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我的签到能当爷》最新章节。

只不过因为离京城近,震感明显。

加上城里许多老房子年久失修,尤其是轧钢厂的办公大楼,简直是 ** 工程——不仅楼梯全塌,整栋楼也倾斜了十几度,岌岌可危。

好在京城人员伤亡不大,只有少数几个不幸被埋。

大多数的人,包括冉秋叶,都只是轻伤,及时治疗后已无大碍。

倒是那场暴雨引发了不少人感冒发烧,这几天京城各医院人满为患。

而何雨柱所在的四合院,由于搭了防震棚,加上他指挥调度得当,生活基本未受太大影响,各家还能顿顿吃上热饭。

这一次,全院都见识了何雨柱的本事——他不仅是京城名人,更是个真正有能力的人。

何雨柱救冉秋叶的事也在轧钢厂里传开了,越传越神,甚至有工人私下说他是神仙转世。

何雨柱听了只是一笑置之:不过是开了个挂,还真当我是转世灵童?

杨厂长得知何雨柱和杂志社同仁的遭遇后,心里过意不去,向他保证会新建一座办公大楼,专供杂志社使用,并要达到全国最高防震等级。

此外,除了今年的先进劳模,何雨柱还将获得轧钢厂颁发的荣誉奖章,以表彰他在 ** 中的英勇表现。

何雨柱清楚杨厂长的算盘:用这些虚名奖励借他的名气做宣传,让更多人知道红星第三轧钢厂,以便吸引更多大客户。

他倒不在意,只要厂里支持杂志社工作就行。

杨厂长把轧钢厂最好的办公大楼腾出来,给杂志社使用。

由于 ** ,杂志社已停工三天,《飞》杂志第三期的制作和征文大赛审稿都受到严重影响。

无奈之下,何雨柱决定暂停一期出版,并通过报纸向读者致歉。

结果消息登出后,轧钢厂收发室再次爆满,各地读者寄来大量慰问信和救灾物资。

何雨柱看到这么多来信,第一反应是去看自己和娄晓娥购置的那些房子——幸好,他买的房子都没塌,连裂缝也没出现。

当初何雨柱购置房产时,首要考虑的是房屋结构牢固、建造扎实。

其次才关注地理位置和面积大小。

娄晓娥的房屋问题不大,仅有一间房的屋顶坍塌,需要重新修建。

那套较大的四合院也只是倒塌了几面墙,也算不上大问题。

何雨柱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将非投稿信件筛选出来。

这些信件被送到空房间内封存保管。

至于办公大楼里的投稿信件,何雨柱已无力处理。

只得交由杨厂长统筹安排。

杨厂长表示会派专人前往那栋问题办公大楼,抢救有价值的物品和资料。

就这样,第三轧钢厂杂志社重新开始运转。

比轧钢厂其他工人复工早了很长时间。

这并不奇怪。

全国上下有数以千万的读者正翘首以盼《科幻世界》第三期的上市,以及征文大赛的初选结果,都想看看自己的作品是否入选副刊。

经过两周的延期,

《科幻世界·飞》第三期终于正式发售。

这一期不仅收录了何雨柱两部连载作品《流浪地球》和《人工智能》的结局,

还附带了备受期待的副刊。

全国书店一经上架销售,再次引发抢购热潮。

何雨柱未曾预料,由于延期发售,《科幻世界·飞》第三期的市场反响比预期更为热烈。

或许正是应了“得不到的才最珍贵”这句话。

何雨柱由此领悟到,为何前世某家以精品着称的公司总喜欢延期发布——

因为这能有效提升读者的期待值,

将购买热情推向顶峰。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杂志内容必须配得上读者的期待。

否则,延期只会带来反效果。

最终,《科幻世界·飞》第三期的销售数据统计完成:

原版销量达三百万册,

青春版销量更是高达两千八百万册。

这还并非最终数字,

全国各地书店仍在不断要求补货。

《科幻世界·飞》的销量已突破三千万,迈上新台阶。

何雨柱不确定全球范围内是否有月刊能达到如此销量,

但据当前世界人口估算,应该尚无先例。

也就是说,《科幻世界·飞》仅凭三期就创造了全球销量纪录。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华夏六亿五千万人口提供的庞大读者基础。

令何雨柱和杂志社同仁意外的是,读者调查统计结果也同步出炉。

目前排名第一的竟是娄晓娥的作品《飞向月球》,

第二名才是科幻巨着《三体》,

而第三名更出乎所有人意料——

竟是一篇征文投稿作品,由五年级小学生罗浩创作的《月球背后的人》。

所有征文投稿均刊登在副刊上,并附有作者简介。

或许正是因为罗浩的小学生身份,为他赢得了大量读者支持,

使得这篇在科学性和成熟度上尚有不足的作品跃居第三。

当然,罗浩的这篇作品经过何雨柱亲自润色,

修正了语句不通顺之处及拼音与文字错误,

但故事的主线逻辑、人物设定等核心内容均未作改动。

得知投票结果后,娄晓娥兴奋不已,

第一时间拿着结果找到何雨柱:

“社长,我的作品可是这期第一名,

您这次只能屈居第二啦,哈哈哈!”

尽管试图保持淡定,但她的笑容早已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何雨柱心中不免有些郁闷——《三体》竟然会输给娄晓娥的《飞向月球》,

这实在有违常理。