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我的签到能当爷》最新章节。
习惯了后世的超清分辨率和高科技平板电视,何雨柱对这个时代的黑白电视毫无兴趣,包括眼前的松下彩色电视。
这台十几寸的屏幕让他看得难受,色彩表现也不佳。
这款型号是松下首款彩色电视机K21,号称采用独有的70度偏转三色CRT技术,并研发了六种不同类型的真空管以实现彩色显示。
但在何雨柱看来,画面效果实在难以忍受。
CRT的缺点它全都有:不是纯平屏幕,色彩差,还容易损坏。
价格恐怕也高得离谱,还不如买一台便宜的松下17K黑白电视机。
然而,就是这样一台电视,娄晓娥、娄母和娄父却看得津津有味。
电视的魅力确实无法抵挡。
与只能输出声音的收音机相比,电视无疑是降维打击。
尽管火星科技的银河收音机在香江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更大的市场属于刚刚兴起的电视机。
在发达地区,电视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在霓虹,电视机年产量已达千万台,而在华夏,年产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即便生产出来,也极少有人买得起。
“电视产业也必须抓紧,否则落后太多就难以追赶了。”
何雨柱心中暗想。
寻呼机、电视,以及他早前想自主研发的冰箱——国营京城无线电厂有太多需要投入研发和生产项目。
虽然同盟无线协会已为何雨柱输送了两批人才,但这还远远不够。
一个李云龙太少了。
何雨柱至少需要一百个像李云龙这样的顶尖人才,才能同时推进多种高科技电子设备的设计、生产与改进。
一想到这些,何雨柱便无心继续在香江游玩。
在这一个月里,他除了陪伴娄晓娥和何晓游览香江景点外,其余时间都在思考这些问题。
何雨柱在香江的大型商场里边走边看。
仔细观察各类商品与设备。
收获不算很多。
但等他回到京城时,心里大致有了明确的方向。
眼下最应专注的,还是电视机项目。
不是黑白电视,
而是彩色电视机。
市场对彩电的需求非常旺盛。
既然国内的黑白电视发展不顺,不如直接跨越阶段,
集中所有人力和资源投入彩电的研发。
至于盘古二号项目,何雨柱已决定全权交由李云龙负责,
自己只负责监督。
一个月后,
何雨柱刚带娄晓娥与何晓回到京城,便接到了大前辈的电话。
“喂,是小何吗?”
电话那头传来久违的大前辈的声音。
何雨柱一听是他,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
让正在汇报工作的李云龙等人先离开办公室。
“大前辈,是您啊,
最近工作太忙,好久没跟您联系了,
实在抱歉。”
何雨柱其实刚休了一个月假,这话说得并不真实。
大前辈并未在意,只是说道:
“小何啊,我最近嘴巴有点馋了,
不知道你……”
何雨柱还以为是什么要紧事,原来大前辈是想念特级厨师的手艺了。
正好,他自己也很久没有下厨。
最近家里都是娄晓娥负责做饭。
之前她怀孕时,何雨柱常为她做爱心餐,
如今娄晓娥顺利生下何晓,恢复得很快,
但因为要照顾孩子,暂时不回杂志社上班。
她现在除了照料何晓,就是给何雨柱和何雨水做饭。
何雨柱担心她太累,提议让秦淮茹来帮忙,
但娄晓娥坚决不同意,说要体现自我价值,
何雨柱只好作罢。
秦淮茹最近在桃李不言饭店做得越来越出色。
她做事利落、善于安排,
于莉已经把她提拔为服务员领班。
自从上次得知何雨柱有了儿子,
秦淮茹就像疯了一样工作,
每天在饭店忙碌打扫,回到四合院又爲何家做保洁、当保姆,
几乎没有一刻空闲。
236 察觉异样(第三更)
秦淮茹每天最欣慰的,是带着从饭店带回的几大盒剩菜剩饭,
看着贾家三个孩子吃得狼吞虎咽。
贾张氏现在不再指责她,
反而改口夸她有本事,一个人撑起全家。
而她自己,
依然好吃懒做,
成天待在家里,从不帮秦淮茹分担家务,
只顾围着棒梗转,
偶尔帮他做点院子里的清洁。
饭店的剩饭剩菜,比轧钢厂食堂的还要丰盛。
贾家那几个“吸血”的成员,从瘦得皮包骨没多久就恢复得满面油光,
贾张氏甚至胖成了圆滚滚的肉球,
远看就像一个球。
小当也长大了一些,因为脸太胖,不如去年秀气。
这一家人的本性丝毫未变。
唯一明显变化的,是秦淮茹。
没有了何雨柱、秦京茹和许大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