,今年在采石矶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这样的人物,怎会只守着五万兵力?”
他眼中闪过狂热的光芒,声音陡然拔高:“这些年皇上一直在南方招兵买马,收拢元廷旧部与各地豪强,麾下早已有二十万大军!此次攻打豫州,不过是派了先锋试探,若不是你们突然驰援,豫州早已破城!等皇上亲率主力赶来,别说豫州,整个北方都要归我大汉所有!”
宋青书握着羽扇的手猛地一紧,扇骨几乎要嵌进掌心,眼底的平静瞬间被震惊取代——他虽知晓陈友谅野心不小,却没想到对方逃走后竟有如此动作,不仅没销声匿迹,反而暗中积蓄了二十万兵力,还敢公然以“皇帝”自居,图谋北方。
他强压下心头的波澜,羽扇在桌沿轻轻一敲,声音却比之前沉了几分:“二十万大军?你倒敢说。陈友谅当年在少林一败涂地,成昆被囚,他自身难保,短短数年怎会有如此实力?莫不是为了撑场面,故意夸大其词?”嘴上虽质疑,宋青书心中却已信了大半——若不是有足够底气,这主将绝不会如此狂妄,陈字军攻城的规模与器械,也绝非五万兵力能轻易支撑。
主将见他动容,脸上露出得意神色,梗着脖子道:“夸大其词?皇上在南方占了三座大城,囤积的粮草能供二十万大军吃三年!你们现在困住我没用,等大军一到,豫州城破,你们一个都跑不了!”
宋青书不再与他争辩,起身便往帐外走,脚步比来时急促了许多——此事事关重大,必须立刻告知王胜,再快马传信给大都的张公,陈友谅这股势力,远比他们预想的更危险,若不早做准备,恐怕会引发更大的战乱。
王胜骑马回到洛阳时,夕阳正将城墙染成金红色。他刚翻身下马,卸下玄铁大鳌甲交给亲兵,一名侍卫便快步迎了上来,躬身道:“大帅,军师已在军营帐中等您许久,说有要事相商。”
“哦?”王胜微微挑眉,随手将陌刀递给身后的护卫,“军师刚审完战俘,便急着见我?”他心中略作思索,想来是审问有了关键结果,当下不再耽搁,大步朝着军营的方向走去。
十年前,王胜还只是常遇春旧部里的一名普通将领,每日所思所想不过是练兵、作战,护好身边的弟兄。那时江湖上的事他鲜少关注,少林屠狮大会的消息还是从路过的行商口中听闻,只知是一场武林盛会,却不知其中牵扯出多少阴谋;至于陈友谅这个名字,更是只在偶尔的军情通报中见过几次,只知道是个与明教作对的义军首领,对其过往履历、野心图谋,几乎一无所知。直到后来跟随张无忌,参与了平定北方的战事,才渐渐从宋青书口中,零星听起一些江湖旧事与陈友谅的过往,但也从未想过,这个当年在屠狮大会上阴谋败露的人,竟能在数年之间卷土重来。
穿过军营中操练的士兵,王胜掀帘走进主营帐。宋青书正站在案前,手中捏着一张写满字迹的纸,眉头微蹙,见他进来,立刻抬声道:“大帅,你可算回来了。”
“军师急着找我,可是战俘那边审出了重要消息?”王胜走到案旁坐下,拿起桌上的茶水一饮而尽,连日征战的疲惫在热茶入喉后稍稍缓解。
宋青书将手中的纸递给他,语气凝重:“那名主将招了。陈友谅当年从少林逃走后,并未蛰伏,反而去了南方,借着红巾军旧部的名义,收拢了倪文俊、赵普胜的残余势力——你或许不知道,此人早在1357年便杀了倪文俊吞并其部,1360年更是在采石矶杀了徐寿辉,登基称汉帝,野心极大。”
王胜接过纸,目光快速扫过上面的内容,当看到“二十万大军”“三座大城”“粮草可供三年”这些字眼时,原本放松的坐姿瞬间绷紧,手中的茶水险些洒出来:“二十万?他竟有这么多兵力?我此前只知他是个江湖上的阴谋家,却没想到他在军中竟有这么深的根基。”
“不止如此。”宋青书走到帐边,掀开一角帘幕,望向南方的方向,“那主将说,此次攻打豫州的五万陈字军,不过是陈友谅的先锋部队,他的主力大军还在南方三座大城中驻扎,此次攻城,一是为了试探咱们的实力,二是想拿下豫州这个粮草重地,为后续北上做准备。”
王胜放下茶杯,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这么说来,咱们这次击退的,不过是他的冰山一角?若是他真率二十万大军北上,仅凭豫州现有兵力,恐怕难以抵挡。”他想起十年前自己在军中的懵懂,那时从未想过会面对如此庞大的敌人,心中不禁生出几分紧迫感——如今他不再是普通将领,而是要为豫州百姓、为张公守住这片土地的大帅,容不得半分疏忽。
宋青书转过身,眼中已恢复平日的沉稳:“正是因此,我才急着找你。我已让人草拟了军情奏报,需立刻快马送往大都,告知张公陈友谅的真实实力与图谋。另外,豫州周边的兖州、徐州也需加强戒备,咱们得提前调兵,做好应对大军北上的准备。”
王胜点头,站起身道:“奏报之事就交给你,我这就去整合豫州的城防军与援军,重新部署防务。看来接下来这阵子,咱们怕是不得清闲了。”他走到帐门口,又回头看向宋青书,“多亏军师你审出了这些关键信息,不然咱们还被蒙在鼓里,真等陈友谅大军压境,可就麻烦了。”
宋青书轻摇羽扇,道:“大帅客气了,这是我分内之事。咱们各司其职,定能守住豫州,不让陈友谅的图谋得逞。”
王胜不再多言,大步走出营帐,夕阳的余晖落在他身上,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军营中士兵操练的呐喊声依旧响亮,只是此刻在他听来,这声音更像是一种决心——无论陈友谅有多少兵力,他都要守住这片他与张公、与弟兄们一同守护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