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我的签到能当爷》最新章节。

连战斗国首脑都在床头放着手抄版《三体》,睡前总要翻上几页。

180广播事故(第二更)

何雨柱听说这事时,心里直嘀咕:这位首脑该不会把《三体》当成兵法来研究吧?

前些天婚宴上,罗永建还提起,杂志社接到战斗国翻译出版社的邀请,想请何雨柱去访问交流。

何雨柱哪有那个闲工夫?要学也该是他们来京城学。

如今《科幻世界·飞》上,何雨柱的五个故事里,除《三体》连载至五分之二,其余四部都已完结。

娄晓娥以笔名“大柱子”发表的《飞向月球》也在前两期正式收尾。

现在杂志上涌现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作者,作品都由读者投票选出,人气颇高。

不过这些故事多少都带着何雨柱风格的影子,模仿痕迹明显。

小学生罗浩的《月球背后的人》竟冲进了连载作品读者调查榜前三。

他进步神速,稿子里不再出现拼音与**,故事格局也超越了早期的狭窄视角。

何雨柱亲眼见证他的成长,不禁感叹:真是天赋型选手。

他盘算着将来办一场作者见面会,亲眼见见这位厉害的小学生。

目前读者调查榜第一仍是《三体》。

自第五期起,它就稳坐榜首,与第二名的差距越拉越大。

读者逐渐意识到这部作品格局之宏大、立意之深远,远非同期其他作品能比。

《科幻世界·飞》的销量并未因何雨柱其他故事完结而下滑,反而被《三体》持续推高,有望突破四千万册。

罗永建建议趁热推出《三体》广播剧,但何雨柱认为时机未到——杜雨、陈潇潇团队尚不足以驾驭如此巨作,现有配音人手也不够。

倒是出单行本的时机成熟了。

故事连载近半,正好推出第一册。

何雨柱预计全作可用五册呈现。

罗永建十分支持,回去便着手筹备。

何雨柱则把精力投向新任务:为京城广播台策划一档新节目。

广播台大楼前,邵一明早已等候多时。

“邵台长,您太客气了。”何雨柱笑着与他握手。

邵一明满面春风:“何厂长,您如今也是咱们台的副台长了,应当的。”

“来,我领您看看我们广播台。”

邵一明带着何雨柱参观了京城广播台的办公区。

这里的设备并不差,大多是从霓虹进口的,人员也相当充足,处处透出“不差钱”的气象。

毕竟是京城的官方广播台,各方面配置都属顶尖,远胜何雨柱之前在无线电厂搭起的简陋班子。

“条件这么好,却办不出像样的广播节目,看来邵一明的业务能力确实堪忧。”何雨柱一边看,一边默默吐槽。

“何厂长,这是我们主广播室。”邵一明带他走进一间约五十多平的录音间。

室内摆满各类先进设备,何雨柱一眼扫去,都是松下、索尼的产品。

墙面铺满当时稀有的隔音棉,一进来,外面杂音全被隔绝。

“这录音室真不错。”何雨柱点头称赞。

就在这时,正在录节目的人员忽然 * 动起来。

“快来人,严老师晕倒了!”有人喊道。

邵一明本来正因何雨柱的认可而得意,一听出了事故,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喊什么喊,像什么样子!”他推门走进录音区。

喊话的年轻人看到台长来了,急忙报告:“台长,严老师晕过去了!他这几天为新节目熬夜,本来心脏就不好,刚刚直播时突然发病……”

邵一明看了眼倒在地上的老人,没第一时间安排救人,反而问:

“严成军的节目是什么?快找人顶上!”

“他说的是《三国》评书,全台只有他懂三国,没人能替啊!”年轻人急得不行。

何雨柱也走进来,看了一眼昏迷的老人。

“邵台长,得赶紧救人,老先生怕是疲劳过度,再拖下去可能有危险。”

他实在看不下去,台里老员工病倒,邵一明却只顾节目。

何雨柱上前检查了严成军的情况,幸好不算危急,无需现场急救。

“哦对,小周,快去叫救护车……”邵一明被何雨柱提醒,这才反应过来。

“别等救护车了,用我的吉普,就停在外面,更快!”

何雨柱让年轻人背起严成军,迅速下楼,把人送进自己的车里。

他跟司机于师傅交代了一声,赶紧将人送往最近的医院。

何雨柱送严成军去医院的过程中,邵一明一直愣在旁边,毫无作为。

助理小周不放心,跟着上了车,既为向医生说明病情,也为了照顾严成军。

小周与严成军平时关系很好,这位老前辈对年轻人一向友善,深受大家敬重。

“邵台长,你还好吗?”何雨柱看着邵一明那副模样,忍不住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