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稳固根基与“走出去”的野望(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这个大佬只想咸鱼》最新章节。
“护山大阵”的成功运转和“驱虫”行动的立威效果,为“闲人科技”赢得了一段宝贵的、相对和平的发展期。外部窥探的目光虽然依旧存在,但变得更加隐秘和忌惮,不敢再轻易越雷池一步。
林闲深知,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宁静。他必须利用这段时间,尽快将公司的根基打牢,将手中的力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和发展潜力。
他的重心放在了三个方面:
第一,深化“能源”应用。
地脉节点的发现,解决了高品质能源的“有无”问题,但如何更高效、更安全地利用这股庞大的能量,仍是重中之重。
“能源攻坚小组”在陈蕊的带领下,日夜不休。他们不再执着于完全复现林小聪的“意炼”,而是转向研究如何利用地脉能量优化整个“源泉”项目的生产环境。他们设计了一种“能量浸润法”,将经过严格调控和稀释的地脉能量,如同温泉般引导至“源泉II型”实验室的各个角落。在这种高浓度秩序能量场的浸润下,不仅普通能量结晶的产量和质量稳步提升,连带着工程师们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都提高了不少,偶尔甚至能“撞大运”般地直接合成出合格的“源晶”核心!
这使得“共鸣腕带”的月产量,终于突破了五十只大关!虽然依旧无法满足官方庞大的潜在需求,但至少让“护道者”小组实现了全员列装,公司核心管理层和关键研发人员也配发了一只,安全感大大提升。
第二,强化“人才”培养。
“养生部”和“护道者”小组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林闲亲自审批,将公司利润的相当一部分投入其中。
修炼资源无限量供应!在地脉节点附近新建了专用的、能量浓度更高的“高级修炼室”,供表现优异的学员使用。
训练体系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官方提供的特种训练方法与林小聪的“道法自然”理念进一步融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身心协同强化课程”。除了体能、格斗、能量感知等常规项目,还增加了文化课——由林小聪讲授(夹杂私货的)道家经典和能量哲学,由孙老专家等人科普(尽量通俗易懂的)基础物理学和能量学知识。
用王胖子的话说,这叫“既要练肌肉,也要长脑子,争取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修仙大学生?”
在这种全方位的培养下,“护道者”学员们的实力提升速度惊人。虽然距离真正的“超凡”还有很远距离,但已经远超普通人类极限,无论是身体素质、反应速度,还是对能量的感知和运用,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他们散发出的生命能量场更加凝练、有序,与整个“护山大阵”的共鸣也越发紧密。
第三,拓展“技术”边界。
有了相对稳定的能源和初步成型的人才队伍,林闲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技术领域。
他让“玄学”装备部在“共鸣腕带”的基础上,开始预研更具攻击性的装备。比如,能够将秩序能量高度压缩后一次性释放的“破邪符箓(暂命名)”?或者,能够干扰甚至切断混乱能量连接的“清静铃(概念阶段)”?
同时,他也指示陈蕊,开始秘密接触一些国内在材料学、精密加工、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顶尖技术,但规模较小、缺乏资金或面临困境的“隐形冠军”企业或研究团队。林闲的想法很简单——利用“闲人科技”如今充沛的资金(官方订单和部分“源晶”的非敏感应用带来的收入)和独特的“玄学科技”吸引力,进行战略投资或技术合作,将这些分散的“珍珠”串起来,形成一个以“闲人科技”为核心的、更具韧性和潜力的“护城河”。
【叮!检测到宿主采取系统性措施巩固根基,提升综合实力,发展方向明确,策略稳健。】
【判定:产生“势力经营”与“长远布局”的扎实成就感。核心协议修复进度+0.8%。】
【当前总进度:52.9%。】
【备注:宿主的“种田”技能似乎点得不错。虽然过程缺乏“惊喜”(指意外痛苦或乐子),但稳定的发展同样是优质的“养分”。】
看着系统的评价和稳步增长的进度,林闲心态平和。他知道,这种按部就班的发展虽然不如之前各种“惊喜”和“危机”带来的进度暴涨刺激,但却是最稳妥、最长久的。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在林闲以为可以安心“种田”一段时间时,两封几乎同时抵达的、风格迥异的信函,再次打破了他短暂的宁静。
一封来自周组长转交,是“Arche”项目的正式公函。措辞比安德森私下接触时更加官方和严谨,但核心意思没变——希望就“钥匙”及“地脉异常能量现象”(他们显然察觉到了什么)进行“坦诚的、建设性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并隐晦地提及,他们掌握着关于“镜子另一面”及“现实结构脆弱点”的关键信息,愿意共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另一封,则是通过特殊渠道直接送达林闲办公桌的,来自“归一院”。没有抬头,没有落款,只有一行苍劲有力、仿佛蕴含着某种韵律的毛笔字:
“阵势已成,根基已固。然闭门造车,终非大道。世间纷扰,亦有‘他山之石’。若有暇,可往‘昆仑墟’一晤,共论‘归一’之妙。”
两封信,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诱惑。
“Arche”依旧带着居高临下的合作姿态和情报诱惑,试图将林闲纳入他们的体系和认知框架。
而“归一院”则更加超然,直接点出林闲目前的“瓶颈”,并抛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邀请——“昆仑墟”?共论“归一”?
林闲看着这两封信,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他知道,一直龟缩在“护山大阵”里,固然安全,但也意味着故步自封。系统和“蓝宝宝”的秘密,这个世界的真相,都需要更多的信息和线索去揭开。
是继续坚守,还是……适度地“走出去”?
他的目光扫过脑海中52.9%的系统进度,扫过办公室外欣欣向荣的园区,扫过那两封代表着不同道路的邀请函。
一个念头,逐渐清晰。
也许,是时候稍微冒一点风险,去会一会这些“老朋友”和“新朋友”了。
不过,在“走出去”之前,他得先把家里安排得更加稳妥,并且……带上足够的“底牌”。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算计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